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这一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巩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尿液的形成过程。再从资料分析以及图文讲解得出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的作用、人体其他排泄途径。最后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尿毒症以及血液透析的原理。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课程标准“
2、生物圈中的人”一个一级主题。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内容之上的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部分内容“尿的形成与排出”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本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探求新知前首先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血液的组成,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与关爱生命的情感。(2)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人体八大系统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在不久前刚刚学习了人体的呼吸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本节内容涉及很多与自身相关的知识与实例,学生的学习
3、兴趣较高。(3)教学条件分析: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学校各教师已安装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更加多样化,教学效果更加灵活。教师可使用传统的黑板,也可使用多媒体电脑和电子白板。图片、音频以及动态视频等普遍使用于教学中。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2、 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难点:尿的形成过程。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其他排泄系统。2、 能力目标: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四、教学方法与策略:通过生活实例以及与泌尿系统相关的疾病,引出泌尿
4、系统的作用。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并对肾脏有一个新的认识。通过课本、课件以及资料的分析,让学生试着描述原尿中的成分种类有哪些,以及原尿与尿液的区别。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对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的形成和排出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迁移人体还有哪些其他的排泄途径。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与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起兴趣观看与尿毒症有关的新闻播放与尿毒症有关视频。 观看新闻,思考尿毒症与人体哪个器官密切相关。 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学习泌尿系统的兴趣。2新课导入学习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代谢废物。引出排泄的定义。提问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呢?1、 板书:排泄的
5、概念。2、学生思考、交流,并作出回答。设置情景激发兴趣。为泌尿系统的讲述坐下铺垫。3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1、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2、 泌尿系统各器官的功能。课件展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人体泌尿系统各组成器官及其功能。认真观看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图片,然后在学案中写出泌尿系统各器官名称以及各器官的功能。让学生明白泌尿系统的各器官组成及其作用。对肾脏有了一个新的认识。4 尿的形成和排出1、 形成尿液的器官2、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 肾单位的组成4、 原尿的成分5、 尿液(终尿)的成分提问学生形成尿液的器官让学生找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引导学生学习肾单位的组成通过图片
6、,板书配合资料,分析原尿中的成分。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得出尿液的成分,学习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回答并在学案中写出答案自学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了解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原尿中的成分有哪些。分析资料,得出尿液与原尿成分的区别,理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为学习尿液的形成做铺垫了解认识肾单位与肾脏的关系学习肾单位的组成锻炼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学习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那些物质被肾小管重吸收。5其他排泄途径1、 二氧化碳的排出途径2、水的排出途径3、无机盐和尿素的排出途径指导学生学习人体其他排泄途径通过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为例,引出皮肤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得出二氧化碳通过人的呼吸系统排出体外。水通过皮肤,呼吸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可以排出。无机盐和尿素通过皮肤和泌尿系统可以排出。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学习人体其他排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