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研读课文,分析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复述课文导入)二、探究,交流。1、组织学生讨论:给课文换一个题目,并谈谈原因。2、生给课文换题目。3、分析详略安排与题目的关系。(与中心有关系,联系比较大的则详写,反之则略写。)4、找出文中详写略写的部分。三、 品读课文,赏析人物形象1、小组讨论: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2、分析人物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 “
2、鄙”: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四、迁移积累:1、理解词义,找出、理出相应的成语。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恶贯满盈 小信未孚 不孚众望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 故克之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三而竭弹精竭虑精疲力竭 观其辙南辕北辙重蹈覆辙 故逐之一逐鹿中原追亡逐北 难测也莫测高深心怀叵测 未能远谋足智多谋深谋远虑2、谈谈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试简要分析弱者取胜的原因。五、作业:1、朗读并背诵课文。2、整理本课的古汉语常识:字词及句式等。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左传,进一步了解课文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