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边二中 八 年级 语文 科导学案主备人 刘侠侠 备课组审核 领导审核 授课人 课题:蜡烛 备注一、学习目标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品味本文语言,感悟字里行间真挚的情感。二、重点、难点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品味本文语言,感悟字里行间真挚的情感。三、 落实目标(一)任务展示请你给这位可敬可爱的老妈妈写一段话。(每组4号准备汇报)汇报:(3分钟)(二)合作探究问题一: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自学、对学:(2分钟)汇报:(2分钟)问题二:文章中作者先后写了十几次炮火?作用是什么?自学:(4分钟)对学:(4分钟)群学:(3分钟)汇报:(2分钟)问题三:对黑围巾的四次交代,有什么用意
2、?自学:(3分钟)对学:(3分钟)群学:(2分钟)汇报:(2分钟)问题四: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意在突出什么?自学:(2分钟)对学:(2分钟)群学:(2分钟)汇报:(2分钟)问题五:揣摩语句,体味文章丰富的意蕴1“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3“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
3、勇,那样永垂不朽。”怎样理解这句话?4“即使是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重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怎样理解这句话?“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为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这段文字如果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好不好,为什么?师生共同品味结尾“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的含义。自学、对学:(3分钟)群学:(
4、3分钟)汇报:(2分钟)四、巩固拓展 圣诞夜休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小小插曲,它发生在1944年圣诞夜。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德国亚尔丁森林区有间小木屋,住着一户人家,娘俩是为了逃避轰炸才躲到这来的。这是,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母亲慌忙吹熄蜡烛,打开了门,门外站着头戴钢盔的士兵,身后还有一个人躺在地上,血染红了雪,其中一个人操着听不懂的语言,母亲马上知道他们是美国兵德国的敌人。美国兵听不懂德语,母子俩又不懂英语,幸好双方都能讲几句法语,母亲瞧着那伤得很重的美国兵,终于动了恻隐之心。两个美国兵一个叫杰姆,另一个叫落宾,伤兵叫哈瑞。他们与自己的部队失散了,在森林里乱闯了3天,饥寒交迫,走投无路。母亲吩
5、咐儿子:“去把赫尔曼捉来,还要6个马铃薯。”赫尔曼指的是那只唯一留着的公鸡,本来打算等被征去当民防消防员的父亲回家过节是一同享用的。正布置餐桌时,来了4个德国兵。儿子吓得浑身不能动弹因为窝藏敌军是要作为叛国醉论处的。母亲虽然也害怕,还是镇静地迎上去:圣诞节快乐!“我们找不到部队,能在这里休息一下么?”带队的下士问。“当然。”母亲说,“还可以吃一顿热饭。可是,这还有位客人,你们也许不会把他们当朋友。我们要过圣诞夜,不准在这里开枪。”“是美国兵吗?”“听着,”母亲严肃地说着,“你们,还有里面的几个,都可以做我的儿子,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4个德国兵一时呆住了。母亲拍了:“话已经说够了,请进,
6、把枪支放在屋角的柴堆上,该吃饭了。”德国兵恍恍惚惚,听话地放下了全部武器,美国兵也照这样做了。德国兵和美国兵紧张地挤在小屋里,表情十分尴尬。母亲神态自若,“这下赫尔曼不够分了,快去拿些马铃薯和燕麦来,孩子们都饿坏了。”当儿子从储藏室回到物理时,发现一个德国兵正在检查哈瑞的伤口,不共戴天的仇敌仿佛成了一家人。这种奇特的休战一直持续到第天早上。母子俩用尽有的竹竿和台布制成一副担架,让哈瑞躺上去,随后把客人们送到门外。德国下士指着地图指点美国兵怎样走到自己的防线去,然后,互相握手道别。母亲激动地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都能平安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德国兵和美国兵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消失在白茫茫的森林里。11、请试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恻隐: 。(2)尴尬: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13、母亲说:“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这句话中的“这回事”指什么?“孩子们都饿坏了”中的“孩子们”指的是谁?14、“母亲激动地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都能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请说说母亲“激动”的原因是什么。15、你如何看待文中的德国母亲勇救美国士兵的举动?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