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竹林深处人家第二课时一、 合作探究,解读文本。1、竹乡人家的生活和环境氛围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江南竹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各小组发言,师生交流讨论:竹乡人民勤劳、朴实、生活和谐、欢乐 竹林茂密如海 竹农安闲舒适 江南竹乡风景秀美2、说说作者写了江南竹乡哪几个方面的鲜明特色?参考:可从竹林、竹乡、竹民三个方面考虑竹林: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一派丰收景象,形成竹的海洋。竹乡:竹乡里的房子,尽可能利用本地出产的竹子,家家户户用的不论家具还是器皿都是竹子做的。竹民:勤劳朴实、热情纯真、生活闲适而安宁。3、找出描写竹子的句子,边读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感情。(1) 写竹子色彩的有:(2) 描
2、写竹子声音的有:(3) 描写竹子的气味的有: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在书本上圈出即可。4、细读课文前3段,李白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景物的特点也不同,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竹林景象的?写了竹海的哪些特点?(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参考:同一竹海,从不同角度看,作者的感受不尽相同。a. 文中先写“远望”:远远望去,从平地到山顶全铺着竹子,像全被竹海淹没了,一阵风吹来,只见竹浪一浪推着一浪,直涌到很远。b. 近观:接着写深入到竹海里去近看的感觉,如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c. “举目四顾”:来到较高的竹坞,可以举目四顾,看到的“除了竹子,还是竹子。”
3、多处描写竹子,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把竹海描绘得丰富多彩,又层次井然。板书:远望:无边无际 近观:深不可测 移步换景 四顾:密不见底 5、探究选材、剪裁的特点各小组发言,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探讨:问题一l标题可否将深处一词删去,改成竹林人家?(要点提示:如果删去深处文章就只能详写竹林人家,否则就会头小身大)问题二竹林深处照应了文中的哪些内容?(要点提示:照应了竹海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的景象)问题三文章为什么要详写竹海景象?(要点提示:写竹海之无边无际、深不可测,是为了突出竹乡竹子、竹笋丰收在望的喜悦,为下文写竹林人家、欢笑声作铺垫,以表现竹乡的美丽富饶、安静
4、祥和)小组交流并讨论,从文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小结:文章选材紧紧围绕写作的中心采取舍。能表现中心的详写,不能表现中心的略写或不写。6、主题归纳:本文是一篇优美如画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描绘江南茂盛的竹林以及竹乡人民丰收、闲适、祥和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茂密竹海的赞叹和和对竹林人民勤劳、淳朴、和谐、富有情调的生活的热爱之情。二、课外延伸-跳出文本 1、读了黄蒙田的竹林深处人家,我们见识了江南竹乡的宽广秀丽,和竹民生活的和谐静美,但只见竹之密,竹之多,竹之绵延无际,却缺乏对竹的内涵的了解。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见微能知著。面对青青一竹,你们还想了解有关竹的内涵呢?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
5、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干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佳话,竹子无牡丹之富贵,无松柏之伟岸,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精神,难怪有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诗句2、作者笔下的竹林是个绿色的竹的海洋,它宽广无边,深不可测,现在请把你收集到的写竹绘竹的诗文、绘画、摄影作品拿出来在小组里互相交流欣赏。 三、分组朗读课文-回归文本。全文共8段,每个学习小组读对应的段落,比一比,看哪个组读得好。【资料链接】“移步换景”的手法:移动路线和观察的角度进行景物描绘,把所见所感写得清晰具体,井然有序。同是写竹林,视角不同给人的感觉迥然不同,三次写竹林,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描写有层次,使读者仿佛随作者一起移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