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分泌性骨病一、糖尿病性骨关节病(一)概述 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并引起多种并发症。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的破坏,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二)临床表现本病初期,病人多有皮肤瘙痒、肢端发凉、感觉迟钝、水肿,继之出现双足袜套式的持续麻木,多数可出现痛觉减退或消失,少数出现患处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夜间或预热时加剧。(三)影像特点1、骨质疏松 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减少。2、关节旁骨皮质缺损 好发于趾骨或跖骨头,尤其是踇趾。缺损区边缘锐利,
2、约1-5mm直径大小。此种改变一般较细微,但可以发展为骨溶解。3、骨端骨质溶解常见于跖骨远端和近端趾骨,亦见于趾骨末节。表现为骨质呈溶骨性不规则破坏,至骨端呈圆锥状,也有的末端完全溶解吸收呈明显骨质破坏。临近关节下骨质或关节软骨被破坏时,可使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4、趾骨骨干变化 对称性变细呈漏斗状。5、骨膜新生骨 较局限,沿着骨干分布,多伴有骨关节其它病变。6、夏科关节 好发于足,累及踝、膝关节和脊柱者少见。关节受损部位有不规则骨质破坏和增生,可伴有脱位或半脱位,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和密度增高。在脊椎可有象牙质样密度增高,及骨桥形成,常累及1-2个椎体。7、关节周围炎和骨性关节炎 好发于肩和髋
3、关节,表现为退行性变,关节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变窄或关节游离体。8、软组织和血管钙化 主要为血管钙化,以足及踝、腕多见,并可有肌腱、髂腰韧带或跖长韧带钙化。插图11-1511-16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又称甲旁亢,为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素,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失常所致,有多种临床表现。(一)临床与病理 甲旁亢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多见(约占80-90%),以甲状旁腺腺瘤为主,其次为弥漫性甲状旁腺增生,腺癌最少;后者是由于肾脏或其他代谢性疾患引起血钙、磷代谢异常,刺激甲状旁腺引起甲旁亢,多见于慢性肾疾病、佝偻病等。骨骼系统改变主要是破骨细胞沿骨小梁表面及哈弗管破骨活动增强,引起骨吸收,同时伴
4、有新骨形成,但类骨组织钙化不足。骨吸收区可被纤维及肉芽组织替代,后两者可出现继发性粘液变性和出血,呈之为纤维性囊性骨炎。因其富含含铁血黄素而呈棕红色,又称之为棕色瘤。本病以3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广泛性骨吸收多引起全身性骨关节疼痛和病理性骨折。该磷代谢异常可引起肾结石。实验室检查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尿钙升高,血磷减低及碱性磷酸酶升高。(二)影像学表现X线:甲旁亢病人仅1/3发生骨骼改变,1/3表现为骨质疏松,另1/3无骨骼改变。常见的X线表现有:1、全身骨骼广泛性骨质疏松,为本病主要X线表现,以脊椎、扁骨、掌指骨及肋骨明显,其中以颅骨改变较有特征性。颅骨内外板边缘模糊、密度减
5、低,呈磨玻璃样或伴有颗粒样吸收区。椎体骨明显疏松,表现为双凹变形或变扁。长骨疏松时,骨皮质呈线条状,髓腔松质骨几乎消失;2、骨膜下骨吸收,为甲旁亢的特征性表现,好发于中节指骨桡侧缘,骨干皮质呈花边样骨缺损,晚期于骨皮质内缘可出现凹凸不平的骨质吸收。齿槽硬板(齿周白线)骨吸收也较常见。3、软骨下骨吸收,多见于锁骨肩峰端及耻骨联合处,形成软骨下骨质缺损。4、局限性囊状骨质破坏(棕色瘤),多见于长骨和下颌骨,呈大小不一,单或多发的囊状透光区,边界清楚。5、骨质软化,可引起继发性甲旁亢,原发性甲旁亢也可引起骨质软化。6、骨质硬化,主要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继发性甲旁亢病人。7、尿路结石,常为双侧肾盂
6、多发,呈鹿角形或斑块状。8、关节软骨钙化,主要见于原发性甲旁亢,好发于肩、膝及腕部三角软骨处。9、软组织钙化,多见于继发性甲旁亢,好发于关节周围。9-15-211-13CT:除显示骨质疏松、骨吸收、囊变等表现外,还可发现甲状旁腺腺瘤,检出率达到50-77%。腺瘤多位于甲状腺后下方气管与食管旁沟内,呈圆形等密度结节,有明显强化,腺瘤也可异位于纵隔内。诊断及鉴别诊断:1、骨质软化:多发生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主要表现为骨骼弯曲变形,假骨折,无骨膜下骨吸收。血清钙低,无甲状旁腺腺瘤。2、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多骨发病,病变局限,未受累骨正常。病变局部扩张呈囊变变形,密度呈磨玻璃样或丝瓜瓤样,骨皮质变薄,血尿生化检查正常。3、肾性骨病:出现继发性甲旁亢骨骼改变和和甲旁亢类似,但以儿童多见。4、多发性骨髓瘤:多见于老年人,多骨发病,但多发生于躯干骨及四肢骨近端,呈点状或圆形溶骨性破坏,无骨膜下骨吸收。颅骨可见弥漫性多发圆形破坏,边界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