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分析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经典的小品散文。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我们发现这一类的文学作品比其它类型的文章更受学生的欢迎。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是新课标在阅读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一项具体而又重要的内容。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学生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鉴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要解决以下二个方面任务:1. 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这篇散文优美的语言,通过品味语言之“门”去叩开作者情感的心扉,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2. 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研读课文,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继续关注老舍的相关作品,关注“人与
2、自然”的主题。二、学情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散文,我们上课时面对的将是一群已有一定的阅读经验但尚处在感性认识阶段的十二、三岁的孩子。备课时应考虑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的平衡,美文须美读,品味语言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作深入的探究。在设计教学时还应考虑阅读的延续性,要以济南的冬天为中心链接老舍的相关作品。三、教学目标1. 以“读”引“赏”,以“赏”促“读”,“读”、“赏”结合,通过品味老舍散文语言人性化的特色来赏析散文,感受济南冬天的独特风韵。2. 感悟老舍对自然、对美的热爱和尊重;思考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意义。四、
3、课前准备1. 分发背景资料北京作家老舍的济南情缘,鼓励学生利用上网,进图书馆等其它渠道收集有关于老舍的相关资料。2. 建议学生多读课文,用心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引语同学们,你们可能不太了解济南吧,那么老师先送一把能帮助你们走进济南的钥匙,这是一副对联,上联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下联是“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人称这副对联是他们城市的“名片”。2、多媒体展示(配合教师介绍)对联里的“半城湖”是指景色秀丽的大明湖,它是由“泉城”700多处天然涌泉汇流而成。同学们请看,春天的大明湖绿柳飘拂,清水碧波;夏日湖上荷花映日,分外艳丽。大明湖周围的千佛山、玉峰山、灵
4、岩寺云山等小山把济南拥在怀里,构成了“一城山色”的景观。同学们再看秋日的千佛山,那漫山遍野如撒黄金的千佛野菊,还有丹枫,把那千佛山装扮得简直就是一幅天然大画(以上均由多媒体展示)。可以说,济南的春、夏、秋三季美得能吸引人的眼球,但这是用色彩作的画;今天,我们学习济南的冬天,就来看看这个“北中国的冬天”是否也美得像一幅画?我们还要感受老舍先生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冬天的济南。(二)范读课文(配乐),走进文本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要求教师用深情的朗读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不要对他们提任何要求,让他们在相对轻松的心境下实现和课文的对话,并激发起朗读课文的欲望。(三)品味语言,赏析内容 1、教师启发:通过听读,
5、你们说说老舍先生带我们欣赏了济南的哪些风景?(山、水、雪、阳光),有山、有水,冬天有雪、有暖阳的城市可谓不少,济南的冬天是否还有其独特的魅力,请你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阅读课文,更近地去欣赏济南的山山水水,并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征的词语。2、自主阅读3、找准妙点,引出话题学生反馈通过阅读感悟到的能概括济南冬天特征的词语。(温情、慈善、秀气)抓住“慈善”,引发思考:“慈善”这个词一般是用来形容人的性情状貌,作者却用它来形容济南的冬天,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悟到济南冬天“慈善”的特点?学生品味可通过这两个语句品味: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
6、们唤醒。”作者用“晒着阳光”、“睡着”、“唤醒”这样的字眼,不仅写出了济南无风、响晴的天气特征,而且还能让人自然地联想到晒着冬阳的慵懒的老人,语言富有神韵。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在作者的眼里,小山就像是一个慈祥的母亲,用自己宽阔的胸怀为济南城营造了安宁的氛围。说明要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读出语句所营造的氛围,使朗读与内容有机地交融在一起。4、深入探究这两句话的描述对象都和“济南城”有关,我们在感悟的时候很自然地把它联想成是老人或是婴孩,为什么不可以是青年?说明这个问题的设计鼓励学生对文本的内涵作深入
7、的挖掘,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必要时可相机点拨。5、教师感悟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济南是有生命的活体,这里的山是慈善的,这里的城是安适的,这是因为老舍先生把景当人来看,对景物进行人性化的描写(多媒体展示),所以才让人觉得这山有多么地可爱,这城又是多么地亲切!(四)围绕主题,深入赏析1、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已经感受了山的慈善和城的安适,那么我们能否从文中领略到冬天的济南更为多姿的风采呢?2、学生赏析:(注:在学生自主赏析的基础上,可围绕以下几个语句重点赏析)a、“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的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为了对学生更好地讲清日本看护妇的神韵,可通
8、过多媒体展示日本看护妇的图片,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徐志摩的新诗沙扬娜拉一首。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在欣赏了小雪秀美的风姿基础上,再通过“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这句话,更加表现了小雪是多么地富有人情味。人性化的描写由此也可窥一斑。c、“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换字法来感悟水的精神:为什么不可以把“水也不忍得冻上”改成“水也无法冻上”?“不忍得”这个词是如此地富有人情味,它不仅使水富有了灵气,而且赋予了济南冬天的水以爱心,以温柔的秉性,读罢不禁令人莞尔一笑,不得不感叹作者的匠心独运
9、。说明在“对景物进行人性化的描写”这个主题的统照下,有意识地选择语言来感悟作者的情感,对语言的赏析应有新意、有深度,要加强朗读指导,朗读一定要结合“人性化”的语言特色,读出语句所营造的氛围。3、课外拓展多媒体展示老舍在想北平里的一句话:“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菜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通过这句话告诉学生对景物进行人物化的描写不仅仅是济南的冬天的专利,它可以说是老舍写景散文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个共同特色。(五)感悟思想,美读课文(片断)1、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用人性化的语言来描写济南的冬天,从中寄寓了作者怎样
10、的思想情感?2、学生感悟3、学生美读课文(片断)说明教师范读课文,创设美的氛围;学生试读语句,深化文本内涵;最后师生美读课文(片断),结束课堂教学。整堂语文课书声琅琅,洋溢着活力、充满了美感,也定能和学生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六)另辟蹊径,课后探究艺术是相通的,比如有人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很多人读了济南的冬天后都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济南的冬天简直就是一幅山水画,请同学们课后探究: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哪些特色?说明济南的冬天美得像一幅山水画,但赏析“绘画美”的艺术特色对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放在课后探究,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保证了教学的高效性。附板书:
11、山慈善城安适济南的冬天 雪柔美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水温和 背景资料:北京作家老舍的济南情缘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写了一辈子北京,他最有名的作品:长篇小说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巧得很,全都是写北京的。不过,还有一个地方与老舍先生挺有缘,那就是济南。老舍先生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山东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使他迷恋;此外老舍先生喜欢山东的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七年他和夫人胡絜青从相知、相恋到结婚、生子,日子过得美好而充实,因此老舍称山东为他的“第二故乡”。而他在散文领域里的一些精品,如一些印象、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赏、五月的青岛都是直接描写山东的风景名胜的。济南的冬天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的第五节,全文共七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的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相关链接: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选自志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