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单元 18 短文两篇蝉专题三标题蝉课型新授教案序号1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教室、多媒体、笔记本、练习本专题学习目标 (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3、体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专题学生活动设计专题教材处理学生活动设计二:整体感知学生听录音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情感。完成以下问题。1、蝉这篇课文开头就用 和 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讨厌。文章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你从文中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蝉?(蝉有何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
2、的理解自己回答,教师重点讲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学生活动设计三:合作探究教师展示三个问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再推举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互相纠错补充,最后再由老师指正。二、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1、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煩人的聒聒。2、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学生活动设计四:拓展延伸1.课下请同学们搜集好有关蝉的资料,这里请同学们自己介绍蝉的一生,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教师展示课件上的内容作为补充。蝉,古称蜩(tio)、蚱(zh)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
3、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树洞,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见ppt) 2.体验反思在你了解了蝉的一生后,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可以向它学习什么?生:各抒己见1、作者简介小 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原籍广东番禺,1939年香港出生,1964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y)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
4、、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2、收敛( ): 宽恕( ): 聒聒( ):上苍: 把玩:二、整体感知1.知知不休、烦 先抑后扬(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2、生答:一只知知不休却响彻一个夏天的蝉。一只等了17年才活一个夏天的蝉。一只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的蝉 三、1.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当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
5、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蝉生命意义的赞美。2、“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3、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二、1、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对人们来说,秋天是金色的,是快乐的,是个丰收的季节,但是对于蝉来说,却是黑色的。它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著地等待,“我”对它的敬意油然而生,所以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2、它等到的那个夏天是让它觉得幸福的夏天,17年的等待换来了一个夏天短暂的幸福。充分说明了生命的可贵! 评价要点(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1、能积极搜集整理有关作者和课文的材料,全面实用。2、能积极参与小组交流,能主动反馈学习成果,思路清晰,表达准确。3、朗读时能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味文章中描绘的美丽画面。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