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物体的浮与沉
课 题
10.5物体的浮与沉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改变物体浮沉的有效方法。
2、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是由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共同决定的。
3、通过分析,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并通过交流与合作得到其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了解控制物体浮沉的方法,并能用控制变量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并激发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努力学习、科技强国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体浮沉条件
漂浮和悬浮的含义
难点:通过探究了解控制物体浮沉的方法
教学准备
水槽、三个小瓶子、浮沉子7组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链接:
1.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 ,这个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是 的;施力物体是 。
2.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 和液体的 有关。
3.什么是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实验引入,激发兴趣:
学生演示:用力挤压塑料瓶,你们会看到什么现象?松手后,又能看到什么现象?思考:“浮沉子”是如何实现浮与沉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
五、物体的浮与沉(板书)
三、新课教学:
(一)、下面我们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液体
假设:(1)、F浮=G物时,物体会怎么样?
像这种浸没在液体中能处于静止状态,叫悬浮
(2)、F浮<G物时,物体会怎么样?
(3)、F浮>G物时,物体会怎么样?
思考:物体能否一直向上运动?什么时候停下?
学生讨论、交流,展示:
(4)、当F浮减小到, 等于G物时,物体静止在液面上,并有一部分露出液面,这种状态称漂浮
请同学们总结:一、物体的浮沉条件:(板书)
下沉: F浮 G物
悬浮: F浮 G物
上浮: F浮 G物
漂浮:F浮 G物
总结:可见物体的浮与沉是由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决定的。
练习巩固1:一物体的质量为2㎏,体积为3×10-3m3,将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该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
2:请同学们根据浮沉条件,利用你们手中的“浮沉子”进行实验,观察、思考、讨论“浮沉子”是如何实现浮与沉的?
学生展讲:
当用力挤压塑料瓶后,瓶内气体体积 ,压强 ,进入小瓶中的水增多,小瓶的重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当小瓶子的重力 浮力,就会下沉。
当松手后,瓶内气体体积 ,压强 ,进入小瓶中的水减少,小瓶的重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小瓶子的重力 浮力,就会上浮。
小结:“浮沉子”是通过改变 实现浮沉的。
(二)还有其他方法改变物体的浮沉吗?
分组实验:(1).如何是沉底的鸡蛋上浮?浮在水面上的鸡蛋下沉?
分组展讲:你看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
归纳:通过改变 实现浮沉的
小结: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重力和所受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板书)
(三)、应用
1. 潜水艇
介绍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行爱国教育:1970年12月,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第一艘核潜艇正式服役。海军核潜艇部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核潜艇的自主研制凝聚了我国多少科学家的智慧结晶。
看视频:潜水艇的沉浮
请同学们看课本P95-96“生活、物理、社会”了解潜水艇如何实现沉浮的?
方法:向水舱中充水或排水来改变自身的重。
2.热气球是如何升空的?
方法:改变浮力的大小
3.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课后搜一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四)当堂检测:
1.用手将一重为5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8N,此时它所受的浮力为 N,松手后,物体将 (上浮/下沉/悬浮),待静止时所受的浮力为 N。
2.元宵节使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全家欢聚,常常煮汤圆以示庆祝,小明在帮姥姥煮汤圆时发现,汤圆刚放入锅中沉入水底,而煮的过程中又会浮上来,为什么?
课后练习:
补充习题p71页T3、T5、T7、T8、T9、T10.
板书设计: 五、物体的浮与沉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下沉:F浮 <G物
悬浮:F浮 =G物
上浮:F浮 >G物
漂浮:F浮 =G物
物体的浮与沉是由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决定的
二、使物体上浮或下沉的方法
1、改变物体的重力
2、改变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三、应用
1.潜水艇
2.热气球
教学反思:
《10.5物体的浮与沉》学习导学单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改变物体浮沉的有效方法。
2.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是由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共同决定的。
3.通过分析,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并通过交流与合作得到其结论。
【学习重点】
1.物体浮沉条件
2.漂浮和悬浮的含义
【学习难点】
通过探究了解控制物体浮沉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链接:(课前完成)
1.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 ,这个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是 的;施力物体是 。
2.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 和液体的 有关。
3.什么是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实验引入,激发兴趣:
学生演示:用力挤压“浮沉子”的侧面,你们会看到什么现象?松手后,又能看到什么现象?思考“浮沉子”是如何实现浮与沉的?
三、新课教学:
(一)、下面我们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液体
假设:(1)、F浮=G物时,物体会怎么样?
像这种浸没在液体中能处于静止状态,叫悬浮
(2)、F浮<G物时,物体会怎么样?
(3)、F浮>G物时,物体会怎么样?
思考:物体能否一直向上运动?什么时候停下?
学生讨论、交流,展示:
(4)、当F浮减小到, 等于G物时,物体静止在液面上,并有一部分露出液面,这种状态称漂浮
请同学们总结: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下沉: F浮 G物
悬浮: F浮 G物
上浮: F浮 G物
漂浮:F浮 G物
总结:可见物体的浮与沉是由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决定的。
练习巩固1:一物体的质量为2㎏,体积为3×10-3m3,将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该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
2:请同学们根据浮沉条件,利用你们手中的“浮沉子”进行实验,观察、思考、讨论“浮沉子”是如何实现浮与沉的?
学生展讲:
当用力挤压塑料瓶后,瓶内气体体积 ,压强 ,进入小瓶中的水增多,小瓶的重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小瓶子的重力 浮力,就会下沉。
当松手后,瓶内气体体积 ,压强 ,进入小瓶中的水减少,小瓶的重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小瓶子的重力 浮力,就会上浮。
小结:“浮沉子”是通过改变 实现浮沉的。
(二)还有其他方法改变物体的浮沉吗?
分组实验:(1).如何是沉底的鸡蛋上浮?浮在水面上的鸡蛋下沉?
分组展讲:你看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
归纳:通过改变 实现浮沉的
小结: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重力和所受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
(三)、应用
1. 潜水艇的浮沉?
请同学们看课本P95-96“生活、物理、社会”了解潜水艇如何实现沉浮的?
方法: 。
2.热气球是如何升空的?
方法:
3.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课后搜一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三、当堂检测:
1.用手将一重为5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8N,此时它所受的浮力为 N,松手后,物体将 (上浮/下沉/悬浮),待静止时所受的浮力为 N。
2.元宵节使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全家欢聚,常常煮汤圆以示庆祝,小明在帮姥姥煮汤圆时发现,汤圆刚放入锅中沉入水底,而煮的过程中又会浮上来,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