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课题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主备人课型新授课时安排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解释。 2.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征,体会科学小品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3.学习简单的事理说明文阐明事理的写法。重点难点分析1.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征,体会科学小品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2.学习简单的事理说明文阐明事理的写法。教学流程安排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个性设计(二次备课)教学后记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把一根筷子放到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里面,可以看到一种什么现象,(生答)从外面看筷子就好像断了一样,可实际上它
2、却没有断。在小时候,我们肯定会认为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但是随着知识的增加,我们就会了解到这是光的折射的原因。其实在沙漠里也有许多光怪陆离的现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二、设疑自探:走进沙漠-发现奇怪1.由课题质疑:有哪些奇怪的现象?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弄清词义。(2)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有关方法试着提出12个问题。3.检查生字词:字:戳穿 玄奘 海市蜃楼 词:海市蜃楼 光怪陆离4.学生提问,教师梳理,归纳,补充。(1)哪些奇怪的现象?形成的原因?(2)作者是怎样来说明这一现象的?5.学生再读课文,自主探究,做好批注
3、。时间68分钟三.解疑合探:穿越沙漠-探寻原因(1)小组交流:完善整理好各自的笔记。(2)集体交流:指名展示,评价。(3)教师点拨:A.交流完(1)后师小结:作者先介绍现象再说明成因,这种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就叫逻辑顺序。B. 魔鬼的海:引故事说事理作类比 鸣 沙:写见闻引意见C.师:你认为作者对鸣沙形成原因的解说令人信服吗?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1)说明方法:举例子: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了 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师:文中哪些地方还运用了举例的说明方法?生回答。 师:本文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师规范答题的语言。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了。 分类别,条理清晰的说明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2)说明语言:“据说”“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说明了消息的来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师小结:其实,在沙漠里还有许多奇怪的现象。比如:【出示课件:由于近地面的风含沙粒较多,磨蚀力较强,使岩石形成顶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状外形,称为“风蚀蘑菇”。四.质疑再探: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五.师生小结:走出沙漠-收获希望1.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学科班长评价.预设:作者为什么要写前三个自然段?3.教师总结:六.运用拓展: 1.师出示说明文阅读题,学生练习。 2.课外搜怪。通过报刊杂志或上网查阅生活中其他奇怪的现象,并探究其原因。结合当前环保、环境污染问题谈谈。练习安排板书设计备课组长审核签名: 年级主任复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