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搭起创新桥梁年级8科目思品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搭起创新桥梁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4.4 感受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求异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能力。知识:知道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源头,了解想象方法,知道知识是创新的前提。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来实现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创新的魅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情感与想象,引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2、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方法。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转动脑筋1、一只蚂蚁居然从四川爬到了东京,可能吗?2、什么人靠别人的脑袋生活?3、一名警察见了小偷拔腿就跑,为什么?二、教学目标:媒体出示,学生读。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第一关火眼金睛探究一:1、媒体出示一幅图画,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几处不同。生:独立观察并抢答。媒体展示小草的边缘划破了手指 鲁班观察,发明了锯水流的漩涡,谢皮罗多次观察, 发现水流漩涡的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你从这些例子受到了哪些启示?总结: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我
3、们中学生也会有自己的发现。第二关异想天开探究二:拔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 翻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嫦娥奔月的传说探月工程嫦娥一号、二号发射成功思考:想象和创新关系如何?(想象是创新的先导。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伟大的想象。)思考:如果创新是一架飞机,那么想象就是它的两翼,想象如此重要,那么怎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呢?生(1)敢于想;(2)能够想;(3)善于想。展开想象的翅膀:(1)请你想象一下未来的交通工具是怎样的?(温馨提示:可以从材质、用途、环保、能源、安全等方面想象。)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如:未来的交通工具水陆空三用;未来的交通工具普遍使用风能、太阳能做能源,并且不会排出废气,有利于环
4、保。它不会出交通事故,遇到危险会自动躲开第三关:与众不同探究三:打破思维的定势(考考你)(1)广场上有一匹马,马头朝东站立着,后来又向左转了270度,请问,这时它的尾巴指向哪个方向? (2)玻璃瓶里装着橘子水,瓶口塞着软木塞既不准打碎瓶子,弄碎软木塞,又不准拔出软木塞,怎样才能喝到瓶里的橘子水? (3)有10只玻璃杯排成一行,左边5只内装有汽水,右边5只是空杯现规定只能挪动两只杯子,使这排被子变成实杯与空杯相交替排列如何移动两只杯子? (4)有一棵树,树下面有一头牛被一根2米长的绳子牢牢栓住鼻子,牛的主人把饲料放在离树恰好5米之外就走开了牛很快就将饲料吃了个精光牛是怎么吃到饲料的?(5)用4条
5、直线把9个点连起来(笔不能离开纸面) 问题设置:创新与求异思维是什么关系?怎样培养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的源头。求异思维的核心是“疑”,因此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敢于对权威质疑。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由生疑到存疑,到质疑,铺平了创新这架飞机起飞的跑道。请你讲一讲古今中外敢于对权威挑战的故事。(伽利略、哥白尼、司马光)总结: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泉。第四关:厚积薄发探究四:1、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他在田地间反复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创造出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 思考:知识和创新的关系? 知识积累的做法? 2、看课本P76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的故事。学生思考:(1)一个对电学一无所知的人
6、能发明电报机吗?结合上述事例,说一说知识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2)从这个事例中,自己受到了哪些启示?总结:知识是创新的前提,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2、你谈我谈大家谈:今后,你在学习中应该怎样做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第五关:勇于实践大家都知道“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吧,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就能成功吗?随着知识的丰富,要想有大的突破,大家说还应该怎么办?勇于实践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8月6日晚间揭晓了20项专项奖来自山东实验中学的韩孟德凭借“用菱星法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性质”项目获得 “周培源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走进生活:请你试着就生活中存在的一个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1)能否制造出一种自动开关的水龙头用来节约用水?(2)学校的桌椅使用中有什么不便,怎样设计才更科学、更合理、更方便,你有什么改进的想法?(3)怎样清洗抽油烟机更省力,更清洁?2、学生讨论:发明是科学家的事,与中学生无关,对不对?我们应该可以做些什么? 四、小结(PPt):学习了本课,我们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五、课堂检测(PPt)六、作业40_42页第6题为选做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目标统领,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实现知识目标。整体把握教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巩固知识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