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2初步体会作者的童心、童真、童趣。教学重点:把握寻月的过程,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语句的含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月光皎洁的夜晚吗?每当你看见如银盘的月亮,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呢?那么当你看到月亮时,你会想起哪些咏月的诗句或歌曲呢? 小结:由这些古诗或歌曲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月亮多被人们寄寓了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随着作家贾平凹先生一块去寻找一下月亮的踪迹,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 款款 倏忽 袅袅 酥酥 掬水 面面相觑 2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教师指导学生据此概括文章内容。 时间:中秋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 人物:奶奶、我和弟妹; 事情:盼月寻月议月。 归纳文章的重点:寻月亮。三、研读课文。 1本文按照“盼月寻月议月”的顺序来写月亮运行之迹。我们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作者详写的是寻月。作者们是在哪里寻月的呢?月亮每时每刻都有什么变化呢?其中孩子们在寻月过程中情绪有什么变化?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内容说一说。学生讨论,在老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地点:镜中 院内 杯中 河中 眼中 踪迹:白道圆亏无踪迹 玉玉、银银
3、有桂树、嫦娥 一人一月,月亮入心 哪一处水里都有 处处都有 哪个人眼瞳里都有 心情:惊喜高兴紧张失望 羡慕、嫉妒、争执 高兴 幸福 满足2作者写月亮,为什么要写镜子、写杯子、写院子、写小河,怎么不直接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呢?作者这里用的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化实为虚。写月迹,就怕写得太空灵。作者很巧妙地避过了这一点。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凭借穿衣镜、院子、酒杯、河水、眼睛这一个又一个实体,空灵的月亮、月光、月色、月影,便一一呈现出了实实在在的月迹,也写出了孩子们起伏变化的心情。 3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
4、足了”,这是为什么? 明确: 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启发:孩子们做了哪些事情或经历了什么后,最后得到满足呢?) 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教师小结: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月 迹地点 踪迹 心情 镜中 白道圆亏无踪迹 惊喜高兴紧张失望 院内 玉玉、银银有桂树、嫦娥 羡慕、嫉妒、争执 杯中 一人一月,月
5、亮入心 高兴 河中 哪一处水里都有 处处都有 幸福眼中 哪个人眼瞳里都有 满足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以及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纯真愿望。2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纯真愿望。教学重点:文中奶奶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孩子心中的月亮和孩童特点的语言。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步骤一、检查复习。二、分析课文。1大家先看看第6段至第22段这一部分。 找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奶奶、孩子们、我的旁白) 师:作者写桂树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写桂树,感觉月宫中的桂树和自己身后的桂树重叠到了一起,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意境,体验到了一种美的愉悦。
6、师:作者为什么要写嫦娥是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明确:文章将三妹比做嫦娥,将凡俗与神幻融为一体,使月亮美得实在,使人美得神妙。 师:“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大家为什么要争论? 明确:都希望月亮属于自己,说明人人都追求美好事物,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份美丽,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 2齐读最后一部分(31-36),说说月亮在孩子眼里究竟是什么? 例:“月亮是我所要的。” “月亮是个好。” “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思考:这三种说法各有特色,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弟弟、妹妹的回答含着喜爱,赞美,热烈渴望之情。稚气的语言,显得纯朴而又诚挚。“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
7、天空上的印章吗?”很有诗意的回答,运用比喻的修辞,长天为纸月为印,形象贴切,表明天空是我们的作品,天空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是天空的主人,我们拥有天空,我们拥有宇宙。三、合作交流1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分析,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2孩子的心是一块净土,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整篇文章让我们觉得未经成人污染的童稚的可爱。这不由得使我们想到如何引导孩子发展自己。作者就在文中塑造了这样一个形象奶奶。读读有关的句子,说说奶奶是什么样的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奶奶了解童心,自身对生活也充满了热情,可以说是童心未泯;奶奶又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四、小结:童趣是活泼美妙的,是纯洁天真的。作者这篇文章把童真童趣写得很鲜活,同时又很好地传达了要不断追求的主旨。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未来属于你们。如果你们受到这篇课文启发,不断地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追求理想与未知的世界,那么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五、作业1完成作业纸2预习三颗枸杞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