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人为什么要宽容。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人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社会的尊重2、能力目标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在生活、学习中能够督促自己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
2、质本课安排依据1、学生面临的问题 宽容是一种境界,是高尚的道德。有的学生存在自我中心、心胸狭隘的心理,缺乏谦让,对他人缺乏包容之心。不善于宽容、体谅,就无法适应人际关系的要求,更无法形成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团队精神。针对学生中的问题,有必要进行宽容的教育。人与人是平等的,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平等,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具有平等意识。有的学生自恃家境优裕,显得高人一等;有的学生自恃体力出众,凌弱欺生;有的学生可能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受到同学的歧视;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学业上的问题而受到同学嘲弄。种种现象表明,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平等意识,使他们不自傲、不自卑,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古
3、训,宽容、尊重是中华传统美德,陶冶学生情操,需要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针对少数学生在尊重他人和尊重社会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强化这些教育。2、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是本课内容的直接依据。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3课时授完。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
4、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第一课时(总第23课时)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学重点:“为什么说宽容是有原则”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框题: (一)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2、情景导入 (学生朗读教材引言内容,教师由此引出本目的教学)二、讲授新课:1、金无足赤 人各有别情景活动一: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故事(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典故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需要宽容,宽容是美德的重要内容。)想一想: 张英的家人和邻居为什么会转变态度?(是宽容让他们转变了态度,张英的回信让他们懂
5、得了宽容的道理。) 宽容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1)什么是宽容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我们要学会“以宽待人”。(2)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情景活动二:性格不同的人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见教材P101页材料)(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尊重彼此的个性。)想一想:(学生阅读教材P102页后讨论回答) 性格不同的两个人为什么能成为要好的朋友呢? 教师讲述: 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矛盾就拒绝合作、回避交往。“和而不同”,求同存
6、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3)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冲突”情景活动三:人非圣贤,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冲突”(见教材P102页材料)(活动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人非“圣贤”,生活中的“冲突”是难免的,只有本着真诚接纳、理解谅解的原则,就没有不能化解的“冲突”。)想一想:(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 你有过原谅别人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你有过接受别人原谅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相关链接:(见教材P102页材料)2、宽容他人 悦纳自己(1)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情景活动四:小培为什么要向小亮道歉?(见教材P102页材料)(活动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宽容是一种美德
7、、一种境界,为人宽容的人一定会获得真诚的友谊。)想一想:(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 小培为什么要向小亮道歉? 小亮处理问题的方式对你有什么启发?情景活动五:你会怎么做(见教材P103页材料)(活动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情景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宽容/不宽容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甲不小心踩了乙的脚。情景1: 乙:太不像话了!长眼没有? 甲:叫什么叫?踩你有怎么样? 情景2:甲:真对不起,踩了您的脚。 乙:没关系,难免的。想一想:(学生讨论回答)情景一的结果可能是:情景二的结果可能是:你对情景一的评价:你对情景二的评价:教师讲述:(按教材P103页内容讲述强调)(2)宽容带来心灵
8、的安宁和满足(按教材讲述后学生讨论)情景活动六:生活中,人们对宽容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提高辨析能力,使学生明白宽容是有原则的,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生活中,人们对宽容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让我们对下列观点加以辨析。 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 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迁就他人。 宽容是懦弱的表现。 宽容等于纵容。 要宽容就没有原则,讲原则就无法宽容。 对缺乏宽容心的人是无法讲宽容的。 宽容对方无意的伤害,不宽容对方有意的伤害。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教师讲述: 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板书标题)(3
9、)宽容是有原则的想一想: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宽容? (学生讨论后教师按教材讲述。)(4)宽容也包括自己在内宽容不仅是对他人而言,也包括自己在内。宽容自己就是要接纳自己,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宽容自己意味着承认“人无完人”,容许自己发错误,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三、课堂小结 (按板书小结本节课要点)四、课堂练习:1、熟读资源与学案P47页“我的新知识”:一、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2、预习本课第二框第二课时(总第24课时)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重点:怎样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框题: (二)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二、讲授新课1、己所
10、不欲 勿施于人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想一想: 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 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引入本节课第一目的教学。)(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学生朗读教材后,教师强调讲述)相关链接:(学生阅读后思考回答问题)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受到了什么启示?(2)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学生
11、朗读教材)(3)关心、尊重、理解是根本 (教师可按教材讲述)2、理解至上 善待他人情景活动二:就“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就“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 把你经历中得到别人谅解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社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情景活动三:小蓉与母亲的比较(教材P107页)(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说明换位思考要深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2)换位思考的要求 (学生阅读教材后思考问题)想一想: 换位思考对我们
12、有哪些要求呢?(3)以欣赏他人的态度待人 (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活动内容)情景活动四:我最欣赏的同学(见教材P108页材料) (要求学生参与讨论交流)教师讲述: 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相关链接:(见教材P108页材料)三、课堂小结 (按板书小结本节课知识点。)四、课堂练习资源与学案1、熟读资源与学案P48页“我的新知识”:二、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2、预习本课第三框第三课时(总第25课时)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重点:1、人与人的
13、平等首先是人格与法律地位上的平等2、人与人的平等不以富贵、贫贱以及智愚来衡量3、与人的平等不能以貌取人4、在学校生活中,“平等”更多地表现为平等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框题: (三)平等尊重你我他二、讲授新课1.人生而平等(1)每个人都有做人的尊严情景活动一:周总理与普通工人的故事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问题) 国家总理和普通工人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说明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地位和条件不同,但人生来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应得到充分的尊重。) 你是否因为家境、智力、身体等原因而产生过“优越感”或“自卑感
14、”? 把你成功克服盲目的“优越感”或“自卑感”的经验说给大家听。 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但人生来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想一想: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P109页)(2)人的差异需要得到尊重情景活动二:为什么不能以貌取人活动设置意图:认识“以貌取人”的害处,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讨论问题)想一想: 相貌主要取决于什么? 我们为什么不能以乡貌取人? 我们判断一个人、与人交往,应该看重什么? 教师讲述: 正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才有人类对平等的不懈追求,才凸现出平等的可贵。这种差异是我们尊重人、平等待人、取
15、长补短的现实基础。自己的某些优势,不是骄傲的资本;自己的某些劣势,也不是自配的理由。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地待人、相互取长补短,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3)平等对待弱势群体情景活动三: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学生阅读教材)活动设置意图:认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能够平等地对待那些处境不利的人。想一想: 你是怎样看待个别同学的行为的? 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弱势群体? 你能设身处地体验处境不利的人群的酸甜苦辣吗? 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能够多些什么?教师讲述:弱势群体是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平等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我们应当平等地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
16、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相关链接:(见教材111页)想一想:“男尊女卑”在我国有哪些表现?对此我国的法律是怎样规定的? 2、尊重从我做起(1)受人尊重施人的基本权利情景活动四:企业家与小贩的故事(教材P111页)活动设置意图: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富有尊严的个体,受到别人的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想一想:(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回答问题。) 联系上例,说明宇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应该如何表达你对他的尊重。 对待处境尴尬的人: 对待父母、老师: 对待同学、朋友:想一想:在交往中,怎样做到尊重他人?教师讲述:在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我们的基本权
17、利。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尊重他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心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2)遵守规则是尊重社会的底线情景活动五:在公共场所(教材P112页材料)活动设置意图:让学生懂得参与社会活动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要做到尊重规则、遵守纪律。(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回答问题) 这些人的行为是尊重社会的行为吗? 出现这种行为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我们如何做到尊重社会? (教材P112页教材第二段)相关链接:(见教材P112页材料)想一想:面对“长明灯”、“长流水”等浪费和破坏社会公共设施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办?(3)尊重自然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情景活动六:美丽的大自然(教材P113页材料)活动设置意图:让学生懂得尊重自然与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息息相关,保护环境是尊重自然的最好表现 (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回答问题) 说说你在脏、乱、差、吵环境下的情绪体验。 体验清洁、优美、整齐、安静的环境带给自己的好心情。 处于对自然的尊重,我们能够做些什么?三、课堂小结 (教师可按板书小结本课知识点。)四、课堂练习1、熟读资源与学案“我的新知识”:P 48页三、平等尊重你我他2、资源与学案“我的收获”:P 50页请你填一填五、作业完成资源与学案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