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卷总第131期2023年9 月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44,No.3Sep,2023运动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影响的Meta 分析高佳文,王舜,王亚,荆纪东,廖世浒,李亚菲(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淮北2 350 0 0)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检验体育运动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干预效果,为最优的运动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Pubmed、Co c h r a n e L i b r a r y 和Webof Scie
2、nce5个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体育运动对青少年抑郁症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RCT),运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同时借助ReviewManage5.4.1和Stata16.0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根据PICOS原则筛选文献后,共纳入15篇文献,2 5项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显著改善青少年的抑郁症状:SCL-90SMD=-0.77,95%CI(-0.96,0.59)、C D I SM D=-1.43,9 5%C I(-1.6 1,1.2 4)J、SD S SM D=一4.37,9 5%CI(一
3、4.7 8,一3.9 7);亚组分析显示:运动项目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周期均对运动干预和青少年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性意义.结论:运动干预能有效改善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其中混合项目和中等强度的运动干预对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状效果最佳,选用8 18 周、每周2 3次、每次1555min的训练方案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关键词体育运动;青少年;抑郁症;Meta分析中图分类号G8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 9-2 10 2(2 0 2 3)0 3-0 0 6 2-10抑郁症是指以快感缺失和心境低落为核心症状,以疲倦乏力、体重异常增减以及无价值感或自罪观念等为附加症状的一种情绪调
4、节障碍 1.本文中的青少年是指儿童转变为成人角色过渡时期的人类生活群体.长期抑郁会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业、人际交往等产生严重的影响 2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抑郁症已成为全球常见疾病,全球现在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 3.2 0 2 2 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18 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 0%,且大约6 0%的青少年自杀事件与抑郁症有关 4。目前治疗抑郁症的常见方式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但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常因病耻感、药物副作用和花费高而拒绝接受治疗,因此依从性较差 5。患者拒绝接受治疗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状加重,甚至出现自残和自杀的
5、风险.运动疗法由于具有依从性高、副作用小、操作便利等优势,近年来,其对于部分病症治疗的促进作用获得广大科研工作者以及医疗界的一致认可 6-7 。Meta分析是当今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评价干预措施、检验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 8 .但现有运动干预青少年抑郁症的针对性研究较少.为了更有效的预防与治疗青少年出现的抑郁症状,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关于运动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影响研究的文献进行定量的综合分析,评价体育运动对青少年抑郁症干预的效果,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收稿日期 2 0 2 3-0 6-1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 YJC890045作者简介高佳文,女,硕
6、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体质健康.62一初步检素数据库共获得文献数量(n=2309)1研究方法1.1文献检索文献的检索全过程由两名人员进行,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Pubmed、C o c h r a n e lib r a r y 和Web of Science 5个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期为2 0 0 0 年1月一2 0 2 3年5月.以英文检索词“Sports、Sp o r t、A t h l e t i c s 、A d o l e s c e n t、A d o l e s c e n t s、A d o l e s c e n c
7、 e、D e-pression,Depressive Symptoms、D e p r e s s i v e Sy m p t o m 等在 Pubmed,Cochrane library、W e b o f Sc i e n c e数据库中检索;以中文检索词“体育/运动、青少年、抑郁症/抑郁症状”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同时追溯纳人文献、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以保证查全率。1.2纳入与排除标准1.2.1丝纳入标准1)文献类型均为随机对照实验(RCT);2)实验对象为青少年(9 18 岁);3)干预方式为运动干预;4)结局指标包括抑郁.1.2.2排除标准1)结局指标不符合要求;2)非随机
8、对照实验;3)综述、评述、动物实验、重复发表的文献等;4)文献数据不完整;5)无法获取全文;6)患其他严重疾病或精神疾病.1.3数据提取根据研究的需要,由2 名检索人员采用独立双盲的方式对纳人的文献进行相关数据的提取,若中途产生分歧,则参考第三方意见决定该文献是否纳人.提取内容包括:第一作者及年份、样本量、年龄/年级、运动形式、运动项目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周期及结局指标等。1.4纳入文献质量评价根据循证医学研究指南建议,本研究参考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对纳人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9 ,主要从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监测偏倚、随访偏倚、报告偏倚和其他偏倚6 个方面进行评价,对
9、每个条目进行低偏倚风险、偏倚风险不清楚、高偏倚风险的判定.1.5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ReviewManage5.4.1和Statal6.0软件进行Meta分析.借助ReviewManage5.4.1软件绘制纳人文献质量评估图,借助Stata16.0软件绘制森林图、漏斗图,进行异质性检验,利用Egger检验评价发表偏倚 10 .本研究纳入指标皆为连续性变量,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2结果分析2.1文献检索结果剔除重复后的文献数量(n=654)阅读题目和摘要初筛(n=127)剔除无关研究(n=91)1.研究对象为动物2.研究内容与主题不符合阅读全文复筛(n=36)排除文献数量(n=21)1.
10、无对照组2.无法获取全文3.结局指标不符合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数量(n=15)图1文文献筛选流程图63本文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C o c h r a n e li b r a r y 和Webof Science5个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主题检索,共得到相关文献2 30 9 篇.所得文献导人EndNote X9软件进行去重复处理后得到6 54篇文献;阅读题目和摘要进行筛选,得到文献12 7 篇;再通过阅读全文,排除不相关文献2 1篇,最终纳入15篇RCT文献,其中外文文献5篇,中文文献10 篇(详细流程见图1).2.2纳入文献基本特征本研究共纳入15篇文献,2 5项
11、随机对照试验(RCT),实验组150 6 人,对照组150 0 人,且均为青少年.干预运动项目类型包括混合项目、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运动强度包括低强度、中强度、中等以上强度;单次运动时间范围在156 0 min;每周运动频率范围在2 7 次,较多集中在3次;运动周期范围432周.结局评价青少年抑郁程度指标包括SCL-90、CD I、SD S(见表1).第一作者样本量及年份(T/C)王卫军 12 0 1712/12梁秋丽 12 12 0 1872/72李娜 13 2 0 1613/1313/14陈栋 14 2 0 1867/67高婷婷 1512 0 1730/30杨春华 16 2 0 1440/
12、40刘洁 17 12 0 1816/1616/1616/1616/1616/1616/16Daley 18 200628/3028/3028/30Carter19 201544/4344/43Turner201 201744/42Williams21 201990/85Yildiz Kabak 22 201915/11梁炜明 2 3 2 0 2 120/20T=14.222.32 C=14.502.50梁秋丽 12 12 0 1872/72邓卫权 2 4 2 0 10120/120郑云峰 2 5 2 0 19630/630注:T:实验组;C:对照组:NR:未报告;SCL-90:症状自评量表;C
13、DI:儿童抑郁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2.3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评估通过ReviewManager5.4.1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已纳入的15篇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见图2).表1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年龄(岁)运动项目运动形式运动强度1年级类型1418身体接触类体育游戏高一、高二麦西来甫健身操初一、初二网球/足球/羽毛球/体育舞蹈初一、初二网球/足球/羽毛球/体育舞蹈高一红色体育锻炼项目高一有氧运动910处方式体育教学10.21.8篮球传接球10.21.8羽毛球10.21.8排球传垫球10.21.8足球、健身操10.21.8足球、乒乓球双打10.21.8足球比赛、双人拉丁舞1116有氧运动1116
14、有氧运动1116有氧运动T=15.41.0 C=15.40.9循环训练T=15.41.0 C=15.40.9循环训练15.4有氧运动T9.70.88 C=10.40.87有氧运动1317力量、耐力、伸展和放松练习跳绳、散步、跑步高一、高二麦西来甫健身操初中、高中健美操、羌族舞、慢跑初中健身气功单次运动运动频率运动结局时间(min)(次/周)周期(周)指标集体项目低强度个人项目中等以上强度50混合项目中等强度混合项目中等强度个人项目NR混合项目中等强度集体项目中等强度集体项目中等强度集体项目中等强度集体项目中等强度混合项目高强度混合项目高强度混合项目高强度混合项目中等强度混合项目中等强度混合项目
15、中等强度混合项目NR混合项目NR集体项目中等强度集体项目中等以上强度40混合项目中等强度混合项目NR个人项目中等以上强度50混合项目中等强度个人项目中等强度3040403535NR106045454555555530303060606015153052NRNR3433333333322NR55232521088812416612186121881428624632448812SCL-90SCL-90SCL-90SCL-90SCL-90SCL-90SCL-90CDICDICDICDICDICDICDICDICDICDICDICDICDICDISDSSDSSDSSDS64Randomsequenc
16、egeneration(selectionbias)Allocationconcealment(selectionbias)Blindingofparticipantsand personnel(performancebias)Blindingofoutcomeassessment(detectionbias)Incompleteoutcomedata(attritionbias)Selectivereporting(reportingbias)Otherbias0%LowriskofbiasJUnclearriskofbias图2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2.4Meta分析结果2.4.1SCL
17、-90共纳入6 篇文献的7 项随机对照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合并样本量共49 5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影响的整体效应量为SMD=一0.7 7,9 5%CI(一0.9 6,一0.59),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运动干预对青少年的抑郁症有影响.由于研究间存在较低异质性(I=35.6%,P=0.157),因此未进一步探讨异质性来源(见图3).Study%IDSMD(95%CI)王卫军(2 0 17)-0.96(-1.81,0.12)梁秋丽(2 0 18)-0.54(-0.88,-0.21)李娜(1)(2 0 16)-1.71(2.62,0.80)李娜
18、(2)(2 0 16)-1.56(-2.43,-0.69)陈栋(2 0 18)-0.78(-1.13,0.43)高婷婷(2 0 17)-0.74(-1.26,0.21)杨春华(2 0 14)-0.71(-1.16,-0.26)Overall(l-squared=35.6%,P=0.157)-0.77(-0.96,0.59)T-2.622.62图3结局指标SCL-90森林图2.4.2CDI共纳入6 篇文献的14项随机对照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合并样本量共8 2 7 例.采用随机效应模25%Highriskof biasStudy%IDSMD(95%CI)刘洁(1)(2018)刘洁(2)(2018
19、)刘洁(3)(2018)刘洁(4)(2018)刘洁(5)(2018)刘洁(6)(2018)Daley(1)(2006)Daley(2)(2006)Daley(3)(2006)Carter(1)(2015)Carter(2)(2015)Turner(2017)Wiliams(2019)YildizKabak(2019)Overall(-squared=97.2%,P=0.00)-9.3950%Welght-2.67(3.64,-1.70)3.55-5.71(-7.31,-4.10)1.30-6.28(-8.02,-4.55)1.11-4.35(-5.65,-3.05)1.97-6.66(-8.4
20、8,4.84)1.00-7.40(-9.39,-5.40)0.84-2.18(-2.83,-1.52)7.77-2.62(-3.33,-1.91)6.65-3.46(-4.28,-2.64)4.92+0.43(0.00,0.85)+-3.04(-3.66,-2.42)-7.48(-8.69,6.28)-0.43(-0.73,0.13)1.21(0.36,2.06)-1.43(-1.61,-1.24)9.39图4结局指标CDI森林图75%100%Weiaht4.6830.534.104.4727.3712.3316.52100.0018.408.642.2836.984.61100.0065型分
21、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影响的整体效应量为SMD=一1.43,9 5%CI(一1.6 1,一1.2 4),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运动干预对青少年的抑郁症有影响.由于研究间存在极高异质性(I=97.2%,P=0.0 0 0),故需要进一步探讨异质性来源(见图4).2.4.3SDS 共纳人4项随机对照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合并样本量共16 8 4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影响的整体效应量为SMD=一4.37,9 5%CI(一4.7 8,一3.9 7),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运动干预对青少年的抑郁症有影响.由于研究间存在极高
22、异质性(I=99.9%,P=0.0 0 0),故需要进一步探讨异质性来源(见图5).StudyID梁炜明(2 0 2 1)梁秋丽(2 0 18)邓卫权(2 0 10)郑云峰(2 0 19)Overall(l-squared=99.9%,P=0.000)%SMD(95%CI)Weight-4.61(-5.81,-3.40)11.26-2.84(-3.30,-2.38)76.00-12.32(-13.45,-11.18)12.73-832.73(-865.27,-800.19)0.024.37(-4.78,-3.97)100.00SCI-90Meta-analysis estimales.give
23、nnamedstudy isomited图5结局指标SDS森林图2.5敏感性分析对SCL-90、CD I 及SDS3个结局指标纳入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图6),针对SCL-90,将每一篇研究逐个剔除后,对整体效应值影响不大,说明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健性;针对CDI和SDS,剔除Cater、Williams及梁秋丽等研究后对整体效应值影响较大,可能是异质性的来源.-059-054CDISDSMes-aralysisestimoles.gvennamed shuty s omlbedMelbs-analsis esimsles.ghen nemed stdyis omitedILover ClUim
24、itOEsimale刘洁((1)(2 0 18)刘洁(2)(2 0 18)刘洁(3)(2 0 18)刘洁(4)(2 0 18)刘洁(5)(2 0 18)刘洁(6)(2 0 18)Daley(1)(2006)Daley(2)(006)Daley(3)(2006)Caner(1)(2015)Carter(2)(2015)Tumer(2017)Wiems(2019)YidzKabak(2019)22466ILowerCILimit王卫军(2 0 17)梁秋丽(2 0 18)车(1)(2 0 16)车(2)(2 0 16)陈栋(2 0 18)高婷婷(2 0 17)杨春华(2 0 14)-1.09IUb
25、perClLini000101oEstimate-0.981111-161.143图6各结局指标敏感性分析iUpperCILimit0.77ILowerCILmt梁炜明2 0 2 1)梁秋丽(2 0 18)邓卫叔2 0 10)郑云峰(2 0 19).124-1001OEsimoteUpperCILimt4754353:942.76表2 CDI、SD S的亚组分析与Meta 回归分析2.6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为进一步探讨异质性来源,对报告CDI与SDS的研究从运动项目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周期5个方面进行亚组分析与Meta回归分析.组别分组集体项目运动项目混合项目类型个人
26、项目Overall中等强度运动强度中等以上强度97.4%Overall97.2%153095.7%运动时间3050(min)5560Overall2运动频率3(次/周)45Overall46运动周期812(周)14182432Overall2.6.1不同运动项目类型运动项目类型分别为混合项目、个人项目、集体项目,不同运动项目类型的亚组分析显示:对于CDI,运动干预后青少年抑郁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SMD=一1.43,9 5%CI(一1.6 1,一1.2 4).集体项目SMD=1.26,95%CI(1.26,一0.9 9)和混合项目 SMD=一1.56,9 5%CI(1.81,一1.32)与对
27、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混合项目产生的效应量最大.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0.230(0.05),异质性来源不确切;对于SDS,运动项目类型对运动干预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SMD=一4.35,9 5%CI(一4.7 5,3.94).混合项目SMD=8.70,95%CI(9.52,7.8 7)和个人项目SMD=2.98,95%CI(3.44,一2.51)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混合项目产生的效应量最大.Meta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0.659(0.05),异质性来源不确切.2.6.2不同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分别为中等强度、中等以上强度,不同运动强度的亚组分析显示:
28、对于CDI,运动干预后青少年抑郁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SMD=一1.43,9 5%CI(一1.6 1,一1.2 4).中等强度SMD=一2.6 9,9 5%CI(3.0 2,2.37)和中等以上强度SMD=0.92,95%CI(1.2 0,一0.6 3)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中等强度产生的效应量最大.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0.931(0.05),异质性来源不确切;对于SDS,运动强度对运动干预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SMD=4.35,95%CI(4.75,3.9 4).中等强度SMD=13.23,95%CI(14.36,12.0 9)和中等以上强度 SMD=一2.
29、8 2,9 5%CI(一3.2 9,一2.36)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中等产生的效应67一CDIPSMD值(9 5%CI)98.0%-1.26(1.26,0.99)96.9%-1.56(1.81,1.32)一96.9%96.0%74.9%99.0%97.2%98.8%88.3%92.2%97.2%98.0%93.8%93.4%97.2%97.2%SDSP值Meta回归P值0.00010.00011-1.43(-1.61,1.24)0.0001-2.69(3.02,2.37)0.0001-0.92(1.20,0.63)0.00011.43(1.61,-1.24)0.0001-1.91
30、(2.29,-1.54)0.0001一5.63(6.56,4.69)0.0001-1.21(-1.54,0.87)0.0001-1.43(1.61,1.24)0.00010.68(1.03,0.33)0.0001-3.32(3.66,2.98)0.00010.25(0.54,0.03)0.00011.43(1.61,1.24)0.0001-1.21(1.50,0.92)0.00013.08(3.65,2.50)0.00013.56(4.18,2.93)0.0001-0.79(1.07,0.51)0.0001-1.43(1.61,1.24)0.00012一0.23098.8%100%99.9%1
31、00%0.93188.3%99.9%98.8%100%0.599一一99.9%99.9%0.074一97.2%99.9%98.0%93.8%0.795一一99.9%SMD值(9 5%CI)8.70(9.52,7.87)-2.98(-3.44,2.51)-4.35(-4.75,3.94)-13.23(-14.36,12.09)-2.82(-3.29,2.36)4.35(-4.75,3.94)8.70(9.53,7.87)-2.98(3.44,2.52)一-4.35(-4.75,3.94)3.19(3.62,2.76)2.86(3.24,2.36)4.35(4.75,3.94)1.23(1.56,
32、0.92)-4.31(-4.74,-3.88)-4.35(-4.75,3.94)P值Meta回归P值一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一一0.00010.0001一0.00010.00010.00010.0001一1 0.0 5),异质性来源不确切.2.6.37不同运动时间运动时间每次分别为1530 min、30 50 m i n、55m i n、6 0 m i n,不同运动时间的亚组分析显示:对于CDI,运动干预后青少年抑郁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SMD=一1.43,9 5%CI(一1.6 1,一1.2 4).每次 1530 minSMD=
33、-1.91,95%CI(2.29,1.54)J、55m in SM D=5.6 3,9 5%C I(6.56,一4.6 9)、6 0 minSMD=一1.2 1,9 5%CI(一1.54,一0.8 7)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每次55min产生的效应量最大.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0.599(0.0 5),异质性来源不确切;对于SDS,运动时间对运动干预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SMD=一4.35,9 5%CI(一4.7 5,一3.9 4).每次1530 minSMD=8.70,95%CI(9.53,7.87)、30 50 m in SM D=2.9 8,9 5%C I(
34、-3.44,一2.52)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每次1530 min产生的效应量最大.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0.428(0.0 5),异质性来源不确切.2.6.4不同运动频率运动频率分别为每周2 次、3次、45次,不同运动频率的亚组分析显示:对于CDI,运动干预后青少年抑郁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 SMD=一1.43,9 5%CI(一1.6 1,一1.2 4).每周2 次SMD=0.68,95%CI(1.03,0.33)、每周3次SMD=3.32,95%CI(3.6 6,2.9 8)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每周3次产生的效应量最大.每周45次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35、意义SM D=一0.2 5,9 5%CI(一0.54,一0.0 3).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0.074(0.0 5),异质性来源不确切;对于SDS,运动频率对运动干预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SMD=一4.35,9 5%CI(4.7 5,3.9 4).每周2 次SMD=3.19,95%CI(3.62,2.7 6)、每周45次SMD=2.86,95%CI(一3.2 4,一2.36)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每周2 次产生的效应量最大.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0.6730.05),异质性来源不确切.2.6.5不同运动周期运动周期分别为46、8 12、1418、2 43
36、2 周,不同运动周期的亚组分析显示:对于CDI,运动干预后青少年抑郁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SMD=一1.43,9 5%CI(一1.6 1,一1.2 4).46 周SMD=1.21,95%CI(1.50,0.92)、8 12 周 SMD=3.08,95%CI(3.65,2.50)、1418 周SMD=3.56,95%CI(4.18,2.9 3)、2 432 周SMD=0.79,95%CI(1.07,0.51)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1418 周产生的效应量最大.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0.795(0.05,异质性来源不确切;对于SDS,运动周期对运动干预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有调
37、节作用SMD=4.35,95%CI(4.75,3.94).46 周 SMD=1.23,95%CI(-1.56,0.92)J、8 12周SMD=一4.31,9 5%CI(一4.7 4,一3.8 8)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8 12 周产生的效应量最大.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0.668(0.0 5),异质性来源不确切.2.7发表偏倚根据发表偏倚风险表(表3)可知,报告SDS的研究(P=0.104),P值 0.0 5,不存在发表偏倚,而SCL一9 0(P=0.013)、C D I(P=0.0 0 1)2 个指标P值均 0.0 5,存在发表偏倚,未来仍需高质量、大样本量的研究纳入分析
38、 2 6 .CDISDS指标SCL-90t值-3.75-4.56-2.86P值0.0130.0010.1043讨论本文通过Meta分析对纳人的15篇文献进行质量学评估和偏倚性分析,本次Meta分析结果表明68一运动干预具有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由于CDI、SD S2 个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存在较高的异质性,故对纳入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针对SCL-90,将每一篇文献逐个剔除后,对整体效应值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健性;针对CDI和SDS,剔除CATER、W I L L I A M S及梁秋丽等的研究结果对整体效应值影响较大,可能是异质性的来源.为进一步寻找异质性的来源,本研
39、究通过亚组分析与Meta回归分析对调节变量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各结局指标,混合项目干预青少年抑郁症的效应量高于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混合项目效应量高可能是因为混合项目纳入的RCT数量少于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混合项目中运动项目种类较多,更容易存在被试者喜爱的项目.也可能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力程度有关,患者在进行个人混合性项目时,由于各动作之间的转换,通常会比较集中,而进行集体练习或个人练习时注意力可能较为分散 2 7.另外,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抵触他人的现象,从而导致进行集体项目练习时心理压力较大,影响干预效果 2 8 .不同运动强度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干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对
40、于各结局指标,中等强度的干预效果最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PAOLUCCI等 2 9 的研究得出中等强度连续训练明显减轻了患者的抑郁症状,而高强度间歇训练虽然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但却提高了其感知压力及机体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NORRIS等 30 研究发现与中等强度(50%6 0%MHR),即运动时心率达到MHR50%6 0%的有氧运动相比,高强度(7 0%7 5%MHR)的有氧运动减少儿童、青少年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效果更加明显;BALCHIN等 31I的研究得出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对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造成不同运动强度干预效果
41、的差异可能是因为中等强度连续运动能够有效降低受试者的抑郁程度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 NF-)水平,高强度运动虽能降低抑郁症状,但增加了患者的感知压力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如TNF-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6.不同运动时间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干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对于CDI,每次55min的干预效果最佳;对于SDS,每次1530 min的干预效果最佳.2 个结局指标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对报告SDS的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对一致.这可能是因为过长时间的体育运动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运动干预效果.长时间
42、的中低强度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内源性抗氧化通路效率,减少脑部组织损伤,降低体内过氧化物水平,改善体内线粒体功能,从而改善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32 。不同运动频率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干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对于CDI,每周3次的干预效果最佳;对于SDS,每周2 次的干预效果最佳,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BLUMENTHAL等 33 研究发现,频率3次/周的有氧运动能明显减少MDD患者的抑郁症状,其效果与药物治疗相同;KEKALALNEN等 34 的研究发现每周2 次的运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抑郁症状改善.每周2 次或3次效应量大可能是由于该练习频率有利于被试者巩固所学技术,增强自信心.然而过低的运动频率对
43、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机体产生的刺激非常有限,过高的运动频率又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同运动周期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干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对于CDI,1418 周的干预效果最佳;对于SDS,812 周的干预效果最佳.可能是由于较短周期的运动干预可以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脑部神经元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促进其神经元再生,而过长时间的运动干预可能使这种刺激减弱 35.这也提醒相关研究工作需要在运动干预过程中定期变换运动项目类型、时间和形式等,进而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持续提供丰富的脑部刺激,可能会取得更好的干预效果,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 36-37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1)研究只纳人了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
44、献,缺少未公开文献,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资料的全面性;2)纳入的15篇文献中只有部分文献采取评选盲法;3)部分结局指标异质性较大,通过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与Meta回归分析未能明确异质性来源;4)在亚组分析中,个别亚组纳入文献较少,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相关研究来进一步扩充这部分的Meta分析结果,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提供多样化的循证医学建议.鉴于以上局限性,研究设计应遵循PICO原则,提高间接比较疗效的可信度,未来的相关研究应该选择更大、更为科学的样本量加以补充.694结语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能有效改善青少年的抑郁症状,纳人的15篇文献具有较大同一性。其中混合项目和中等强度的运动干预对改善
45、青少年抑郁症状效果最佳.选用8 18 周、每周2 3次、每次1555min的训练方案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应根据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体育运动,以此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参考文献:1 EDITION F.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J.Am Psychiatric Assoc,2013,21(21):591-643.2 MCLEOD G F H,HORWOOD L J,FERGUSSON D M.Adolescent depression,adult mental health and psych
46、osocial out-comes at 30 and 35 yearsJJ.Psychological medicine,2016,46(7):1401-1412.3J WHO.World mental health report:transforming mental health for allRJ.Geneva:WHO,2022.4人民日报印发2 0 2 2 年中国抑郁症蓝皮书 EB/OL.(2 0 2 2-0 6-2 9)2 0 2 3-5-8 .h t t p s:/w w w.b a o g a o t i n g.c o m/a r t i c a l/139 7 1.5李睿楠
47、,王刚,周晶晶.抑郁症运动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华精神科杂志,2 0 19(2):159-16 2.6 马坤,刘金美,付翠元等.运动对抑郁症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2 0 2 0,56(11):13-2 4.7 胡亮,韩雨晴.运动抗抑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新进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19,47(3):9-2 0,12 5.8 刘鸣.系统评价,Meta-分析设计与实施方法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0 11.9 谷鸿秋,王杨,李卫.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在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2 0 14,2 9(2):147-1
48、48.10江婉婷,蔡治东,王相等.有氧运动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 0 2 2,36(8):675-684.11王卫军,乔玉成.“身体接触类”体育游戏对听觉及语言障碍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体育研究与教育,2 0 17,32(3):49-52.12 梁秋丽.麦西来甫健身操锻炼与音乐想象疗法交互作用对维吾尔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8,34(19):2704-2708.13李娜,高升.体育锻炼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一一以池州市为例.安徽体育科技,2 0 16,37(5):49-51,6 8.14陈栋,袁艳,杨宏,赵华
49、.红色体育运动干预对高中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 0 18,39(2):2 8 4-2 8 6.15 高婷婷,陈建国,俞佳雯,高润,徐凯.有氧运动对缓解高三学生心理压力影响的研究 J.体育科技,2 0 17,38(6):38-39.16 杨春华.16 周处方式体育教学对9-10 岁肥胖儿童体质的影响 J.浙江体育科学,2 0 14,36(1):10 1-10 5,12 8.17刘洁.体育运动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症患儿的影响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 0 18,37(3):2 8-32,43.18J DALEY AJ,COPELAND RJ,WRIGHT NP,ROALFE A
50、,WALES JK.Exercise therapy as a treatment for psychopathologic conditionsin obese and morbidly obese adolescents: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Pediatrics,2006.118(5):2126-2134.19 CARTER T,GUO B,TURNER D,MORRES I,KHALIL E,BRIGHTON E,ARMSTRONG M,CALLAGHAN P.Pre-ferred intensity exercise for adolesc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