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熔化和凝固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固体和液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2、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3、通过熔化实验以及对两个实验数据、图像比较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4、 能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熔化过程中现象观察及结果分析难点:冰和松香的熔化实验三、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演示实验: 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教师提问: 你所观
2、察到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口答:蜡烛的烛油滴下来,在火柴盒中又变成了蜡块教师总结: 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的转变。新课教学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的情况板书)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熔化或凝固的现象呢?学生口答:雪熔化、冰棒熔化、红烧鱼的鱼汤结成冻熔化和凝固度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面我们就来对熔化过程进行探究,在这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以4人为一小组,按书本第41页“活动2.6”进行实
3、验,同时记录数据于表格中。教师将几组学生数据键入表格中,利用描点法绘出冰和松香的熔化图像。教师一定要做好示范。教师提问: 对照表格和图像,你们发现冰、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口答:开始时冰温度上升,到一定温度时,并开始熔化,这是温度不变;过了一段时间,冰全部变成水,温度又上升了。 松香的温度一直在上升。教师提问: 在冰和松香熔化的实验过程中,酒精灯一直在加热,这说明什么?学生口答:熔化时需要不停加热、吸收热量。教师总结:(板书)1、熔化特点 冰熔化时,温度不变,需要吸热; 松香熔化时,温度升高,需要吸热。教师提问: 同样是固体,冰和松香在熔化时表现出来的特征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引入
4、晶体、非晶体概念(板书) 2、晶体:具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教师提问: 就你的了解,你知道那些晶体和非晶体呢?学生口答:蜡烛、冰、雪、铁是晶体; 松香、巧克力是非晶体。教师说明: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柏油等。冰、各种金属、食盐等都是晶体,它们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板书)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学生阅读书本第40页“几种物质的熔点”教师提问: 哪种晶体熔点最高?熔点是多少?为什么家庭照明用的白炽灯要选钨丝作为灯丝的材料?学生口答:钨,3410,熔点高,不易熔化。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学生口答:不能。铝的熔点比铁低,铁还未熔化铝就先熔化了。教师提问: 请大家
5、结合实验思考,冰熔化成水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学生讨论:温度上升到熔点,需要不停地加热。教师总结:(板书)4、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达到熔点;吸收热量(继续加热)巩固练习: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学生口答:不能。这是冰不能从周围吸收热量。教师提问: 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你能不能联系熔化过程的学习来推导凝固过程的特点呢?(板书)凝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提示,并进行总结: 熔融状态的非晶体(如松香)在凝固时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而熔融状态的晶体(水)在凝固时也要放热,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凝固温度。(板书)1、凝固点:熔融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教师提问: 为什么书上只给出了
6、熔点表却没有凝固点表呢?学生口答:熔点是晶体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凝固点是熔融态晶体由液态变为固态时的温度,同一种晶体,它的熔点和凝固点应该是相同的。教师总结: 由同学们推导出的凝固过程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到熔融态晶体凝固的条件为:(板书)2、熔融态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放热。教师提问: 我们学习物理知识重在能解决实际问题,融化和凝固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板书)熔化、凝固的应用学生结合书本第41页内容及自己体会谈一谈。四、新课总结教师对学生归纳进行补充和评价。五、反馈练习物理补充习题对应内容六、课后作业课后思考题1、2。教学反思1.学生在做探究实验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加大对实验整个过程的引导,可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并提醒学生很多注意点,如尽可能用纯净的碎冰;温度计玻璃泡要插入碎冰中间偏下位置,不要碰到杯底和杯壁;酒精灯火焰不能太大,应缓缓加热;最好能及时搅拌,使冰受热均匀;有条件应取0以下的冰。2.教学时应特别重视对图象的分析,帮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出不同点来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3、提醒学生注意在加热过程中不要被烫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