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第4课时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l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l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l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l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教材分析噪声影响人们身心健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我国于1996年10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历探究防止噪声各项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
2、联系实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准备录音机、气球、玻璃板、示波器集体备课个人备课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乐音,噪音2、声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能给人以优美享受的声音,叫做乐音;另一类是令人感到心烦意乱的声音,我们把它叫做噪声,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噪声己成为国际公害,那么噪声的来源有哪些,它有什么危害,它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怎样减弱噪声呢?我们如何今天就来学习第四节的内容,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1、噪声的
3、来源 (1)由学生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进行分析,并创设课堂上的手机铃声是否是乐音的情景,来解释噪声。 (2)分组讨论,在你周围都有哪些是噪音。 (3)噪声的含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3)认真阅读P26的噪声分类表。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90dB,会破坏听力;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3、控制噪声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源发生处) (声音的传播过程) (人耳)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1)观察书本P 26图1.4-4,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4、课堂小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怎样防治噪声?问题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