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 案
教学课题: 杠杆
教学目的: 1)掌握杠杆的定义以及杠杆的有关名词
2)掌握力臂的画法
教学重点、难点: 力臂的作图方法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工具: 夹钳,羊角锤,幻灯片,剪刀,天平等
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
由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过渡到他们都是由简单机械构成的,那么这一章我们
就来学习《简单机械》。 板书“简单机械”
这一章主要学习三种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
举例生活中应用的杠杆原理的例子:剪刀。夹钳,天平等。 板书“杠杆”
※ 由于初中生学习以兴趣为主,所以要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决定采用一个
※ 小实验:各叫一名男生和女生,让男生徒手捏粉笔头,结果没有捏碎;接
※ 着让女生使用夹钳夹粉笔头,结果粉笔被捏碎。
??提问:是不是女生的力气比男生大? 答:
原因:女生使用了夹钳,是一种杠杆工具,可以省力并能提高工作效率。
新课教学
以撬棒撬石头为例,提问、归纳总结杠杆的定义。
(可能会有两种答案)
F1
F1
L1
O L1
L2 O L2
F2
F2
图(一) 图(二)
在讲述撬棒撬石头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杠杆定义涵盖的内容,
归纳为3点:
1) 硬棒
2) 受到力的作用
3) 固定点
??提问(1一2人):让学生自己总结杠杆定义。 板书“定义
让学生举一些利用杠杆制成的物品,鼓励发言,同时演示一些幻灯片,让
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讲解有关杠杆的几个名词(结合图,边讲边作图,标记)
1)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即定义中的固定点;O, ;
※ 强调支点一定在杠杆上。
2)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或Fa;
3)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或Fb;
※ 动力和阻力是按照力的转动效果命名的,都是外界施加给杠杆的力,杠
杆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也一定在杠杆上。
4)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或La 这部分是本节
5) 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或Lb 课的重点,难点
※ 学生比较难于理解,需要反复的讲解和强调,因为在初中数学中已经学
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那么从这里入手,讲解作图过程,再过渡到
力臂的画法中来,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画力臂的步骤:
1) 确定支点
2)确定力的作用线
3)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4)标垂足,定力臂
※ 强调注意:
1) 力臂是支点到垂足的距离,不是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因此力臂不
一定在杠杆上。
2)力的作用线是一条直线,没有方向。
2) 作图细节方面:力臂,力的作用线用虚线表示,且力臂的长度应该 F1
用大括号标记;垂直的地方应有垂足;支点处用 标记;5个名词
必须用正确的字母表示。
※ 对于力臂的画法,要至少完成两个完整的杠杆示意图,第一个采用
※ 撬棒撬石头,由我独立完成;第二个图采用羊角锤起钉子的示意图
※ 先用幻灯片演示。
提问:支点的位置和作用力的方向?
※ 可以让一同学口述,教师完成作图后,再把力臂的作法叙述一遍 O
※ 课堂练习:作业1的第2题,分两组各两人共四人次。
?? 提问:1)如果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那么力臂怎样画? F2
2)画夹钳的杠杆示意图。
作业: 作业1的第二题(3),(4),夹钳的杠杆示意图。
时间安排:
新课教学大约30分钟,留出10-15分钟的时间作练习,并作讲解。
讨论:为什么把力臂的作法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