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2.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类比、推理、论证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和热情.
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难点
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
【教学环节安排】
环
节
教 学 问 题 设 计
教学活动设计
创设情境
臭豆腐,闻起来很臭,吃起来很香,同学们都爱吃.校门口新搬来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让学生通过类比列举更多生活中的实例,思考,讨论,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提纲见学案
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完成导学提纲.
合作共建
知识点1:分子间有空隙吗
问题: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分子间有空隙.
知识点2: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问题1: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问题2:向水中滴蓝墨水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问题3:堆放煤炭的白色墙壁变黑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固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问题4:处理例1和变式练习1
例1:【解析】尘埃不是分子,它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所以它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变式练习1:【解析】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3: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
问题1:铅块被压后,不会被拉开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问题2:注射器中的水不能被压缩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问题3:处理例2和变式练习2
例2:【解析】铁棒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变式练习2:【解析】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是受到重力的作用.其他现象都能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来解释.
知识点4: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问题1:物质有哪几种不同的状态?物质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小结:物质的状态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所以呈现不同的状态.固体中的分子力的作用最强,气体中的分子力的作用最弱.
问题2:物质的不同状态各具有什么特征?
小结: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占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没有确定的体积.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
由于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也是学生肉眼无法观测到它,因此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教师还可以用课件来模拟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扩散现象,最后得出:所有物质中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说出答案,说明原因.
教师补充、纠正学生的答案.
由于分子间作用力较难、较复杂,学生较难理解,只要学生能知道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即可.最后得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说出答案,说明原因.
教师补充、纠正学生的答案.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回答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该知识点,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诊断评价
“当堂达标题”见学案
教师出示当堂达标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出示答案,并搜集学生做题信息,查漏补缺.
作业设计
无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