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教学设计 刘彩云教学内容:教科书45、46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法:观察法、操作法、讨论、交流教具: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你们谁坐过公交车?你能描述一下坐公交车的情景吗? 生:车到站的时候,有上车的,也有下车的。 师:上车了,
2、车里的人变得怎么样了? 生:多了 师:那下车呢? 生:车里的人变少了。 师:我们用什么法运算能让车里的人变多呢? 生:加法 师:那我们用什么法运算车里的人就变少了呢? 生:减法。 师:好,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乘车。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乘车(学生读)二、 深入探究 (一)教学主题图1连加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2.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车上原来有2人,从前门上来3人,从后门上来2人,车上现在一共有7人。 师:同学们用摆小棒能来说一说吗? 师:那你能列个算式吗? 生:2+3+2=7 师:你说的真好,那你怎么知道等于7 生:我先算2+3=5,再算5+2=7
3、师:那你能告诉老师2+3=5表示什么意思?5+2=7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2+3表示车上原来2个人和前门上来3个合起来。再+2表示加上后门上来2个人现在车上一共5个人。 师: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个加号和数。 师:我们称这样的算式为连加。 3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连加,谁能出个连加题考考大家。生:3+1+1=5(二)教学主题图2连减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师:同学们,看看又来了一辆车,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回答。 师:谁想上来表演一下? 师:根据前面同学的表现,谁能来说说整个的乘车
4、过程。 生:车上原来有8个人,从车的前门下来1个人,后门下来4个人,车上还剩下3个人。 2.师:谁能用小棒来摆一摆。 找学生上前面演示。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8-1-4=3 师:你能来说说怎么得到的3? 生:8-1=7表示从前门下来1个人车上现在还剩下7个人,在4表示从后门下来4个人,车上现在还剩下3个人。 观察这个算式和前面这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都是减号。 师:我们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叫做连减。(三)教学主题图3加减混合 1情景再现 师:同学们想不想让书里的情景在我们教室里重现呢?谁想上前面来演一演,老师要请学得最认真的一排小朋友上来表演。下面的同学要认真看,说说他们是怎么乘车的。
5、2.情景模拟上下车。 我们已经认识了连加和连减,现在老师要交给大家一个艰巨的任务,同学们想不想挑战?看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信息? 生:车上原来有9个人,从前门上来1个人,从后门下去5个小朋友,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大家观察,这幅图和刚才的两幅图一样吗?这里的小朋友既有上车的也有下车的,上的我们用加法,下车的我们用减法。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我们用小棒来摆一摆整个的过程,找学生演示。 3.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在本子上列出你的算式。 4.师巡视,找出做错的答案和做对的正确答案。 5.展示错误答案,集体订正,找出错误原因。三、巩固应用 摆圆片列式 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 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 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 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板书设计: 乘 车 2+ 3+ 2 = 7 81- 4 = 3 9+ 1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