1、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学科语文年级 五教材版本北师大课题题西林壁观察视角一、教什么观察者:闫保林观察视点观察记录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大屏幕出示问题(教学目标)1.苏轼眼中的庐山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苏轼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的真面目呢?两个目标明确而恰当。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当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后,老师感觉有些学生说得不够具体形象,于是老师便通过一组图片(庐山景色)来帮助学生学习,然后再让大家说,这时,说得就比较具体形象了,程度差的学生也基本会说了。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教师在作本课小结时,这样问学生:遇到困难,你会
2、怎样对待困难?然后指名回答。最后又说希望大家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很好地做到了与生活相联系。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在学习“缘”这个生字时,教师说道:能给“缘”组个词吗?(缘故)能给缘故找个近义词吗?这样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再比如,在学习生字时,只抓住了容易混淆的“缘”字,其他字不讲,给“缘“找形近字、组词、找近义词,做到了详略得当。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比如简介苏轼,教师除了让学生交流课外找的资料,也用大屏幕出示一些个人资料,供大家学习;再比如以音乐欣赏(英文歌曲:困难是我的朋友)导入新课,做到了合理使用课外资源。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指导朗读时,先让学生读,然后老师范读(同时出示朗读节奏),再让学生在古诗中划出朗读节奏,再指名读,这样很好地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补充视点:教学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