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电荷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过程
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
重点
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
难点
摩擦起电的实质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 生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创设问题与情境
一、引入新课:
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1.摩擦起电带电体
学生思考问题
并讨论后回答
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小 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
3.两种电荷
演示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2)用验电器来检验。
5.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实验: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见“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从现象中总结规律:
(1)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学生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自学课文,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让学生把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总结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
学
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