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4.2 热机效率》习题
学科
物理
教者
第 1 课时
题目
《14.2 热机效率》习题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技能
基础知识复习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热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热机的工作原理
教 学 过 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设计目的、时间分配等)
【例1】分别指出下列几句话中“热”的含义:
A.今天的天气真热;
B.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C.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气筒壁热了。
解析:
A.中的“热”指温度;
B.中的“热”指热量;
C.中的“热”指热能。
日常生活中说的“热”,含义是广泛的。单从热学角度来理解,有的“热”表示物体的温度高低;有的“热”表示物体的内能;有的“热”又是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即热量的。因此,要注意区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例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例3】在0℃的房间内,放在地面上的铅球 [ ]
A.具有机械能 B.没有机械能
C.具有内能 D.没有内能
【例4】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A.用酒精灯加热杯里的水
B.人晒太阳觉得暖和
C.金属小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会烫手
D.用打气筒打气,筒壁会发热
【例5】 以下所述现象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内能的是 [ ]
A.将一段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会发热
B.放在空气中的一杯热水会冷却
C.在转动的砂轮上磨车刀,车刀发热
【例6】下列说法中,哪些不是规范的物理语言 [ ]
A.铁钉的比热是0.46×103 J/(kg•℃)
B.桌子的比热是2.4×103 J/(kg•℃)
C.铁的比热是0.46×103 J/(kg•℃)
D.1kg铁的比热比lkg铜的比热大
【例8】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比热就越大
B.物质的温度变化越小,它的比热就越大
C.把一个铁块分开,用其中一块测铁的比热,因为质量小了,所以测得的比热值就大了
D.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越少,比热就越小
【例9】有一高温物体被投入质量为10kg、温度为20℃的水中,如果传给水的热量是2.73×106J,则水的温度会升高到多少度。
解析: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A、B、C三项都是通过热传递将一个物体的内能转移到另一物体内。D中,打气筒打气时,压缩气体做功和克服摩擦做功,把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不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析:比热是表示物质的特性,而不是物体的特性。铁钉、桌子都是物体。
比热本身就是指单位质量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显然是1千克某种物质的比热,从比热的意义上说是错误的。
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索的思维程序,锻炼探究的科学素养,培养表达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归纳总结,说出所掌握的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