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乌鲁木齐县第一中学九年级政治第二课 中华文化博精深 民族文化异纷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知识目标:了解掌握中华文化的特点,懂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新疆民族文化的主要形式与发展。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懂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新疆民族文化的主要形式与发展。教学难点: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激趣入课 师:上述图片反映了什么?看了以上图片,使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师引导明确)明确:
2、上述图片反映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民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中华文化的相关内容。活动一: 阅读与思考 读书P14-15页内容,思考:中华文化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理解?(生答师引导明确)活动二:分享与讨论 指导学生看书P1819页音乐厅内容,思考:1、 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举例说明。2、 新疆各民族文化在交流和学习中发展,各民族文化通过哪些形式在互相学习和相互交流中发展?我们应怎样看待目前新疆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承? (生答师引导明确)知识链接
3、: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并保存了大量用这些文字书写的历史文献。这些文字和文献是中华民族一宗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古代各民族创造的文字通称民族古文字,总数在三十种左右。用这些文字保存的文献,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分布区域之广、跨越时代之长,皆可与汉文古籍优势互补,相映生辉,使中华民族文化更加完整充实,丰富多彩。 我国各有特点的多民族文化是经过长期交流,互相吸收而日趋强壮丰满的。自古以来,汉族文化中有少数民族的成分,各少数民族文化中也有汉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成分,这从各种民族文字古籍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历史上,汉族由于人口多,地处中原,
4、文化比较发达,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就大一些,因此,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文字翻译汉文的著作就很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流传至今。 藏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用古代藏文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汉文典籍翻译过去的,例如,在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当权之后,用藏文翻译的汉文典籍就有尚书、春秋后语、战国策、史记、大唐西域记等译本。在藏文的佛教经典中,据登迦目录所载,在27门的六七百种经典中有两门共31种经典都直接译自汉文。9世纪藏族翻译大师管法成所译贤愚因缘经,是译自汉文的古译佛教经典之一,至今仍是研究古藏文的重要依据。有这么一个传说:据说松赞干布向文成公主询问中原历法的情况
5、,文成公主抬手指天,回答说:这个问题不要问我,要问天上星宿。于是,大量汉族的天文学著作流传到了西藏。藏族天文学中的五行、十二生肖、六十甲子搭配、八卦九宫、二十四节气等,都是从汉族天文历法中吸收的。在现在保存的大量藏文天文历法文献中,有一百多种是直接从汉文翻译的,可见藏汉两个民族历史文化联系的渊源之深。 蒙古族从13世纪开始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元代曾用这种文字撰写过不少著作,也翻译了大量的汉文典籍和佛经,现在以原件形式保留下来的还有几十种,其中有汉蒙合璧的孝经,是一部高水平的译作,译文忠实地表达了原作的精神,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可见译者对两种文字都是很精通的。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蒙古皇帝忽
6、必烈特命国师八思巴创制八思巴字。这种文字为了适应元朝大一统的需要,还规定用以“译写一切文字”,而今保留下来的译自汉文的百家姓蒙古文,就是八思巴字的百家姓。还有一本八思巴字和汉字对音的韵书蒙古字韵,依韵书的体裁编纂而成,是为八思巴字译写汉语的范本。 宋代在塞北创建的三个地方政权辽、金、西夏,都曾创制过自己的民族文字。契丹民族在建立辽朝之后,非常崇奉儒家思想,曾编辑和雕版印刷了汉文大藏经,就是现在我们知道的“契丹藏”。辽代曾先后创制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据说用这种文字翻译过易经、尚书、论语、孟子等。金朝也曾创制过大小两种女真字,当时也翻译过论语、史记、贞观政要等书,可惜这些著作没有流传下来。西夏文
7、保留下来的著作就多得多了。其中有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孝经等,有兵书孙子、六韬、黄石公三略,类书类林以及贞观政要、十二国等。特别是类林,全书10卷,现存汉文本只有几张残页,而西夏文本有近8卷保存完好。这也是古代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不可磨灭的贡献。 满族在统治全国的近300年中,用满文翻译了大量的汉文文献,广及经、史、子、集,无法胜数。儒家著作有四书、五经、孝经、三字经等,像诗经还有满文本和满汉合璧本。史书有辽史、金史、宋史、元史等,至于后来的文学作品,那就更多了,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封神演义、隋唐演义、聊斋志异等,皆有满文译本。特别是满文大藏经,为乾隆年间刻本,共108函,今存7
8、6函,包括605部佛经,真是洋洋大观。 至于南方众多少数民族,由于大面积与汉族杂居,接受汉族文化就更直接了。比如,在广西壮族老壮字文献中,不仅有孟姜女、祝英台、二度梅、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的通俗简写本,还有本民族根据汉文著作创作的董永与七仙女、朱买臣、秦香莲、唐僧西天取经、薛仁贵东征等诗歌和唱词。此外,在云南傣文书籍中有西游记、儒林外史的译本,在彝文书籍中有太上感应经的译本。云南白族用汉字式古白文书写的长篇大本曲的曲本,流传较广的如柳荫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琵琶记(赵五娘寻夫)、秦香莲、摇钱树(张四姐大闹东京)、金钗记、辽东记、王素珍观灯、血汗衫(磨房记)、丁郎刻木等,都是按照汉文作品编
9、译的。贵州水族使用的水书,有的是象形的图画字,有的是借汉字,有的是汉字的变形,或斜或倒,其来源都是汉字。水族自秦汉以来,接受汉族地区流传的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同时也接受了汉族地区流行的占卜术。水族地区流行的巫卜方术,皆来自汉族道教的道术。这说明汉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对周边少数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自古以来,汉族也从少数民族文化中不断地吸取营养。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吸收,早在汉民族形成以前,诗经中,主要是“国风”和“小雅”中的一些篇章,就来自当时周围各民族中流传的歌谣。后来,从楚辞、乐府到宋词、元曲,从内容到体裁形式都有少数民族文学的成分。甚至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也有人考证它与土家族
10、民歌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汉文文献中最早翻译少数民族作品的要数春秋时的越人歌,北朝时的敕勒歌和汉代的白狼王歌(又作白狼慕汉歌诗)。“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些词句至今脍炙人口。在史学方面,单说蒙文三大历史著作,蒙古秘史于明洪武年间、蒙古源流于清乾隆年间以及蒙古黄金史之先后译作汉文,就在若干方面补充了汉文记载之不足。白族原有古白文著作白古通和玄峰年运记,现已失传,但这两部书经明代大文豪杨慎“稍加删润,成滇载记”这也是用汉文翻译少数民族文字的一部著作。至于其他领域,诸如元代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元代回族天文学家札马鲁丁编撰“万年历”,清代蒙
11、古族数学家明安图的割圆密率捷法,乃至清代彝族人士曲焕章根据彝文秘方制作云南白药等,是汉族对少数民族文化成分的吸收,这些都已成为中华民族所共有的财富。 中华文化统一体就是经过这样互相吸收、互通有无而巩固壮大的。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在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之中只有它能不间断地延续下来,就在于它自身有一种自我更生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源泉就是由于不断有兄弟民族富有生机的文化注入其中。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起,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先生话中虽有一些旧词,如“野蛮”、“颓废”之类,但整段话的意思是积极的。它说
12、明中原文化必须汲取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才能推陈出新,焕发生机。把少数民族的边缘文化溶入汉民族的中心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亘久长存,并随时代更新而繁荣发展。中华文化也只有在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互补中才能不断完善,不断发展。3、你知道新疆还有哪些优秀文化遗产已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生举例说,师引导明确)知识链接: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玛纳斯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
13、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集歌、舞、乐于一体。“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 其以 “十二木卡姆” 为代表,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这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得益于横贯欧亚的古代陆上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维吾尔木卡姆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因此,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人们赞誉为“华夏瑰宝”、
14、“丝路明珠”,并于2005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活动三:实践园地你了解哪些反映新疆民族文化的影视作品,请简单介绍。推荐学生观看影片冰山上的来客,并写出观后感课后小结:由学生据板书作结布置作业:推荐学生观看影片冰山上的来客,并写出观后感板书设计: 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原因 中华文化博精深 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民族文化异纷呈 1、文学艺术2、音乐歌舞3、民间工艺 新疆民族文化在交流与学习中发展课后反思:在这一课时的课堂设计中,起先我将“各民族文化通过那些行驶在互相学习和相互交流中发展”这一问题放在了活动一中讨论可是当把教案打出来后,当我检查教案时我发现还是放在活动二中讨论比较合适,于是我就把它放在了活动二的第二个问题中来讨论,进过仔细研读后发现比较妥当,于是我又重修改了教案,上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这样安排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