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全面建小康的新阶段,我们必须高扬民族精神、才能振兴中华。知道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和“三步走”战略;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明确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2、能力目标: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收集、分析、研讨相关案例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民族精神”、“三步走”、 “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了解我国
2、目前的总体小康状况,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教学重点:1、民族精神是兴国之魂,我们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学难点: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境体验 活动 1 】感受民族精神1教师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学生齐唱国歌。2设问:国歌反
3、映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和英雄气概?3学生回答。【自主探究 活动 2 】探究民族精神的内容及意义活动过程:1教师课件展示:历史典故、名人名言。2学生结合课本74页“国情导读”,完成下面表格。源流远长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名言名句历史典故体现精神民族精神核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端午节祭屈原、林则徐“虎门销烟”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定于一,尚统一,一天下炎黄子孙的由来、郑成功收复台湾、团结统一和为贵,与人为善四海之内皆兄弟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爱好和平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勤劳勇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红军长征自强不息3教师总结:民族精神的核心及内容。4教师指导
4、学生阅读感悟美军为何攻不下上甘岭?。整个上甘岭战役中,1万余人的志愿军,要对抗7万多人的敌军。前沿阵地上,我志愿军一两个残破连常常要对抗一两个满装员的团级进攻,而且几乎没有炮火支援,弹药也常常补充不上然而,占绝对优势的敌军,却最终没有攻下上甘岭。(1)设问:美军在上甘岭的失败,“不是输给了中国军队”,那么它到底输给了什么呢?(2)学生回答。(3)教师分析: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胜利。(4)总结:民族精神的意义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自主探究 活动3 】课本第72页“历史扫描”探究民族精神与时俱进 活动过程:1.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图片与文字素材,思考问题
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哪些具体体现?请举例说明。2学生回答。 3教师总结: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革命战争年代1921-1949年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78年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孔繁森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体验思考 活动4 】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活动过程:1课件展示:中国设计师孙明设计的含有“汉字书法元素”的奥运招贴画更高、更快、更强,并设问:(
6、1)对这一幅招贴画的风格你欣赏吗?为什么?(2)结合这幅招贴画,谈谈你从奥运健儿身上感悟到了什么民族精神。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在全班交流。3教师总结:(1)奥运招贴画更高、更快、更强既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又弘扬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2)感悟到了自强不息、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民族精神。4教师用课件展示图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举办理念。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上海世博会的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广州亚运会的理念:“激情盛会、和谐亚洲”。总结:新时期,中国人民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7、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的时代精神。5学生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青少年如何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课外拓展思考】(两个题目,任选其一)1面对来自国外的“文化侵略”,我们怎么办?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为此,一些有识之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人们
8、“抵制洋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某班针对这种现象,以“有必要抵制洋节吗?”为主题,组织一次辩论会。(1)假定你是正方的主辩手,你方的观点是什么?运用所学知识陈述你的理由。(2)假定你是反方的主辩手,你方的观点是什么?运用所学知识陈述你的理由。2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请结合本地实际、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图片和历史故事,设计一个弘扬民族精神的特色旅游线路。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本单元知识梳理,引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请学生回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19801990年,解决温饱;第二步: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第三步:21世
9、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2教师板书:(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总结并板书。)(三)全面建小康,实现中国梦 1.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学生活动:讲讲历史上小康的定义;教师引出“我党对小康社会的提法”。4学生活动:根据第一课时后布置的作业:“我理解的小康社会”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发言。5教师讲解:正确理解小康社会(1)我们现在所达到的小康。(2)全面的小康的特征。(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4)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时间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教师:通过用十八大报告内容引导学生。学生获得启示:全面建小康,实现中国梦,要靠每一个人的努力。6课堂小结:总结归纳主要知识点,加深理解。(四)课外作业课堂延伸。学生结合所在地区的情况,或自己的所见所闻,说说你对目前我国的小康水平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