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艺术学理论的返本开新——以宗白华的意境论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9967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艺术学理论的返本开新——以宗白华的意境论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艺术学理论的返本开新——以宗白华的意境论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艺术学理论的返本开新——以宗白华的意境论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艺苑/Forum of Arts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上的讲话发表 80 周年特别策划,开展了题为 追溯中国革命文艺的春风赏析原创舞蹈诗剧 穿足尖鞋的飞天女神芭蕾舞剧 演绎民族瑰宝与敦煌大爱等面向大众的专业性讲座,将在延安文艺精神的指引下生发的舞剧创作、文物考古与舞蹈创作、基于传统文化创新的当代舞剧创作等理论与实践交叉的热点问题融入到生动的艺术作品导赏之中,将艺术鉴赏与专业理论学习紧密贴合,让观众们真正领略到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巨大能量,从中也体现出当代文艺工作者真挚而醇厚的传统文化情怀与使命担当。在党的二十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精神指引下,中国艺术研究

2、院研究生院与舞蹈研究所在 2022 年11月举办了系列主题学术论坛,其中舞蹈学术研究的跨学科视角这一板块论及近几年若干现象级舞蹈 IP 的成功经验,从创新起点的酝酿到项目策划执行,直至推广运营,延展到对它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流行文化与舞蹈艺术之间交合的融汇点、借助优势频台资源激活庞大用户群体等因素,尤其深入分析了 舞千年 只此青绿等爆款舞蹈创作之所以能焕发出如此巨大潜能的传统文化因由及其当代价值,探讨了如何在保证艺术品质的前提下让象牙塔中的舞蹈艺术与新时代人民的文化需求相应相合,同时融合时尚、竞技、综艺、故事等元素让传统文化与艺术精品共鸣,以雅俗共赏的面貌通过最具

3、号召力的网络平台实现舞蹈艺术为人民服务,实现舞蹈能够为更广大的人民所了解、所喜爱这一目的。11 月2日4日,北京舞蹈学院以“新时代中国舞蹈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举办了第四次高峰论坛,此次论坛延续了主论坛加平行分论坛并结合线上展演的多板块设置,19 个分论坛涵盖了包括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当代舞蹈等舞种的理论建设、人才培养及发展趋势等问题,并在分论坛主旨发言中着力对新时代十年(2012-2022)中国舞蹈在表演、创作、教育、理论研究、数字技术与现代传媒语境下融合创新发展的突出成就与先进经验进行了总结与评述。学术论坛以及主题研讨会的开展既是对过去研究焦点的汇总与提升,也是对时下核心问题

4、的精确把控和对新形势下舞蹈创作的种种现象的关注,并探寻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与路径,其中透射出当代舞蹈学者们渴望在不断思考中探索舞蹈艺术为人民服务之实践道路的强烈渴望。四、结语纵观前述近五年来舞蹈艺术研究关注的热点,我们发现伴随着新时代舞蹈事业的繁荣发展,舞蹈艺术理论研究从学术角度积极书写舞蹈艺术实践、回应时代关切,从中亦可看到舞蹈学者强烈的学术自觉与文化自信。为了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落到实处、创作出更多具有强大精神动力的优秀舞蹈作品,舞蹈艺术理论研究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人民至上的情怀、中国精神的书写关注在党的领导下与社会时代变迁紧密相关的舞蹈创作、舞蹈教育等实践活动,并在自

5、我积累与不断突破中提升思想理论境界,为中国舞蹈学科体系、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完善不断做出努力,为中国舞蹈事业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开创新的局面而积蓄力量。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 邓佑玲,等.为人民而舞:中国舞蹈艺术发展之路 N.中国艺术报,2021-12-31(6-7).3 李超.文化创意中的舞剧赋能:“中关村舞剧节”运营策略分析 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2(3).4 李超.与时代共进 与人民共舞 N.民族报,2022-08-12(6).5 中国舞蹈家协会召开“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线上调研会EB/OL.中国舞蹈家协会官

6、方微信.(2022-12-14).https:/mp.weix-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而提出的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当代艺术学理论研究也应该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和理念要求。宗白华意境理论是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的杰出代表,体现了以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中西文论实现理论创新与现代转型的可能性和现实需求。以宗白华意境论建构为切入点,反观当前艺术学理论发展现状,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艺术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利于发掘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资源的现代意义与世界意义。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宗白华;意境论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

7、2023-06-18作者简介:杨家洁,苏州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 2023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艺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22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又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在中国历史的脉络中来理解百年未有之变局这个现实的情势,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之所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立足于中国国情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路径,总结百年来中国探索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法。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东方智慧的独立

8、自主的“走自己的路”的独具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的建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也必须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展开立足于中国国情、总结百年来中国探索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具体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如何才能立足于中国国情,实现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现代转型?从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探索的经验看,返本开新是一个基本策略。宗白华先生从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出发所进行的创造性转化,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基本经验,我们从他的意境理论的建构过程可以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具体方法。一、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的前奏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

9、中国当代艺术学理论发展的方向。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的建构也有一个准备与铺垫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自晚清以来的中国艺术学理论现代转型的过程。从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人开始,中国艺术学理论就走上了现代转型的道路。这个转型的过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是突破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藩篱,吸收西方的艺术学理论。自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瓦解后,因中国后发现代性的特殊性,启蒙主义美学与早期现代主义美学同时从西方引入中国并传播,在文化的接受与传播中,不可避免与自身传统文化与美学思想发生碰撞和交流。西学东渐导致了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现代转型,纳入了大量西学的成分。如,王国维就吸657艺苑/Forum of Art

10、s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收了康德和叔本华的思想,用西方的悲剧理论对 红楼梦等中国文艺作品进行了新的阐释,推动了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变革。其二,建立起艺术学学科,推动艺术学研究的科学化,对艺术学的知识体系展开全面系统的探索,特别是将美学理论与艺术学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为现代艺术学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其三,自觉推动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现代转型,将艺术学理论研究与中国文化现代性建设联系起来,以“艺术的人生化,人生的艺术化”来建构中国自己的艺术学体系。255-77无论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还是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滕固、邓以蛰,都在艺术研究中肩负改造国民性的重任。我们应该承认这些早期的探

11、索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经验,但是这些探索也还只是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的前奏,其时代的局限也很明显。首先,这些早期的探索虽然具有现实关怀,对于现代中国国民性的改造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但是这些早期理论家还没有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艺术研究,直到左翼理论家如瞿秋白、鲁迅、郭沫若、田汉等人从马克思主义立场研究文艺问题,中国艺术学理论的现代转型才有了正确的方向。其次,在这些早期的探索中,对西方理论是缺少批判的。如,王国维对叔本华的悲观意志哲学的接受、朱光潜对克罗齐的非理性的审美直觉说的接受,都是以吸收借鉴为主,而缺少批判。这就导致了中国艺术学理论现代转型阶段的论述带有明显的西

12、化色彩。再次,对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现代价值的发掘不够充分,虽然在构建现代艺术学理论时也保留和吸收了某些中国传统艺术思想,但是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传统思想在现代艺术学理论建构中的价值,还没有自觉地在中国艺术学理论发展的脉络中推动传统艺术学理论的现代转型。如,罗钢在 传统的幻象 一书中指出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中提出的“境界说”也主要来自西方美学思想35,王国维对诗境的区分和康德、叔本华哲学有所关联。康德把世界分为表象和物自体两端,叔本华继承康德的理论,以“主体”与“客体”的对立为根本哲学范畴,指出世间万事只是主客交织而构成的经验表象,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境界”;而王国维论述“境界”的形态(“有我

13、之境”与“无我之境”)时,只是借助于中国传统古典诗学来作为例证。尽管这些早期的探索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但是在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如何向现代转化的具体方法方面仍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为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研究提供了路径。其中,宗白华的意境理论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那么,这个案例在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向现代转化方面取得了哪些经验?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期经验:宗白华的意境论“意境”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中独创的审美范畴,在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作为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的主要建立者,宗白华是如何把这个传统范畴转化为现代理论的?首先,宗白华的意境论建构,是在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脉络中展开

14、的。宗白华是这样理解意境的:什么是意境?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的境界主于美。470在这个定义中,宗白华虽然是用现代的学术语言来论述的,但是他所表达的意义却是以中国古代的艺术学理论为基础的。对中国古代意境理论做简要的回顾就可以看出宗白华的意境理论的渊源。有学者指出,“意境”一词的出现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该阶段是“意境”出现的萌芽时期。“赋、比、兴”为儒家诗学所提出。“兴”实际上已经类似于意境概念的轮廓,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兴,引譬连类。”朱熹四书集注:“

15、兴,感发志意。”而 庄子齐物论也有对“自由之境”的讨论,庄子追求对无差别的“自由之境”的向往。道家言意关系的论述,为意境理论搭建了桥梁。汉魏六朝时期,“意境”概念作为审美概念正式进入中国诗学。钟嵘诗品中的“文已尽而意有余”已经十分接近意境。有学者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论述到“动极神源”等问题的时候,实则第一次将“意境”引入文论之中。550文心雕龙 隐秀则开始将“境”的概念用于诗歌理论。盛唐之后,文学意境理论开始全面形成。550在文论中,最早提出“意境”这个词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他在诗格中提出著名的“诗有三境说”:“张泉石云峰之境”的物境、“娱乐愁怨,皆张之于意而出于身”情境、“张之于意而思

16、之于心,则得其真”的意境。唐宋时期是意境理论成熟期,具体表现在对景色与情思关系的论述上。继王昌龄提出“诗境”说,皎然提出了“情在言外”“文外之旨”等诗学理念,有超脱“象”来把握诗歌意义的趋势。皎然表示,大谢之诗有“文外之旨”,其中可以见“性情”,但并不通过文字而直接说明有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在殷璠和皎然之后,顺此逻辑继续剖析中国诗歌意象与情思关系的,是晚唐的司空图。在 与李生论诗书中,司空图提到了“味外之旨”,即诗歌情思内涵具备丰富的可解读性,在字面意义之外存在一个意境,有着其他可延伸、可咀嚼的意味,这种诗歌的启发性与暗示性就是诗歌画面图像所构造的意境。至此,从殷璠的“兴象说”,到皎然的“情在言

17、外”,再到司空图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中国诗论中意境理论有了越发清晰的表述。明清时期,意境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更加强调情景交融、不可分割。如,王夫之在 姜斋诗话提出了“情景不可分”67的说法,其 唐诗评选卷四亦云:“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7185可见,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的意境理论已经成熟了。宗白华正是从这些古代的意境理论中看出了其中所包含的“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的特点。不仅如此,他还对意境中的情景关系背后的哲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将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也吸收进了自己的意境理论中。他将中国的 易传、老庄、禅宗等哲学思想相结合,将其熔铸为一个整体,

18、并以严谨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分析。他对中国艺术中时间与空间的奥秘从宇宙的宏观角度进行了阐释,破解了中国艺术的时空之谜,并对中国艺术的意境进行了精妙绝伦的阐发与论述,可以说是在中国传统哲学的脉络中发展出了哲理化的意境理论,这种哲理化可以说是宗白华对中国传统意境理论的现代转化。在这个意义上,意境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意义的丰满是在不断中转和渐进中实现的,经过数次中转和强化之后,意境理论已成为具有一套能自行运转的成熟体系的艺术学概念和美学理念。其次,宗白华将中国传统艺术的空间与时间的观念置于与西方哲学与艺术对话的文化语境中,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意境”进行了精辟的阐释,其中既包含叔本华对现象界本体论的思索,又有

19、柏格森对于生命与世界的时间意识,还有康德深刻而广阔的哲学时空观、无目的合目的性的美学观,这些经典的西方哲学与美学思想被宗白华所吸收,构成其意境论与人格涵养相统一的特点。如,宗白华将意境的研究置于生命哲学背景之下,他在意境中发现了“道”,即宇宙生命的本体,这是一种原初的生命创造力,是一种宇宙基本的动力,它运作不息,滋生了万物,“周行而不怠”地创化着万物。宗白华的“道”的思想来自道家,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876这表明了宇宙的生成过程,而“道”则是万物生成的根源。同时,宗白华显然吸收了伯格森从哲学方面推出的时空观,外界宇宙与人的内心同样都是不断创造、不断更新、不断变化的有节

20、奏的统一体。因而,意境具有了“道”的特征,既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性,又具有流动的时间性。943再次,宗白华也结合了艺术鉴赏的经验,对意境的理论内涵与特点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这是对意境理论的发展,也是对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的贡献。在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宗白华指出了重视中国意境理论的缘由“温故而知新”,他认为这是艺术创造与艺术批评应有的态度,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的一种贡献468,同时也是一项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宗白华认为艺术家为自我精神映照宇宙万象,为自然代言。美来自于世间万物的变化,世间灵境又为艺术及其审美提供了灵感。这些论述就是建立在创作与鉴赏的艺术实践之上的。在宗白华那里,他以宏观的角度来

21、观照意境在人与世界之间关系中的位置,指出在心灵凝神寂照下所体验到的意境是由浅入深、不同层次的境界本质“情与景的结晶品”“自我最深心灵的反映”以及“生生的节奏”,因而产生意境的要素离不开人格的涵养与审美的心灵关照,即意境同时也对人的心灵和精神起着净化作用,意境论至此丰满化、现实化。10435-43987艺苑/Forum of Arts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收了康德和叔本华的思想,用西方的悲剧理论对 红楼梦等中国文艺作品进行了新的阐释,推动了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变革。其二,建立起艺术学学科,推动艺术学研究的科学化,对艺术学的知识体系展开全面系统的探索,特别是将美学理论与艺术学理论结合起来

22、研究,为现代艺术学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其三,自觉推动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现代转型,将艺术学理论研究与中国文化现代性建设联系起来,以“艺术的人生化,人生的艺术化”来建构中国自己的艺术学体系。255-77无论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还是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滕固、邓以蛰,都在艺术研究中肩负改造国民性的重任。我们应该承认这些早期的探索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经验,但是这些探索也还只是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的前奏,其时代的局限也很明显。首先,这些早期的探索虽然具有现实关怀,对于现代中国国民性的改造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但是这些早期理论家还没有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艺术研究,直到

23、左翼理论家如瞿秋白、鲁迅、郭沫若、田汉等人从马克思主义立场研究文艺问题,中国艺术学理论的现代转型才有了正确的方向。其次,在这些早期的探索中,对西方理论是缺少批判的。如,王国维对叔本华的悲观意志哲学的接受、朱光潜对克罗齐的非理性的审美直觉说的接受,都是以吸收借鉴为主,而缺少批判。这就导致了中国艺术学理论现代转型阶段的论述带有明显的西化色彩。再次,对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现代价值的发掘不够充分,虽然在构建现代艺术学理论时也保留和吸收了某些中国传统艺术思想,但是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传统思想在现代艺术学理论建构中的价值,还没有自觉地在中国艺术学理论发展的脉络中推动传统艺术学理论的现代转型。如,罗钢在 传

24、统的幻象 一书中指出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中提出的“境界说”也主要来自西方美学思想35,王国维对诗境的区分和康德、叔本华哲学有所关联。康德把世界分为表象和物自体两端,叔本华继承康德的理论,以“主体”与“客体”的对立为根本哲学范畴,指出世间万事只是主客交织而构成的经验表象,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境界”;而王国维论述“境界”的形态(“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时,只是借助于中国传统古典诗学来作为例证。尽管这些早期的探索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但是在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如何向现代转化的具体方法方面仍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为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研究提供了路径。其中,宗白华的意境理论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那么,这

25、个案例在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向现代转化方面取得了哪些经验?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期经验:宗白华的意境论“意境”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中独创的审美范畴,在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作为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的主要建立者,宗白华是如何把这个传统范畴转化为现代理论的?首先,宗白华的意境论建构,是在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脉络中展开的。宗白华是这样理解意境的:什么是意境?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的境界主于美。470在这个定义中,宗白华虽然是用现代的学术语言来

26、论述的,但是他所表达的意义却是以中国古代的艺术学理论为基础的。对中国古代意境理论做简要的回顾就可以看出宗白华的意境理论的渊源。有学者指出,“意境”一词的出现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该阶段是“意境”出现的萌芽时期。“赋、比、兴”为儒家诗学所提出。“兴”实际上已经类似于意境概念的轮廓,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兴,引譬连类。”朱熹四书集注:“兴,感发志意。”而 庄子齐物论也有对“自由之境”的讨论,庄子追求对无差别的“自由之境”的向往。道家言意关系的论述,为意境理论搭建了桥梁。汉魏六朝时期,“意境”概念作为审美概念正式进入中国诗学。钟嵘诗品中的“文已尽而意有余”已经十分接近意境。有学者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论

27、说中论述到“动极神源”等问题的时候,实则第一次将“意境”引入文论之中。550文心雕龙 隐秀则开始将“境”的概念用于诗歌理论。盛唐之后,文学意境理论开始全面形成。550在文论中,最早提出“意境”这个词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他在诗格中提出著名的“诗有三境说”:“张泉石云峰之境”的物境、“娱乐愁怨,皆张之于意而出于身”情境、“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的意境。唐宋时期是意境理论成熟期,具体表现在对景色与情思关系的论述上。继王昌龄提出“诗境”说,皎然提出了“情在言外”“文外之旨”等诗学理念,有超脱“象”来把握诗歌意义的趋势。皎然表示,大谢之诗有“文外之旨”,其中可以见“性情”,但并不通过文字而直接说

28、明有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在殷璠和皎然之后,顺此逻辑继续剖析中国诗歌意象与情思关系的,是晚唐的司空图。在 与李生论诗书中,司空图提到了“味外之旨”,即诗歌情思内涵具备丰富的可解读性,在字面意义之外存在一个意境,有着其他可延伸、可咀嚼的意味,这种诗歌的启发性与暗示性就是诗歌画面图像所构造的意境。至此,从殷璠的“兴象说”,到皎然的“情在言外”,再到司空图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中国诗论中意境理论有了越发清晰的表述。明清时期,意境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更加强调情景交融、不可分割。如,王夫之在 姜斋诗话提出了“情景不可分”67的说法,其 唐诗评选卷四亦云:“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

29、情也。”7185可见,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的意境理论已经成熟了。宗白华正是从这些古代的意境理论中看出了其中所包含的“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的特点。不仅如此,他还对意境中的情景关系背后的哲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将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也吸收进了自己的意境理论中。他将中国的 易传、老庄、禅宗等哲学思想相结合,将其熔铸为一个整体,并以严谨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分析。他对中国艺术中时间与空间的奥秘从宇宙的宏观角度进行了阐释,破解了中国艺术的时空之谜,并对中国艺术的意境进行了精妙绝伦的阐发与论述,可以说是在中国传统哲学的脉络中发展出了哲理化的意境理论,这种哲理化可以说是宗白华对中国传统意境理论的现代转

30、化。在这个意义上,意境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意义的丰满是在不断中转和渐进中实现的,经过数次中转和强化之后,意境理论已成为具有一套能自行运转的成熟体系的艺术学概念和美学理念。其次,宗白华将中国传统艺术的空间与时间的观念置于与西方哲学与艺术对话的文化语境中,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意境”进行了精辟的阐释,其中既包含叔本华对现象界本体论的思索,又有柏格森对于生命与世界的时间意识,还有康德深刻而广阔的哲学时空观、无目的合目的性的美学观,这些经典的西方哲学与美学思想被宗白华所吸收,构成其意境论与人格涵养相统一的特点。如,宗白华将意境的研究置于生命哲学背景之下,他在意境中发现了“道”,即宇宙生命的本体,这是一种原初的

31、生命创造力,是一种宇宙基本的动力,它运作不息,滋生了万物,“周行而不怠”地创化着万物。宗白华的“道”的思想来自道家,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876这表明了宇宙的生成过程,而“道”则是万物生成的根源。同时,宗白华显然吸收了伯格森从哲学方面推出的时空观,外界宇宙与人的内心同样都是不断创造、不断更新、不断变化的有节奏的统一体。因而,意境具有了“道”的特征,既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性,又具有流动的时间性。943再次,宗白华也结合了艺术鉴赏的经验,对意境的理论内涵与特点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这是对意境理论的发展,也是对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的贡献。在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宗白华指出了重

32、视中国意境理论的缘由“温故而知新”,他认为这是艺术创造与艺术批评应有的态度,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的一种贡献468,同时也是一项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宗白华认为艺术家为自我精神映照宇宙万象,为自然代言。美来自于世间万物的变化,世间灵境又为艺术及其审美提供了灵感。这些论述就是建立在创作与鉴赏的艺术实践之上的。在宗白华那里,他以宏观的角度来观照意境在人与世界之间关系中的位置,指出在心灵凝神寂照下所体验到的意境是由浅入深、不同层次的境界本质“情与景的结晶品”“自我最深心灵的反映”以及“生生的节奏”,因而产生意境的要素离不开人格的涵养与审美的心灵关照,即意境同时也对人的心灵和精神起着净化作用,意境论至此丰满

33、化、现实化。10435-43989艺苑/Forum of Arts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宗白华意境论的创新之处,还体现在他结合艺术鉴赏实践而对意境特点的新颖概括。他认为意境有“道”“舞”“空白”三个特点。“道”是宗白华对意境论美学特征的一个概括,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宗白华以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的故事为例,说明艺术是用它自身的具体形象、线条、声音、材质来表现出宇宙中抽象生命本体的表现形式,而宇宙真理生生不息、不断充实着艺术的内容和精髓,即宗白华所说的“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生命和灵魂”481。“舞”是宗白华对意境论的另一个概括。宗白华的美学思路没有局限于在狭隘的理论

34、范畴内讨论艺术境界,而是探求意境在众多艺术领域内的不同表现特点,而这些探讨都离不开中国传统古典艺术范畴。他认为,“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如,中国的书法,点的走势、墨的轻重浓淡、中锋、侧锋、顿注、聚敛,形同舞蹈;中国的画法,以空白的宣纸为舞的空间,用飞舞的墨与色彩谱写宇宙的音乐与诗境;中国的建筑,外有飞檐,不断向上蜿蜒着飞扬的走势,同样呈现出曼妙的舞姿。敦煌壁画也大量通过线纹的波动来表现一种生命飞旋向上的缥缈虚幻的优美舞姿,这样的艺术品呈现出一种栩栩如生、气韵生动的状态。正是这样的一种极具生命力的“舞”,生生不息、灵气灌注,使得艺术的意境流露出活泼的生命,形成鸢飞鱼跃、活泼玲珑的意境。“

35、空白”是宗白华对意境论的最后一个概括。宗白华对于“空白”的阐释,离不开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思想。中国艺术境界创构的哲学本性,根本上源于中国哲学本身对生生不息的运动世界的理解观念。道家和儒家都强调虚实相间的宇宙本质,指出宇宙的深处存在着一个无形无色的虚空,不同于柏拉图所理解的“理念”,但同时这虚空又是万物之根源,具有蓬勃不息的创造力。宗白华认为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因为中国绘画讲究的是笔不滞于物,下笔要留有余地,中国画中的空白是有意而为之的,“非不能绘,不欲绘,不必绘也”,空白之处是“留得无边在”,空白不再是囊括万物,而是将融入万物当中去,参与万物的运行。而画中的“空”,也对应了道家的“无”

36、,是万事万物的根本。综上所述,宗白华的意境论是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的成功典范,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古为今用、融合中外、返本开新。在意境理论的建构方法上,宗白华将中国传统的艺术学理论不断熔铸创新,转化为现代的艺术学理论,既不是复古,也并非照搬西方,而是立足于中国实际,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艺术学理论积累了宝贵经验。三、宗白华意境论对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的启示宗白华的意境论虽然吸收了伯格森、歌德、叔本华等西方人的理论,但他的思想是建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根植于中国传统古典文化脉络的。他结合了中西美学、尤其中西绘画中的艺术观念与经验,从而建构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学理论。当然,宗白华的意境论仍

37、然带有自己时代的印记,是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现代转型阶段的成果,其主要贡献体现在对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创造性转化方面。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前人探索的经验基础上展开更全面更完善的理论建构。那么,宗白华意境论的创构过程给我们今天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的具体路径与方法带来哪些启示?首先,返本开新,立足于中国传统,即回到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脉络中,沿着中国自己的艺术学理论发展道路向前走。宗白华的意境理论之所以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出了中国的气派、中国的民族风格,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意境理论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意境理论的基础上,是对中国传统意境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他的意境理论融合了中

38、国传统意境理论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观念,同时结合了中国艺术创作的经验,概括出了意境的“道”“舞”“空白”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就是宗白华的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建构也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过程,我们也同样应该把理论研究的基础建立在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中,一方面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价值,透彻理解这些传统资源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实践,总结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规律,在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脉络中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从而体现出中国式现代艺术学理论的中国特色。其次,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宗白华的意境论虽然是建立在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基础上的,但是他的艺术学理论并不是

39、复古的,而是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点的。宗白华的意境理论形成于 20 世纪 30 年代。在国难当头、世事艰难的时刻,他怀着忧国忧民之心,与徐悲鸿等进步艺术家共同探讨中国艺术的精神,他的论唐诗中的民族精神一文就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气节,表达了爱国主义的情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对中国传统意境理论的研究也体现出了坚守中华民族艺术传统的勇气。我们今天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的过程中,也应该体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我们应该自觉地把坚守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根脉为自己的责任,同时及时研究新时代艺术创作实践,总结新时代的艺术成就,建构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再次,和而不同,放

40、眼全球。宗白华的意境理论虽然是建立在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基础上的,但是他的眼光却是世界性的。他的意境理论中就吸收了康德、柏格森、歌德等人的理论,同时,他对中西方的哲学理论也进行过深入研究,自觉地比较了中西哲学的差异与优缺点。就理论的基础而言,宗白华的意境理论是建立在中西方哲学融合的跨文化研究基础上的。这种开放的理论基础是以和而不同为基本原则的,既不盲从西方的理论,也不固步自封地排斥西方理论,而是批判性地选择吸收西方理论为我所用。一方面吸收了优秀的外来成果,另一面也构建了世界眼光,在世界大舞台上展示中国艺术学理论的独特魅力。在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的过程中,这种和而不同的世界眼光具有更为重要

41、的价值。因为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对外开放,才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中国的作用。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也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在世界大舞台上展示中国艺术学理论的独特价值,与其他文化中的艺术学理论展开对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11123切合中国实际、符合基本国情是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奥秘。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的建构也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中创新发展,同时以全球眼光展开与其他文化中的艺术学理论对话交流。只有在吸收西

42、方思想理论精华与挖掘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矿藏中不断返本开新,同时借鉴宗白华等前辈学者在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现代转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总结新时代艺术创作的成就,才能构建出具有新时代气息的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体系。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杨春时.中国现代美学思潮史 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03 罗钢.传统的幻象:跨文化语境中的王国维诗学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4 宗白华.美学散步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5 刘凌.王国维人间词话“境

43、界”理论的文化阐释 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5)6 孙克强.中国历代分体文论选(上)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7 王夫之.唐诗评选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8 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琴芬.宗白华富于生命情调的意境美学论 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5)10 赵学存.宗白华意境理论的结构分析与知识构成 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责任编辑:万书荣)109艺苑/Forum of Arts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

44、宗白华意境论的创新之处,还体现在他结合艺术鉴赏实践而对意境特点的新颖概括。他认为意境有“道”“舞”“空白”三个特点。“道”是宗白华对意境论美学特征的一个概括,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宗白华以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的故事为例,说明艺术是用它自身的具体形象、线条、声音、材质来表现出宇宙中抽象生命本体的表现形式,而宇宙真理生生不息、不断充实着艺术的内容和精髓,即宗白华所说的“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生命和灵魂”481。“舞”是宗白华对意境论的另一个概括。宗白华的美学思路没有局限于在狭隘的理论范畴内讨论艺术境界,而是探求意境在众多艺术领域内的不同表现特点,而这些探讨都离不开中国传统古典艺术

45、范畴。他认为,“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如,中国的书法,点的走势、墨的轻重浓淡、中锋、侧锋、顿注、聚敛,形同舞蹈;中国的画法,以空白的宣纸为舞的空间,用飞舞的墨与色彩谱写宇宙的音乐与诗境;中国的建筑,外有飞檐,不断向上蜿蜒着飞扬的走势,同样呈现出曼妙的舞姿。敦煌壁画也大量通过线纹的波动来表现一种生命飞旋向上的缥缈虚幻的优美舞姿,这样的艺术品呈现出一种栩栩如生、气韵生动的状态。正是这样的一种极具生命力的“舞”,生生不息、灵气灌注,使得艺术的意境流露出活泼的生命,形成鸢飞鱼跃、活泼玲珑的意境。“空白”是宗白华对意境论的最后一个概括。宗白华对于“空白”的阐释,离不开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思想。中国艺

46、术境界创构的哲学本性,根本上源于中国哲学本身对生生不息的运动世界的理解观念。道家和儒家都强调虚实相间的宇宙本质,指出宇宙的深处存在着一个无形无色的虚空,不同于柏拉图所理解的“理念”,但同时这虚空又是万物之根源,具有蓬勃不息的创造力。宗白华认为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因为中国绘画讲究的是笔不滞于物,下笔要留有余地,中国画中的空白是有意而为之的,“非不能绘,不欲绘,不必绘也”,空白之处是“留得无边在”,空白不再是囊括万物,而是将融入万物当中去,参与万物的运行。而画中的“空”,也对应了道家的“无”,是万事万物的根本。综上所述,宗白华的意境论是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的成功典范,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古为

47、今用、融合中外、返本开新。在意境理论的建构方法上,宗白华将中国传统的艺术学理论不断熔铸创新,转化为现代的艺术学理论,既不是复古,也并非照搬西方,而是立足于中国实际,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艺术学理论积累了宝贵经验。三、宗白华意境论对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的启示宗白华的意境论虽然吸收了伯格森、歌德、叔本华等西方人的理论,但他的思想是建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根植于中国传统古典文化脉络的。他结合了中西美学、尤其中西绘画中的艺术观念与经验,从而建构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学理论。当然,宗白华的意境论仍然带有自己时代的印记,是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现代转型阶段的成果,其主要贡献体现在对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

48、的创造性转化方面。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前人探索的经验基础上展开更全面更完善的理论建构。那么,宗白华意境论的创构过程给我们今天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的具体路径与方法带来哪些启示?首先,返本开新,立足于中国传统,即回到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脉络中,沿着中国自己的艺术学理论发展道路向前走。宗白华的意境理论之所以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出了中国的气派、中国的民族风格,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意境理论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意境理论的基础上,是对中国传统意境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他的意境理论融合了中国传统意境理论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观念,同时结合了中国艺术创作的经验,概括出了意境的“道”“舞”

49、“空白”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就是宗白华的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建构也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过程,我们也同样应该把理论研究的基础建立在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中,一方面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价值,透彻理解这些传统资源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实践,总结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规律,在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脉络中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从而体现出中国式现代艺术学理论的中国特色。其次,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宗白华的意境论虽然是建立在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基础上的,但是他的艺术学理论并不是复古的,而是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点的。宗白华的意境理论形成于 20 世纪 30 年代。在国难当头、世

50、事艰难的时刻,他怀着忧国忧民之心,与徐悲鸿等进步艺术家共同探讨中国艺术的精神,他的论唐诗中的民族精神一文就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气节,表达了爱国主义的情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对中国传统意境理论的研究也体现出了坚守中华民族艺术传统的勇气。我们今天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的过程中,也应该体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我们应该自觉地把坚守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根脉为自己的责任,同时及时研究新时代艺术创作实践,总结新时代的艺术成就,建构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学理论。再次,和而不同,放眼全球。宗白华的意境理论虽然是建立在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基础上的,但是他的眼光却是世界性的。他的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