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摘要…………………………………………………………………………………I
关键词………………………………………………………………………………I
Abstract………………………………………………………………………………I
Keywords………………………………………………………………………………I
引言…………………………………………………………………………………I第一章我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的现状…………………………………………1
(一)纺织品的贸易地位……………………………………………………………1
(二)中国纺织品运行情况…………………………………………………………2
(1)出口规模…………………………………………………………………………2(2)国内地区分布结构………………………………………………………………3
(3)境外市场分布结构………………………………………………………………4
(4)贸易方式结构……………………………………………………………………4
第二章纺织品出口市场分布…………………………………………………………6
第三章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6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MS)…………………………………………………7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TC)………………………………………………………9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10
第四章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国际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10
(一)竞争力不足……………………………………………………………………11
(二)绿色壁垒层出不穷……………………………………………………………12
(三)出口竞争加剧…………………………………………………………………12
(四)特别限制条款启动……………………………………………………………12
第五章 中国保持和提高纺织品业竞争力的策略建议……………………………12
(一)政府应对策略…………………………………………………………………13
(二)积极推行国际标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13
(三)行业层面应采取的措施………………………………………………………14
(四)企业层面应采取的措施………………………………………………………15
(五)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16
(六)分发挥比较优势………………………………………………………………17
结论…………………………………………………………………………………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
摘要
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纺织品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我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较高的产业。本文首先陈述了我国纺织业在出口竞争力方面的现状,而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中存在的传统的竞争优势开始弱化, 特别限制条款启动,“绿色壁垒”层出不穷,反倾销调查被频繁使用,出口竞争加剧,四大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解决建议。根据内容可分为(1)我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的现状;(2)我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3) 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4)中国保持和提高纺织品业竞争力的策略建议全球纺织品贸易已于2005年1月1日起取消全部的配额。这种新的时代条件,对纺织品出口大国的中国而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只有很好地分析自身,增强国际竞争力,才能在新的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发展。并且 分析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规模和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RCA)三项指标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且始终保持大额顺差,但出口结构不尽合理,因此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提高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各项建议。
关键词:纺织品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 配额纺织业
ABSTRACT
As the world's largest textile exporting countries, the textiles industry is China's traditional industries, China has a stro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industries with higher dependence o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On the basis of the post-quota era of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status quo.Firstly, I will state the competitive situation in our textile export, later I will analyze, research and raise releva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bout four main questions which are: (1) tradi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become weak in the export competitive strength; (2) special qualifying clause and “Green Barrier” emerges in an endless stream; (3) the investigation of anti-dumping has been used frequently; (4) The export competition become intensive. There are three parts in the thes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strength in textile industry would be stated in the first part; the questions which exist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our textile export would be stated in the second part; the tactics and suggestions of keeping and improving competitive strength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Global textile trade was January 1, 2005 abolished all quotas. This new era, a major exporter of textiles China, i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nly good analysis itself, and enhan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succeed in the new environment to seek greater development.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cale and structure of China's textile and clothing export, use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MS), trade competitiveness (TC)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 three indicator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i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always keep a large surplus, but the export structure is not reasonable, therefore proposed to cope with the financial crisis, improve the recommend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KEY WORDS:Textile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strength ,late quota
引言
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价值创造体 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受此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业作为一个内生型产业集群,这些年来也以各种方式融入了由跨国公司主导的纺织服装全球价值链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05年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7388亿美元,服装出口数量为21973亿件。但也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纺织服装业正面临着国际竞争力不强、国际销售渠道匮乏等发展瓶颈。因此,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升在纺织服装业全球价值链的位置。
第一章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国际竞争力的现状
中国纺织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纺织品行业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也是现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支柱性产业。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路径,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是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持续快速增长的必要条件。扩大出口是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在符合国情的条件下,发挥比较优势和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客观需要.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始终在多赢的条件下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合作。中国是人口大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业是中国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劳动力低成本和较好素质的比较优势,成为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加上中国拥有占世界四分之一的纤维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具备从纤维到最终成品的完整产业结构,使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赢得了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的较大部分份额。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纺织服装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继续发挥着支柱产业的作用。2010年纺织服装业产值达9061.88亿元,实现利税562.72亿元,就业人员718.48万人,工业增加值2255.91亿元。纺织服装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18%,占全国工业增加值6.84%,占全国利税总额的4.68%,占全国出口交货值15.87%,从业人员占到全国工业的13.01%。
(一) 纺织品服装的贸易地位
纺织品服装贸易是中国货物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纺织品服装一直是中国出口的“拳头产品”,作为全球第一纺织品服装生产、出口、消费大国,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量占据全球的25%。但近年来,中国纺织行业屡遭国外反倾销、特保措施,同时国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又使出口企业面临出口退税降低、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减少等困境。故此,中国纺织品出口备受压力,出口增速放缓,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可以发现,纺织品贸易在中国整个货物贸易中的比重是逐渐降低的。根据表1-1中显示2002年纺织服装占货物贸易的19.1%,2003年18.09%,2004年16%,2005年15.1%,2006年14.86%。这表明,纺织品贸易在中国的贸易地位是逐年下降的,增长速度低于机电产品等出口的增长。
表1-1 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统计 (亿美元,%)
年度
货物贸易
纺织服装
占比
2002
3256
622
19.10
2003
4384
793
18.09
2004
5934
951
16.00
2005
7620
1150
15.01
2006
9691
1440
14.86
2007
11889
1712
14.40
2008
14226
1892
13.30
2009
11979
1713
14.30
2010
15763
2065
13.10
2011
20179
2480
12.99
(二)中国纺织品运行情况
1.出口规模从表1-2可以看出,2002年和200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规模增长迅速,从2001年的532.8亿美元分别增长到2002年的617.69亿美元和2003年的804.84亿美元,增长率由2001年的2.31%上升到2002年的15.66%和2003年的27.72%。此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保持在20%左右,直到2008年增长率下降为7.98%。从出口规模和增长率来看,我国纺织品服装的总体出口比较平稳,各年均保持大额顺差,并且服装的出口要大于纺织品的出口,前者基本为后者的2倍。
表1-2 2001-200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规模
(单位:亿美元、%)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纺织品
167.42
205.79
285.67
357.69
489.69
522.54
605.43
698.34
服装
365.38
411.9
519.16
616.16
984.30
948.30
1150.74
1197.9
总出口
532.8
617.69
804.84
978.85
1470.85
1470.85
1756.16
1896.24
增长率
2.31
15.66
27.72
21.01
25.14
25.14
19.11
7.98
净出口
395.6
474.07
648.98
805.81
1290.34
1290.34
1668.79
1709.7
2.国内地区分布结构从出口的国内地区分布来看,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和山东5省市占据全国纺织服装出口前5位,5省市出口占全国总出口的80%左右。其中2007年广东省出口419.9亿美元,增长18.4%;浙江省出口为356亿美元,增长19.7%;江苏省出口为253.3亿美元,增长15.2%。2008年浙江省出口422.4亿美元,增长18.7%,超越广东省成为我国纺织服装最大的出口基地;广东省出口341.3亿美元,下降18.7%;江苏省出口292亿美元,增长15.3%。其他省、市、自治区出口较少(见表1-3)
表1-3我国国内纺织品出口额分布结构(单位:亿美元、%)
2007
2008
排名
省份
出口额
排名
省份
出口额
1
广东
419.9
1
浙江
422.4
2
浙江
356
2
广东
341.3
3
江苏
253.3
3
江苏
292.0
4
上海
155.8
4
上海
166.1
5
山东
138
5
山东
155.3
3.以境外市场分布结构来看,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07年,我国对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等4个市场合计出口944.19亿美元,占当年纺织品出口总值的53.2%。2008年,我国对欧盟、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东盟5个市场合计出口1161.73亿美元,占60.9%。其中,对欧盟出口399.26亿美元,增长37.9%;对美国出口269.12亿美元,增长1.8%;对日本出口220.2亿美元,增长8.3%;对中国香港出口159.960.67亿美元,下降11.9%;对东盟出口112.48亿美元,增长2.9%
4.贸易方式结构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导,且一般贸易发展迅猛,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发展比较缓慢,边境小额贸易等其他贸易方式有较快发展,但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依然较小。2008年,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纺织服装1317.99亿美元,增长3.6%,占同期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69.5%。同期,加工贸易出口409.1亿美元,增长4.7%;其他贸易出口122.7亿美元,增长79.8%
自2011年以来,中国纺织服装业保持“十五”以来快速发展势头,全行业生产、销售、出口、效益等各项指标均大幅增长,产业结构有所改善,技术进步成效显著。
然而近年来的运行情况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2011年,规模以上中国纺织行业总产量值可能超过950.15亿元,同比增长增长23.8%,销售产值30109亿元,增长21.6%,产销率达92.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6个百分点。纱产量3722万吨,增长18.6%;化纤4025万吨,增长16.9%,布738亿米,增长15.8%;服装470亿件,增长15.6%。
2)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1020亿元,其中棉纺织458亿元,增长24.5%;化纤86亿元,增长42.6%;服装468亿元,增长23.5%。
3)化纤产品产销两旺
经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化纤行业差别化率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明显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理性回落,产量增速放缓。2011年,化纤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55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现销售总产值3106亿元,同比增长21.6%;产销率达到96.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受油价上涨成本推动,2011年下半年,占化纤总量78%的涤纶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带动了行业效益的提升。同时,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化纤企业传递原料压力的能力明显提高。2011年,化纤行业实现利润66亿元,同比增长41.6%,其中涤纶行业实现利润35亿元,增长62.5%。
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2011年,在国家抑制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的宏观政策引导下,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出现理性回落。2011年,纺织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30亿元,同比增长27%,比2010年回落了10.3%。其中棉纺织投资623亿元,增长19.89%,增幅回落了35.7%。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说,其实从2011年开始,中国在全球纺织品出口市场中地位就“动摇”了,表现在对三大主要出口市场,美国、欧盟、日本市场占有率的下降。看一个行业的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是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回顾历史,国际市场消费乏力,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出现负增长不是头一次,但是中国出口负增长的时候,别的国家出口下降得更多,最终,中国纺织行业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反而提高了。而当前的情况恰恰相反,我国纺织业对欧盟、日本、美国三地出口的全球市场比重已经从65%降到了40%左右。
2013年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暨中国国际纺织原料市场会议在宁举行。曾经占据绝对优势的中国纺织出口全球占有率,遭遇东南亚等地的“蚕食”挑战,对美国、欧盟、日本三地的市场占有率从65%下滑到40%左右。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统计部处长刘欣公布的一组数据令人担忧。曾经在国际上地位稳固的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全球份额,在今年一季度再次出现下降。
1—3月份,欧盟、日本零售业持续衰退,中国纺织行业对欧盟的出口额,在全球市场中的比重变为37.5%,同比降低了1.04个点,越南、孟加拉乘虚而入,份额保持持平或提升。纺织业对日本的出口“萎缩”得更严重,1—4月份,对日出口的全球份额直线下降了2.28个百分点。中国空出的市场,被东南亚国家迅速“蚕食”,越南、孟加拉、印尼占比纷纷上升。
(三)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
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出口的纺织品中,服装所占比重日益加大,而近几年,纺织品出口速度加快,但服装出口比重仍远远大于纺织品出口。这种涨跌转换表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产业正逐步向产业升级的目标迈进。然而,目前的产品结构远不能令人满意。虽然最终产品,如服装占出口很大比重,但其产品仍以无品牌的中低档服装为主,价格偏低,附加值不高。这也表明,中国纺织产品出口比较优势的根源仍是较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技术含量仍然较低。这意味着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具有较强可代替性。事实上,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一直受到来自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似产品的有力竞争。同时中国人也应知道,在技术含量水平均不高时,决定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就是劳动力成本。当然,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相对充裕廉价劳动力要素禀赋并非那么容易改变,但为了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只有改进技术,提高设计水平,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而改进现有的商品结构,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取得更高的贸易利得。
第二章 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分布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香港,其中8成是输往欧美市场。虽然对非洲、独联体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有快速增长,但所占比重仍然很低,不足以抵御和分散因素政治和经济原因引起国际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贸易环境风险。以2009年为例,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总额为7528.3亿美元,而欧、美、日的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累计高达6090.7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72.25%。在世界三大纺织服装进口国市场上,中国一直占据着显著地位,200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在欧盟、美国、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15.8%、20.5%和78%,位列这些国家纺织服装进口的首位。 2011年,受欧美纺织品出口数量限制协议的影响,中国对欧美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了增幅回落的情况。其中对欧盟出口230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增幅回落了33.6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231亿美元,同比增长18.1%,增幅回落了48个百分点。与此相反,对非设限地区的出口出现放量增长,2006年对非设限地区出口1010亿美元,同比增长27.7%,增幅提高了20个百分点,其中对香港、韩国、土耳其、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区的出口增速分别达到了21.2%、28.1%、217.5%、44.9%和125%,增幅均比去年同期有了较大增长。
第三章 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国际竞争力是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直接产物,是国内竞争力的延伸。国际竞争力概念问世不过20余年的时间,至今对这一概念的认识还很不成熟。金碚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质可以定义为: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以其相对于他国的更高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或购买者需求的更多产品,并持续地获得盈利的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张金昌认为乜],事实上,出口与国际竞争力的其他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所以可以用进出口指标来评价国际竞争力。本文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NTB)、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这组国际上常用的测度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对中国纺织产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测算和评估。
1.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MS)
是指一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最终表现在该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产品出口额占全世界该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公式如下:
式中代表i国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代表i国j产品的出口额,代表全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该指数数值位于(0,1)的区间中,数值越高说明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的计算公式和统计数据计算出我国纺织品出口额及所占比重如表1-4所示:
表1-4我国纺织品出口额及所占比重(亿美元,%)
年 份
中国纺织品出口额
中国出口总额
纺织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百分率
世界纺织品出口额
中国纺织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2003
733.46
4382.28
16.74
3914.75
18.74
2004
887.67
5933.26
14.69
4593.95
19.32
2005
1076.61
7619.53
14.13
4769.21
22.57
2006
1380.94
9683.63
14.25
5042.75
27.38
2007
1658.02
12177.76
13.62
4245.01
39.06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纺织品出口额近年来呈比较明显的增长趋势,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从2003年的18.74%上升到2007年的39.06%。纺织品在世界纺织品出口额的比重逐年上升,说明我国纺织品在世界纺织品产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愧为纺织大国。但它在中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却稳中有降,这说明纺织品服装这个传统产业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对国际贸易的首要地位正被计算机、高新技术等行业所代替,但它仍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已占全球纺织品贸易的30%以上,但主要目标市场为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如表1-5所示。这4个国家和地区总出口额占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额虽然有下降趋势,但仍然占有半壁江山。因而,这4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和贸易措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有很大的影响,应重点关注,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仍任重而道远。在外贸目的地集中的情况下,一旦主要依赖的市场发生不能预期的各种变化,不仅将对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并且不利于纺织行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应该积极开拓其他市场,如东南亚、非洲等,防止我国纺织品对某个地区的依存度过大。
表1-5 我国对主要国家(地区)纺织品出口额 (亿美元,%)
年份
美国
欧盟
日本
中国
香港
合计
中国纺织品出口额
合计出口占总出口比重
2002
54.32
114.13
128.49
125.35
422.28
578.49
73.00
2003
70.01
148.70
144.58
148.43
513.72
733.46
70.04
2004
90.72
185.54
162.23
168.58
607.07
887.67
68.39
2005
166.76
262.52
170.61
143.46
743.35
1076.61
69.05
2006
198.91
328.90
183.89
174.67
886.37
1380.94
64.19
2007
229.03
375.47
191.74
177.44
973.69
1658.02
58.73
2008
2009
2010
2011
2贸易竞争力指数(TC)
贸易竞争力指数也称为贸易专业化指数,是指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即TC=(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或TC=(Xij-Mij)/(Xij+Mij);其中:Xij为i国j产品的出口,Mij为i国j产品的进口,Xij-Mij为i国净出口,Xij+Mij为i国j产品的进出口总额。
TC指数的测算标准:TC指数取值范围为(-1,1)。如果TC指数大于零,表明该类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强;TC指数小于零,则表明该类商品不具国际竞争力,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弱;指数为零,表明此类商品为产业类贸易, 竞争力与国际水平相当,其中,当TC取值为(-1,-0.6)时有极大的竞争劣势,;TC取值为(-0.6, -0.3)时有较大竞争劣势,;TC取值为(-0.3,0)时有微弱竞争劣势,;TC取值为(0,0.3)时有微弱竞争优势,;TC取值为(0.3,0.6)时有较强竞争优势,;TC取值为(0.6,1)时有极强竞争优势。
从贸易专业化指数的计算结果来看,从表2-1可以看出,我国纺织品近年来出口额逐年增加,进口额的变化幅度不是很大。所以纺织品始终保持顺差,且顺差额逐年增加。与其他产品(如机电产品)相比,纺织品具有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特征,但是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纺织品贸易顺差却是其他贸易产品顺差的数倍,目前对中国GDP的拉动程度也越来越大,应给予高度重视。纺织品产业的TC值逐年增长,从2000年的0.50升至2007年的O.73,保持在0.50以上,且越来越接近l。说明近年来中国纺织业的出口专业化越来越明显,相对比较优势越来越强,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表2-1 中国纺织进出口额及贸易竞争力指数(TC)(亿美元)
年份
出口额
进口额
顺差额
TC
2000
493.79
165.64
328.15
0.50
2001
498.36
162.59
335.77
0.51
2002
578.49
169.93
408.57
0.55
2003
733.46
192.92
540.54
0.58
2004
887.67
230.07
657.61
0.59
2005
1076.61
234.45
842.16
0.64
2006
1380.94
256.77
1124.17
0.69
2007
1658.02
253.72
1404.30
0.73
世界主要纺织贸易国和地区贸易竞争力指数TC)见表2-2。从表2-2看出,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土耳其、墨西哥、巴基斯坦的纺织品保持出口主导型,其中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在纺织品出口上是中国有力的竞争对手。虽然我国纺织行业具有较强的现实竞争力,中长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空间,并能够在一定时期得以维持。但是,由于这类产品属于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生产过剩,很容易被模仿,极易受到其他国家的竞争,并可能遭受贸易壁垒的限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很难维持长期竞争优势。表2-2 世界主要纺织贸易国和地区贸易竞争力指数(TC)
国家和地区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欧盟
-0.29
-0.31
-0.31
-0.33
-0.36
-0.36
中国
0.55
0.58
0.59
0.64
0.69
0.73
中国香港
0.11
0.11
0.11
0.12
0.12
0.12
英国
-0.61
-0.61
-0.61
-0.63
-0.63
-0.64
印度
0.74
0.73
0.74
0.75
土耳其
0.49
0.50
0.47
0.47
0.45
墨西哥
0.04
0.02
0.04
0.03
-0.03
巴基斯坦
0.84
0.78
0.78
0.78
0.70
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产品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世界该类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的比率,反映了一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用RCAij表示j国在i类产品上的显性比较优势;若RCAij>1,则表示j国i类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强,具有显性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若RCAij<1,则表示j国i类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不具有显性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
RCA=(Xik/Xi)/(Xk/ X)
式中,RCA代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Xik代表i国家的k商品的出口量; Xi代表i国家的总出口量; Xk代表世界K商品的总出口量; X代表世界总出口量; 一国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2.5-1.25之间,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1.25-0.8之间,则认为该国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于0.8,则表明该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表2-3世界主要纺织贸易国和地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国家和地区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欧盟
0.70
0.70
0.70
0.75
0.65
中国
2.97
2.82
2.92
3.17
2.87
中国香港
2.72
2.70
2.80
2.82
2.46
美国
0.50
0.51
0.50
0.49
0.40
印度
3.74
3.16
3.58
3.43
土耳其
5.67
5.26
5.31
4.15
墨西哥
1.02
0.97
0.92
0.75
巴基斯坦
12.32
12.57
13.19
14.29
12.67
根据调查各国的RCA指数可以看出,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衡量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看出,这一指数是在大于2.5的范围内,表明我国纺织品业在国际上一直保持强烈的相对优势。另外,我国纺织品行业的竞争优势强度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说明我国纺织行业的实际竞争力在世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受到冲击。由表2-3看出:目前,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具有强烈的相对优势,墨西哥的纺织品竞争力具有中等优势,并逐年下降。欧盟、美国的纺织品竞争力相对较弱。从当前看,主要竞争对手是中国香港、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从未来看,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威胁更大。
第四章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国际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
(一)竞争力不足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立足于各国现有的经济条件,特别是自然资源条件来论述的比较优势,因此具有很明显的静态性。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要素的种类不断的增加,国际间的比较优势必然存在着竞争和转移。在新的国际市场中,我国的纺织服装业体现出竞争优势不足。
(二)“绿色壁垒”层出不穷,反倾销调查被频繁使用
反倾销具有形式合法、便于实施、效果明显、保护期长等特点,也成为后配额时代发达国家保护本国利益的最佳办法因而被频繁采用。取消配额后,国际市场竞争会很激烈,但中国的纺织企业很难在2~3年之内迅速转向品牌竞争,采取的仍会是低价竞争,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大量出口,使中国更容易成为欧美反倾销的重点调查对象
(三)出口竞争加剧
随着配额的取消,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国内外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会削弱我国纺织品服装市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为了削弱我国服装竞争力,欧美积极进行区域性贸易优惠安排。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内形成的纺织品服装的区内循环,欧盟与地中海国家形成的纺织品自由流通区等,这都将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竞争更为激烈。另一方面配额的取消使得市场份额要靠质量、技术、品牌实力来争取,对出口企业意味着更大的竞争。纺织品服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