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近伟人11嵘岁月师生情作者1 杨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1 9 1 4年春至1 9 1 8 年夏,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一师”)求学,在这里他遇到了杨昌济、袁仲谦等一批知识渊博、治学严谨、思想开明的老师。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老师们的影响。立志修身指路人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论求学经历时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杨昌济,湖南长沙人,是毛泽东的修身学老师,后成为毛泽东的岳父。他高尚的人格、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习惯深深影响着毛泽东。毛泽东向来是个不盲从的学生,但每逢杨先生讲课,他总是专心致志,详记笔记,生怕漏了一言半
2、语。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杨昌济认为修身的前提是立志,目的在于实践,他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在杨昌济看来,修身不是为了仕途,而是为了服务于社会,这与以往儒家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截然不同的。1 9 1 8 年4 月,毛泽东等发起成立进步团体新民学会,会员“大都系杨怀中先生的学生,与闻杨怀中先生的绪论”,他们“作成一种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为救国救民而深人研究中国问题,立志“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可以说新民学会的成立与众人志向的萌发,与杨昌济的教育关系紧密。毛泽东也深受影响,他在求学中培育出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支撑着他在经过一条曲折的探索之路后,成为一
3、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杨昌济还主张德智体“三育并举”“身心并完”,生活中最爱洗冷水浴、静坐、长途步行。受杨先生的影响,毛泽东从未间断冷水浴锻炼,还独创了“日光浴”“风浴”“雨浴”。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1 9 1 7 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文中提倡奋斗向上的人生观和武勇世风,道出教育的内涵,影响深远。“多亏袁大胡子”“学校里有一个国文教员,学生给他起了袁大胡子的绰号。他嘲笑我的作文,说它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他半通不通。我只得改变文风。我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文体。所以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
4、”这位让毛泽东念念不忘的“袁大胡子”,就是他的国文老师袁仲谦。毛泽东同志毛泽东铜像12一走近伟人袁仲谦,湖南新化人,国学功底深厚,为人刚正不阿,赏罚分明。一开始,毛泽东并不喜欢这位老学究,认为袁先生保守专制,甚至还违抗师命。袁仲谦开始也不喜欢这位“犯上”的学生,认为毛泽东强不敬。但通过对毛泽东一年多的深人了解,尤其是读了他密密麻麻、字体工整的讲堂录后,袁仲谦感叹一个韶山牙子竟有如此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决定约毛泽东到李氏芋园好好谈谈。这天,师生二人秉烛夜话,相惜。袁先生谈治学,教他“四多”,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谈读书,说“好书不厌百遍读”,既要博还要精,给他开出必读之书的清单;
5、谈作文,说“文章妙来无过熟”,要求他钻研韩昌黎全集等书,嘱吋他多用古文文体写作。在袁先生的严格要求下,毛泽东多写苦练,行实践,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诗坛文坛中有了一席之地。“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1917年暑假,毛泽东邀萧子升进行修学旅行,两人未带一文钱,途经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历时一个月,步行九百余里,是毛泽东在一师进行历时最长、地域最广的一次游学。这次修学旅行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位一师老师一一方维夏。方维夏不仅帮助毛泽东确定修学路线,还亲自写介绍信给沿途各县的教育会、劝学所,以备不时之需。方维夏,湖南平江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被一师聘为博物、农业科教师,不久担任学监。他认为温
6、室里是长不出栋梁之材的,学生必须走出学校,因此,他带学生到妙高峰实地教学,在山上采集标本;把学校的旧操场开辟为实习农场,种上粮食作物;制定校规,明确“本校学生每学期修学旅行一次”。方维夏教导毛泽东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还以徐霞客的经历勉励毛泽东在求知路上要无畏艰险,不折不挠。毛泽东是个喜欢思考问题,也善于思考问题的学生,且偏向于思考与实践结合,因此,对于方维夏的观点,毛泽东无不赞同,也因此在讲堂录中写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在一师的游学式调查研究,不仅加深了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而且激发了他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热情
7、。调查研究是毛泽东一生所倡导的科学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党史上这些历久弥新、至今仍熠熠生辉的经典名篇,无不建立在深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独特的军事才华长沙自古为军事要冲。在毛泽东的求学时期,长沙战火频发,各方势力纷纷登场。一师校舍多次被军队侵占,师生经常受到散兵游勇骚扰,学校迫切需要一支武装力量来维护师生安全。1 9 1 6 年,一师校长孔昭绶大胆革新,力排万难,组织学生课外志愿军,“以激发爱国思想,提倡尚武精神,研究军事学术”,毛泽东踊跃参加。1917年1 1 月,湘督傅良佐带着残兵败卒仓皇逃出长沙,长沙成了一座无军驻守的空城。
8、在南北军阀混战,北军败走,南军未到长沙之际,北军溃军王汝贤部在一师附近。为了安全,学校准备将全体师生转移到长沙城东一带暂时躲避。了解溃兵真实情况的毛泽东当即提出反对:如果师生全部离校,学校空空如也,溃兵们就会来打劫进驻,当务之急是组织学生志愿军埋伏截击溃兵!可全校千余师生怎么会听从一名学生发号施令?危难关头校长孔昭绶给予了毛泽东充分信任,不仅同意了他的提议,还委派他指挥此次行动。2 4 岁的毛泽东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军事谋略,率领1 0 0 名左右配有武器的学生志愿军和若干名警察组成的临时护城队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最终智缴枪支,遣散溃军。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显露出军事才华。有了这次经历,1 9 1 8 年张敬尧部侵人长沙,孔昭绶再次授权毛泽东作为队长组织警备队护卫学校。在管理学生志愿军近两年的时间中,毛泽东不仅系统学习了军事知识还接受了实战考验,这为他日后领导人民军队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打下了基础。在一师的毕业典礼上,毛泽东深情发言:“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感谢学校多年的哺育。经过5年半的学习、锤炼,我们已经成长为雄鹰,可以展翅高飞了。外患内忧、荆棘丛生的祖国,急需我们去寻找拯救祖国的药方,觅寻富国强兵之道。”1 9 1 8 年6 月毛泽东毕业后,踏上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理想之路,为祖国找到了拯救的药方,找到了富国强兵之道。&(作者单位: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