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第二课时) 苏科版物理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
(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商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为“米”、时间单位为“秒” 。
(3)会正确使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的物理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
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对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纠正,使学生
能正确、训练地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培养他们认真、
细心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2)使学生乐于参与实验,能够和同学进行合作,测量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
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
【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复习】
1、上节课学习了长度测量及单位,那么什么是测量?
2、SI制中长度单位是什么?
3、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交流】在测量纸张厚度的实验过程中,你每次的读数都一样吗?与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引导后,让学生体会到:由于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不能保证每次读出的数据都完全相同,据此提出误差概念:物体真实长度只有一个,由于测量中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
【想一想】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减小误差的举措:
1、纸的张数要尽可能多一些;
2、在测量时尽可能将纸压紧;
3、活动中应多测几次,然后求平均值,以减少测量误差。
【小结归纳】(板书)
1、误差——测量值勤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想一想】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测量及单位,那么时间的单位是什么?测量工具是什么?
学生回答:秒、分、时、年等;秒表、电子表、钟…
师:对照使用说明书,观察桌上的机械秒表,学会使用秒表:
1. 如何给机械秒表上发条?
2. 认识秒表的功能键,并动手试一试。
3. 秒表如何读数?
【阅读体验】学生认真阅读说明书,仔细观察秒表,获取大小表盘上的数字、刻度所表达的信息,摸索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
【小结归纳】(板书)
3、时间的测量工具——机械秒表、电子表
4、时间的国际单位及换算关系:
①单位:秒(S)
②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师:利用自身脉搏的跳动,制作一个随身携带的“生物钟”。
学生交流制作方法。
师:既然能制作随身携带的生物钟,那么能否制作自身携带的“人体尺”?
学生交流制作方法
师:利用你的 “人体尺”能否估测出教室的长和宽?试一试,并交流估测结果。然后请两位同学用皮卷尺精确测量,每位同学将自己的估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评价自己估测水平,并找出差距大的原因。
学生交流测量结果,评价自己的估测水平。
【阅读体验】学生阅读课本P110“生活、物理、社会”了解时钟的发展史。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解释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一:光的折射现象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总 结】
1、测量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2、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五、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