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义马市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毛泽东词二首》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92864 上传时间:2025-01-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义马市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毛泽东词二首》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义马市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毛泽东词二首》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义马市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毛泽东词二首》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义马市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毛泽东词二首》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义马市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毛泽东词二首》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高效课堂复习教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题是“诗词拔萃”,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本单元的诗词,向我们展示了毛泽东等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花木兰爱家爱国巾帼不让须眉的的“女中丈夫”的英雄本色;白居易对下层劳动人民贫困生活的深切同情;辛弃疾“壮志难酬”的悲愤;新一代诗人艾青等人对新中国及改革开放的热切期盼和美好向往;海外游子以及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热情赞美。重点、难点提示1欣赏、背诵名家诗词,陶冶自己的精神情操。2品味、积累名篇名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初步领会诗歌托物言志的特点和比兴手

2、法的运用。考点指要1感受诗词中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2品味诗词凝炼、生动、含蓄的语言,从中受到感染。3学习在写人、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课时安排毛泽东词二首 (一课时)古代诗词三首 (一课时)现代诗二首 (一课时)歌词三首 (一课时)诵读欣赏古诗三首 (一课时)写作:自由作文 (一课时)综合实践活动 (一课时)单元练习 (一课时)毛泽东词二首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

3、信心。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教学重点1、两首词的寓意。2、写景、议论、抒情的结合;精练优美的语言。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一)由学生畅谈所喜爱的毛主席诗词导入。(二)整体感知1、播放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2、一生朗读;指出朗读应注意的地方:(1)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2)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3、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重读的字词以及应该停顿的地方。如:惟余()分()外妖娆()成吉思汗()稍逊( )数()惟余莽莽风流人物折腰风骚红装素裹4、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求读的时候尽量处理好音量、语速、和语气的变化。二、学生自

4、主复习,归纳整理复习要点。复习要点1、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2、写作背景沁园春 雪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

5、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卜算子 咏梅 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毛泽东作了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的信心和决心。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他一贯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卜算子 咏梅就表现了这一情绪。3、主要内容沁园春 雪(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明确: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

6、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2)、同学自行讨论,试着说出词句意思。(3)、讨论: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4)、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5)、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明确:“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7、。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6)、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7)作者评价了哪几位历史人物?为什么用了一个“惜”字?“惜”字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明确:五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惜”有可惜、惋惜之意。褒中有贬,肯定了封建帝王的功绩,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8)作者评价古人仅仅是为他们惋惜吗?风流人物指的是什么人?(明确:不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

8、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无产阶级及人民大众。)(9)最后三句应如何理解?(明确:表明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决心。)卜算子 咏梅(1)在上阕中交代了梅花的哪些方面?(2)联系一下时代背景,“春归”、“春到”有什么象征意义?(3)“已是悬崖百丈冰”对梅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哪一个字写出了梅花的美丽?(5)“梅花”在词中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6)这首词从整篇来看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举例说明各起了什么样的作用?(7)总的来看,词的上下阕内容各侧重于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三、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组合作,讲解自己在自学过程中的收获和疑问,探

9、讨疑难问题。1、把毛泽东的这首词同陆游的词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点?2、在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序中“反其意用之”是什么意思?四、课堂展示,达标训练学生按小组课堂展示学习收获,对于学生在自学及合作探究过程中的疑问,教师及时的给予解答,并对学生中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解。1、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图,表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既有动景,又有静景。2、前三句是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千里冰封”写辽阔的大地被坚冰封冻;“万里雪飘”写万里长空雪花飞舞。“冰封”是静态,“雪飘”是动态,一静一动,静穆而又生动。中间七句由“望”字领起,具体描写北国风光。达标训练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

10、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诗句中的“风骚”原指 ,句中指 。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 ,全句表达的感情是 。3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4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的“略”和“稍”的准确性 五、效果检测堂清练习诵读沁园春 雪,完

11、成后边四题练习1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大河:_(2)折腰:_(3)风骚:_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句词,从空间上讲,“长城内外”是从_到_;“大河上下”是自_向_。3词的上阕描写了壮丽的雪景,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其中静景有_,动景有_。4“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三句词是对历代帝王功过的评述,你认为毛泽东对哪个英雄人物的批评更严厉一些?他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目的是什么?写 作自 由 作 文 写作目标:自己确定内容和主题写一篇文章,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才智。 写作指导:1、知识盘点:引导学生理解“自由作文”的含义;帮助学生复习必要的写作规范。2、思

12、路点拨:从客观环境看校园风光、家乡风物、山川形胜、众生世相,我们可以看到什么,由此想到什么,就可以写什么;从主观世界看,青春絮语、人生顿悟、亲情咏叹、故土情怀,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3、心灵火花:让学生说说自己打算写什么内容,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激起写作欲望。 写作修改:形式:小组修改要求:文章要合乎文体特点,不能不伦不类;内容应当积极健康;感情要真切自然。 写作评价:学生点评:小组派一代表评讲修改中遇到的共性化的问题和感受,推荐一篇好的读给全班听并说明推荐理由。教师评价:在自由作文这块领地里,同学们可以自由观察和体验,自由想象与联想,你可以尽情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

13、任意描绘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从而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智。语 文 实 践 活 动赛 诗 会一、学生自主复习明确本次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题、目的、活动步骤、具体操作以及活动前的准备情况。二、小组合作探究,明确本节学习内容。活动目的: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活动准备:教师准备:1、 提出活动设想,帮助学生确立背诵内容2、 向学生介绍获得古诗的途径:语文书、古诗文必背、唐诗三百首3、 给学生提供部分描写季节的诗(见后文附录)4、 指导学生分工合作5、 选好主持人和评委,指导他们如何策划比赛6、准备比赛中用到的电教用具7、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确定具体的比赛时间学生准备

14、:1、用三周的时间去查找、背诵书本内外吟诵季节的古诗词;2、四大组的组长安排好本组的参赛对象,要求人人参加。每三人一组准备一个季节;3、学习委员和语文科代表当主持人,策划本场赛事的形式、内容和规则;活动过程:1、主持人宣布本次比赛的目的、形式、内容和规则:2、比赛分四个环节进行:珠联璧合;完璧归赵;火眼金睛;猫鼠对碰。3、主持人致辞并宣布比赛结束。5、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活动总结:1.每位学生写一篇活动心得2.每人出一期“赛诗专刊”的手抄报3.宣传委员负责出一期“赛诗专刊”的黑板报三、课堂展示每位同学书写出一份完整的语文实践活动报告。【单元复习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结

15、合词语,读准多音字)分外( ) 荷箪食( ) 成吉思汗( )燕山( ) 的卢( ) 数风流人物( )2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书写常用汉字)qn( )园春 妖ro( )lo( )印 chu( )烟3填空。(理解加记忆)(1)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_,“雪”是_。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_,_,_。(2)足蒸暑土气,_。_,但惜夏日长。(观刈麦)(3)信念是一株树/_/永远站立在/_。(信念)(4)_,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_。(黄鹤楼)4把下列诗句与作者、诗题连接起来。(重视文化知识积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孟郊游子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谁言寸草心,报

16、得三春晖。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杜甫登高5对下面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以语义为单位划分,正确掌握节奏)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6根据你所学习的诗歌常识,请为下列一首打乱的诗歌排序_(诗题为秋夕,(只写序号)根据全诗内容和押韵等特点排序A轻罗小扇扑流萤 B坐看牵牛织女星C银烛秋光冷画屏 D天阶夜色凉如水7选出句式变换后语气加强的一句( )(通过朗读进行比较)A他做完了作业。作业被他做完了。B这件衣服很便宜。这件衣服不贵。C我们应该有远大的理想。难道我们不应该有远大的理

17、想吗?D你把钢笔借我用一下。你把钢笔借我用一下,好吗?8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先找句子主干有无毛病)A对于这些形形式式无礼待客的服务人员,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B考试能否取得优异成绩,决定于平时的努力学习。C中学生是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D我相信,只要你不断努力,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9你在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不少名言、格言、警句。请在以下三个方面任选两项,分别写出一条名言、格言或警句。(积累固然重要,但分类整理更重要) (珍惜时间) (热爱读书) (珍视友谊)二、阅读理解(一)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

18、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把词语放在句子中理解)(1)可怜身上衣正单_(2)心忧炭贱愿天寒_(3)翩翩两骑来是谁_(4)系向牛头充炭直_2请按要求找出诗句。(判断要准确,理解是关键)描写卖炭翁外貌的诗句:_描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_3本诗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如第一部分用大量笔墨描写卖炭翁劳动之艰辛、生活之艰苦、谋求温饱希望之热切;第二部分写卖炭翁劳动成果被掠夺、谋

19、生希望被毁灭,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揭露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宫市制度的罪恶,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同情人民的思想倾向。诗中还有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出两例,并作分析。(充分认识对比的目的)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暧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古诗文中,有些诗句 A以写景为主;B以抒情为主;C情景交融。阅读下面诗句,细细品味,判断它属

20、于哪一种?(只写字母)(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判断)(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对本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准确把握全诗,仔细理解诗句内涵)A诗歌紧扣题意,以咏雪为经,以送友为纬,编织成一幅景色绮丽、友情浓郁的雪中送别图。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以北风喻春风,以雪花状梨花,以对春的主体感受写冬的客观实景,写出了冬中之春,不但使边塞风光披上一层绮丽的色彩,而且使送别环境充满了盎然的春意,因而成

21、为流传千古的名句。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句,以新颖巧妙的构思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边塞风光之奇,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诗人巧妙地以一路风雪写一路送别,使送别增添了许多斑斓色彩与悠悠不尽之情,最后以一路马蹄印作结,诗情格外隽永。(三)守株待兔几米守株待兔的第四天,我凝视远方,开始欣赏云朵的变幻。守株待兔的第十天,我学会分辨小鸟的叫声,嗅闻不同花草的香气。守株待兔的第十七天,我可以从微风中感觉到蝴蝶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第二十天,一群小兔对我微笑,送我一朵紫色的花,我们闲聊了许久,并互道晚安。1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大家都学习过,请先简述故事梗概,再说说它的深刻寓意。(学会提炼故事的思想精髓)故事梗概: 深刻寓意: 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品读诗句,适当联想和想像)A“我”从第四天才开始欣赏云朵的变幻,说明前三天“我”只是在傻傻地“待兔”。B诗中写到“小鸟的叫声”、“花草的香气”、“蝴蝶的心情”这些自然界的事物,它们的位置可以随意颠倒。C“第四天”“第十天”“第十七天”“第二十天”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展现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D“一群小兔对我微笑”,说明“我”已“守”到了“兔”,而这只“兔”便是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3对诗歌的理解允许有发散性,大家可以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篇新“守株待兔”的理解。(学会合作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