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词五首2教学设计 课题 主备人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默写赤壁过零丁洋。会翻译诗句。过程与方法知道诗歌的写作背景,用结合背景的方法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诗句的深层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天祥舍生取义的精神。重点诗词默写与理解性默写难点诗中典故与作者心境的结合教学关注背诵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翻译诗句能完成大概,要注意对诗歌典故的讲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教参 教材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教学内容及环节学生活动教师调控设计意图自备集备补充一、课前活动,交流点评 美文背诵 师生点评二、 预习检测,明确目标 朗读,默写三、学习新知,探究质疑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1)赤壁开
2、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要点提示:
3、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齐读背诵这首诗。 (三)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1)一是在他21岁时,因
4、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四、评价反思,整理归纳:作品抚今追昔,感时伤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训练作业-必做:背诵默写 选作:导航 课前演讲 读诗 思考点评提示点拨体会作者的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板书设计赤壁 过零丁洋课后反思围绕目标达成、教与学的方式、学校理念体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