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下册 18《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88477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18《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8《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8《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8《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8《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字、词以及一千零一夜的相关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自读课文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增强学生感悟道理、品味语言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的情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线索,体会渔夫怎样战胜魔鬼的。2.理解与运用本课新词。教学难点:1.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2.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工具】多媒体【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碰到令人恐怖的东西时会怎么办,是不是

2、吓傻了呢?有一个渔夫,他碰到一个吃人的魔鬼,差一点被吃掉了。可后来他居然把这个魔鬼战胜了,大家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渔夫的故事吧。二、了解民间故事和一千零一夜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它们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可分5类,即: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许多优美的民间故事,像广为流传的孟姜女的传说,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其他三大著名故事

3、是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再如燕昭王筑黄金台等故事,早已载入史册。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古代民间口头创作的丰碑,也是一部流行世界各国的脍炙人口的作品。我国旧译为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的初稿是由十世纪伊拉克文人哲海什雅里收集整理的。他以一本古老的波斯故事赫左尔艾夫萨乃(即一千个故事)为蓝本,并邀请民间说书艺人记录他们认为最优美的民间故事。但哲海什雅里只收集了四百夜的故事,没有完成一千零一夜的编辑工作就去世了。后来,各地说书艺人不断地对故事进行增补、加工。大约到十四世纪,一千零一夜才最后定型。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阿拉伯地区流传开来。一千零一夜以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给国王讲故事,作为结构线索。其中

4、包括众多的民间故事、童话、寓言,以及名人轶事、诗歌、格言等。山鲁佐德姐妹给国王讲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但并没有一千零一个故事。如果不包括故事中的故事的话,根据1927年贝鲁特出版的五卷本的统计,只有134个故事。不过,这些故事篇幅都较长。作品以鲜艳的色彩真实地反映了中古时代阿拉伯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和宗教信仰,以及多姿多态的风土人情等。高尔基认为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宏伟的巨著中,一千零一夜是“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注音锡x 撬qio 魔m 耸sng 桅wi 吻wn撬(qio)去 啰唆(su) 挪(nu)弥(m)漫 丑陋(lu) 宝藏(zng) 抡(ln)起 作揖(

5、y) 张牙舞爪(zho)2、解词:【照例】按照惯例。【喜笑颜开】心情愉快,满脸笑容。【弥(m)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无恶不作】没有哪样坏事不干,形容人极坏。【宝藏】储藏的珍宝或财富,也指矿产。注意藏,不读cng。【啰唆】(言语)繁复。本文采用前一个意思。也作啰嗦。【口吻】说话时的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口气。3、词义辨析【巨大】【庞大】庞大:(形体、组织或数量等)很大。“庞大”与“巨大”两个词都是用来形容事物的规模、数量等很大。但两个词也存在细微的区别:“巨大”一般不包含评价和褒贬,而“庞大”则往往指过大或大而无当,包含了对

6、所形容的事物的贬斥。例如本文中形容魔鬼的身躯,第一次用“巨大”,第二次用“庞大”,因为第二次时渔夫已经知道魔鬼要杀他,对魔鬼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变化。【无耻】卑鄙无耻:不顾羞耻;不知羞耻。“无耻”和“卑鄙”都是形容人的品行和言行的贬义词。但“无耻”侧重于人的言行的性质,而“卑鄙”则侧重于个性和手段。4、本文段落层次。1)、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四、研读课文1、初探魔鬼形象:每组发一张白纸,大家商量一下,请小组中画画高手,用简单

7、的几笔勾画一下同学们心目中的魔鬼形象,由组长展示成果,并简单说说魔鬼是怎么样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渔夫的故事里也有一个可怕的魔鬼。现在,让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个可怕的魔鬼。(1)由教师朗读课文第三段。(2)翻开书110页学生齐读第三段。(3)将书合上检测记忆力。板书:魔鬼:奇形怪状、丑陋凶恶(4)仿写:仿照以上描述,你也写一段恐怖的人物形象。 2、深探魔鬼本质:课文中的魔鬼和同学们心目中的魔鬼一样,可怕凶恶。可是我们仅仅只从魔鬼的外形来认识魔鬼是不全面的,下面我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认识魔鬼的本来面目。 结合注解,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研读课文1-22小节,谈谈你对魔鬼的新的认识,并能在课

8、文中找依据,特别是从课文渔夫与魔鬼的对话中看魔鬼的本来面目。 先小组内讨论交流,由组长执笔整理,再在班级里交流。板书:凶残狡猾卑鄙愚蠢 3、再探伏魔方法:魔鬼是十分的凶残狡猾的,那么这场渔夫与魔鬼的斗争,结局会如何呢? 指名朗读课文15-24小节,其他同学看课文,然后说说渔夫是怎样战胜魔鬼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势力。对像魔鬼那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决不能心慈手软。)教师板书:正能压邪。4、谨记故事,学会做人:假如在生活中你也遇到了像魔鬼那样的恩将仇报的恶人,你会如何对待?现实生活中你是否很在意对别人感恩,说一说,你是如何做的?5、奇思妙想,故事新编:课文

9、的结局编得很精彩,但我觉得同学们很聪明,创新能力很强 ,完全有可能编一个同样精彩,和课文不同的故事结尾。请每个小组同学紧接着15小节开始,根据民间故事情节曲折,想象丰富的特点,大胆想象,给故事另外编一个合乎情理的结尾,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由组长展示小组设计成果,并说明理由。 同学们能不能就刚才几位同学的设计比较一下,看哪个结尾好,哪个更合乎故事情节的发展,请试作评价。五、分析人物形象1、分角色朗读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来分析其性格特点。2、指名回答,教师点拨,择要板书:诚实善良机智勇敢;凶残狡猾卑鄙愚蠢。3、小结并过渡:刚才我们主要是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文除了对话描

10、写之外,还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4、稍作思考,指名回答:对渔夫有心理描写,对魔鬼有外貌描写。5、指名朗读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1)喜悦好奇的心理,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2)写出渔夫思想的转化,这时他已清醒地认识到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魔鬼,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这处心理描写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它深刻地揭示了渔夫之所以能战胜魔鬼的根本原因,也使故事情节发生了180度转折,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6、分析外貌描写的作用。指名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师生对口朗读(老师读本体,学生读比喻词和喻体);分析作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魔鬼面目的凶恶。7、小结: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

11、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渔夫;运用对话描写和外貌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魔鬼。人物性格鲜明。过渡:民间故事的第三个特点是“语言口语化”,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六、分析语言特色指名举例说明。过渡:课文以完整的故事情节,用口语化的语言,叙述了渔夫机智地战胜魔鬼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里面,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作者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七、分析“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艺术特色1、讨论后指名回答:课文所写的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2、教师小结: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

12、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板书:正义,邪恶。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恶丑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的胜利则寄寓着劳动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过渡:那么这个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具体指什么呢?也就是说,最后的胜利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八、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邪恶并不可怕,只要有智慧,就可以战胜邪恶。智慧的获得,无非两条途径:一是刻苦努力的学习,二是勤于动脑。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学到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即使遇上了邪恶的敌人,也不用畏惧。同时也让我们明白,知恩必报是

13、一条人生之准则,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最后祝大家都拥有一颗智慧的头脑、感恩的心灵,更祝大家在甲流肆虐之际身体健康!九、作业十、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更多的是从原来的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教会学生一种甚至是几种学习方法。教师要从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这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点,一个难点,更是一个亮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文章的内容主题,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思维方式,我在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了学生。整堂课的所有环节都紧紧地围绕着“常读常新”这个主线来构建,而且层层深入,层次感很强,既有新意,又

14、有梯度,有深度。而且在语文课堂上,应该真正地回归到文本,这堂课的分析提炼不是空泛的,是很扎实的,强调了语言的品读,如对朗读重音和语气的指导就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体验,对人物描写的细致揣摩又在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分析的鉴赏方法。文章的学习尊重了学生认识和理解的过程,能打开学生思维通道,还能准确把握教学的动态过程,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相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交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钥匙,升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使他们体会到经典名著的常读常新,激发阅读兴趣,也了解说真话,特别是在是非颠倒的环境中说真话是多么需要勇气,又是多么伟大。总之,我认为,在这堂课中,学生、课文、教师三者能平等对话,合作交流,收获当不止在课内。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