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一、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并积累词汇。2了解生动的外貌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学习文中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对肖像进行细致描写的手法。 4了解作者茨威格,了解托尔斯泰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茨威格和托尔斯泰;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了解生动的外貌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体会文章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四、 自学基本思路: 1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 2 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的语句。 3 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
2、、皮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 品评其表达效果。 4 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评价? 五、师生双边活动: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问题设计学生活动情境创设请大家说说下面这段文字描绘的人是谁。 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显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贝多芬)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的长相又如何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去一睹托尔斯泰的肖像,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学生随意讲检查预
3、习1、 朗读词语,释义,听写。2、 初步简介作者及托尔斯泰。3、 组长检查组内成员找出的相关语句。由组长检查,没做的扣分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了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69自然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2请用课文原句说说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3你们觉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中,哪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此处可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4读了这一部分,你认为托尔斯泰的相貌怎么样?托尔斯泰长相粗鄙,他多毛,浓
4、胡须,身材矮小,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5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6朗读精彩语段。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根据题目难易,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小结教师简要小结: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吗?布置作业1、 掌握词语,准备听写。2、 参照本课的分析,自主学习
5、后部分。朗读课文,做摘录。3、 做作业本基础部分。第二课时教学步骤问题设计学生活动回顾上节课1、听写词语,朗读精彩语句,导入第二部分学习朗读第二部分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描写眼睛的角度。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作者是如何刻画眼睛的,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结合课后练习) 自由解读,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归纳。 第6段中(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第7段中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
6、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还引用了高尔基地话,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第8段中的“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
7、为时代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小组内交流,同时穿插课后练习中句子的理解,需要学生讨论完成。合作探究: A.结合全文,说一说作者为何要写托尔斯泰粗鄙的外貌? B.你是如何理解作者重点描写眼睛的用意? A.欲扬先抑,突出眼睛的威力,这样描写使人物形神皆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
8、,揭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 及批判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C、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穿插托尔斯泰简历)明确: 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能够看
9、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第三题需要结合简历来讨论,老师适时小结。描写练笔出示图片,在总结人物描写的写作方法的前提下,可以从修辞方法的单项和综合运用表现人物外貌。学生朗读范例小结重读大师一书中王祥夫著文说:“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总似乎让人能听到一种深深的叹息,感受到作家在无情地鞭挞着人类的
10、灵魂,而同时,也能让你感到他对人的深深的爱,一切都基于深深的爱。”学习了茨威格通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的深邃的内心世界,我们对这 样的评价更多了些理解。静心去品读代表他艺术高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我想,那长着大胡子穿着布衣经常去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人会更深刻地走进我们的心灵。板书设计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多毛、须发浓密 欲 外貌特征 面部田野村夫的脸孔 崇 扬(平庸甚至丑陋) 表情忧郁、消沉 敬 先 长相 普通大众 赞 抑非同寻常的眼睛 犀利的目光 美 (敏察、深刻) 蕴含丰富情感布置作业1、 完成作业本,朗读课文2、 预习五课3、 对托尔斯泰幸与不幸发表看法。4、 课外阅读的作品
11、。第三题为选做。相关资料: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5回顾课文,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
12、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1、注音 髭(z)髯(rn)鬈(qun)黝(yu)黑 滞(zh)留禁锢(g)
13、颔(hn)首低眉锃(zng)亮 犀(x)利广袤(mo)无垠尴尬(gng)炽(ch)热 2、释义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器宇:气概、风度。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滞留:停留不动。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愚钝:愚笨;不伶俐。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思考题 读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是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愈小。”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