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一些宽容 学习目标、了解宽容的重大意义,明确怎样才能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学习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并能围绕论点举出有关的事例。、正确地看待宽容,学会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学习重点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证明论点。学习难点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这一内容。教具学具小黑板预习作业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词语注音和解释,扫除阅读障碍。收集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故事,与同学交流。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预习交流一、 导入: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胸。是的,宽容是一种美德,心底无私天地宽
2、。与同学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故事。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毛泽东)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俄罗斯)屠格涅夫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二、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谐xie 豁达huo 胸襟jin 摒弃bing和睦mu 迥异yi 芥蒂jiedi嫉妒jidu 憎恨zeng 学生当堂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上黑板,齐读展示探究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在预习和自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宽容是”
3、的句式写一段话,要求:紧扣文本,语言通畅。如: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是一种宰相胸襟,是一种大将风度。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具体回答出本文围绕“宽容” 论述了哪几个问题?讨论明确:全文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体裁:由此可见这也是一篇议论文。题目揭示的是论点还是论题?(中心论点)(二) 初读课文,明白道理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对宽容认识的语句,在此基础上找出作者的观点。2、请位同学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本文作者阐述了一个怎样的观点?明确:多一些宽容(三)精读课文,理解宽容。1、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明确:要做到宽容,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2、
4、“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明确:四者之间有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3、文章最后一段并不是讲要“多一些宽容”,是否多余?为什么?明确:不多余,是文章观点的补充论证。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强调宽容的重要性,可能会导致对丑恶甚至罪恶的姑息,要明辨是非、分清敌我 ,该批评、惩罚的还是要批评、惩罚。这样,文章做到了既旗帜鲜明,又滴水不漏。四、 赏析语句,品味宽容1. 教师示范: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
5、人和谐的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 膜的坚冰 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的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 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的更加美好。(可从内容 手法 作用 情感等方面去赏析)2.学生参考教师提供的思路,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 悟一悟、 说一说。(交流时,教师适当点评)3.教师小结文章语言的特点:看似平淡无奇的语言,有着深刻的意蕴和内涵。五、运用宽容,解决问题。1、请用具体事例说明“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学生讨论、交流所想的事例。教师示例:“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战争结束后,日本官方不但没有对中国人民真诚的道歉,近年来,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如
6、前些时候,日本前首相小泉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多次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面对日本官方的这种种做法,我们难道说“原谅他们,宽容他们吧。”这肯定不行。如果我们宽容他们,就是姑息放纵他们,我们必须提出严正的抗议批评。可见,“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2、在与同学的交往中,面对同学们的一些错误或不良品质,应该多一些宽容还是多一些批评?学生讨论、交流、回答。教师明确要点:既不能一味迁就,又应在批评时本着宽容待人、治病救人的原则,讲求批评的技巧,应做到宽容与批评的统一。学生读写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学生回答师生点评教师总结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后,回答问题,教师点评。检测反馈课堂评价小结宽容就像春天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宽容就像冬日的阳光,融化心灵的坚冰;宽容就像沙漠中的绿洲,给寂寞的旅人带来希望。让我们学会宽容,用我们的真心将爱的芬芳撒播到四方,让这个世界不再有战争,不再有杀戮,不再有哭泣的眼泪在飞。课后作业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