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窗课 题窗教学目标1.学习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2.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丑。3.联系生活谈体会,认识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小说及质疑探讨的过程,读懂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理解文中表现出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 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重点对比手法的运用,认识人性的美丑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教学方法引导点拨 讨论探究教 学 过 程教 学 内 容学生活动一、 导入新课窗,在我们的生活中寻常不过。窗,是迎来光明的地方,是多彩世界的瞭望口。也许,窗外有七色的阳光,窗内有动人的故事。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泰格特的窗,去看看窗外的美景,去听听窗内的故事吧。二、初读,积累字
2、词,感知课文。(一)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并掌握其写法:一泓 俯瞰 消遣 五彩斑斓 争奇斗妍 栩栩如生 气喘吁吁 玫瑰 充塞 草坪 漱洗 窄小 (二)初读文章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故事发生的地点:2.故事发生的时间:3.故事中的人物:4.故事发生的环境:三、再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思考并讨论: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展开的?明确:开端:(1-3)关系融洽 发展:(4-7)从“享受”到“困扰”高潮:(8-12)见死不救 结局:(13-15)光秃秃的一堵墙四、探究活动 (一) 思考:1、靠近窗户的病人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真的吗?2、他为什么要这样做?3、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你是如何看待第二个病
3、人的?5、“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的挣扎着,他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其中“刚一离开”表现了这位病人怎样的心态?(二)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靠近窗口的病人”,也应当“静养”,但他“为同伴”不断编造“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将公园景物描述的丰富、生动而美丽。“不靠窗口的病人”,由感到是“一种享受”到“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三个“为什么”表现了他“强烈”的嫉妒心理。两人形成鲜明对比。(三)思考:小说以“窗”为题有什么作用五、课文拓展(一)联系生活,感悟小说中的哲理:思考: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二)创造情景,假如一个新的
4、病人进了这间房间,这“窗”下又将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将续编的故事写出来,尽可能做到合理,有创意。听老师导课,进入新课的学习读课文,给生字注音独立思考问题理清故事情节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并积极起来交流师生明确后认真做好笔记思考交流课堂练习标准教辅课内阅读部分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阅读小说要抓住三要素来分析,理解了对比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也深刻的认识到了人性的美与丑。 布置作业1、积累本课生字词。2、根据课文的学习,结合实际,以美与丑为话题,写一篇周记。板 书 设 计窗开端:(1-3)关系融洽 发展:(4-7)从“享受”到“困扰”高潮:(8-12)见死不救 结局:(13-15)光秃秃的一堵墙教 学 反 思除了题目窗有点难理解外,其余内容学生都易于理解掌握,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谈论无需多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