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就在我身边教学设计一、学教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开展创新活动的有效做法,能够结合实际认识青少年勇于创新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创新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学会用身边事例判断青少年的创新能力,说明生活中创新的表现,能够结合案例分析表述青少年创新能力优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案例描述与自主陈述,学会综合分析个案,逐步建立全面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活动,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从自身出发,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二、学教内容本课选自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3 让青春绽放”第二课时“勇于创新”,属于新授课教学内容;相对应的课程标准是:一、成长中的我 1.6 主动
2、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学习内容:认识到创新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够结合青少年成长的实际情况理解勇于创新的重要条件与一般途径;在上述基础上举例说明我们身边的创新实践。 学情分析:对学情的分析要基于两个角度1.学习前的知识准备:首先七年级学生尚未系统接触过创新的知识,没有专门思考创新对于自身而言的条件或方法,因此需要在教学前予以任务布置;其次注重“从实践中发掘”,对学生利用学习、生活知识表述要求较高。2.学习前的心理预期:从内容上看,创新是学生乐于参与、关注的领域,素材广泛,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氛围;谈及青少年参与创新的条件,符合学生认
3、知心理,可以形成交流探讨过程。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青少年参与创新活动的有利条件及应用七年级学生对行为认识是粗浅、零散的,而创新能力的认识则是系统、多元的;本课的重点立足于青少年自身创新条件的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对全面的思维意识,联系实际生活,进一步关注实践应用。教学难点:能够举例说明我们身边的创新行为并加以简要分析对创新行为的列举,是为了引导学生从知识学习转移到社会生活认知上,拓展学习视野;对行为的分析则进一步加深学生理性认知,强化思维要求。四、教学课型新授课,在呈现方式上采用设问驱动教学方式,即教师以学生认知特点为前提,设置问题,提供情境,组织并诱导学生以任务为课堂教学中心环
4、节,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模式,使学习者调动思维以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同时辅以微视频。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学习任务单、希沃授课助手软件七、教学流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课前准备布置课本阅读任务:P4950,下发学习任务单。学生阅读课本,划出重点内容。课前预习,解决自主学习内容课堂导入师: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新知识,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在看的过程中,思考这一个问题:视频给我们带来哪些感悟?(播放视频:校园小窍门)(诱导)询问学生有哪些感悟。引入“创新”话题。学生观看视频。回答1:我们身边的工具也可以大有用途呀。回答2:我们要开动创新思维,方便我们的生活。形象
5、简明的视频展示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开启学习之门。 探询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初步了解学生反应。课题引入:我们身边的创新认识创新师:既然说“创新”,那创新是什么呢?活动:我来当“裁判”这些是创新的表现吗?A. 1685年,牛顿首先提出“万有引力”一词B. 七年2班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研讨问题C. 某厂家研制的可转向的插头D. 某校六年级学生发明的“可阅读的理发布”教师询问选择的理由,并提出问题:创新应该具有哪些特征?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展示简要的创新特征:前人未提及的、未发现的是有形的物质,也可以是想法和观点对社会、生活有一定价值的既可能是大范围,也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回答:创新就是发明新的东西,创造别人
6、没有创造过的东西。学生回答多应该为C、D项,预判部分学生认为A项也属于创新。在理由上,部分学生认为新的观点也可以成为创新的表现。学生自由回答,不拘一格。学生根据教师呈现的内容,认真阅读并回忆之前的选项,潜心理解。 定义了解在于逐步引入,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多样化,提高理性认识。 采用素材判断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更加生动形象。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刻意说明创新定义,突出特征以便于学生理解和区分,符合学生认知实际。 从“大范围”到“我们身边”,意指承上启下,引入案例。理解创新能力师:刚才我们看到有一位小学生的发明,我们一起来了解他是如何实现创新的吧。案例展示:“可阅读的理发布”专利以1万元转
7、让并批量生产某市当地小学六年级3班的任浩楠讲述了这个“灵光一现”的发明。“每次去理发,看到坐等在理发椅上的人都很无聊,我就想能不能发明一件新型理发围布,让人们在等待时,能够看杂志玩手机。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就开始查阅资料,琢磨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去年底的一个下雨天,同学随手把雨衣放在教室一角,这个不经意的动作,让我突然有了灵感:能不能把透明雨衣移植到理发围布上呢?剪出个大方框然后装上透明塑料薄膜,理发时就可通过“透明视窗”看杂志玩手机。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妈妈,妈妈觉得想法挺不错,与理发店人员说起并尝试,结果这件理发围布经客人试用后,反映还真不错。”提问:结合小故事,说一说任浩楠为什么能够发明成功呢?
8、学生活动要求:阅读材料,将有助于任浩楠实现发明创造的关键语句用线划出来,然后在任务单上的方框内进行填写;如果在活动过程中有困难,可以与同桌进行沟通。 学生进行思考、划线和撰写活动。利用当地一则学生案例,既符合七年级学生心理认知,也能够紧扣“我们身边”,效果远比高大上的名人事例更合适。设置任务,细化任务要求,通过划线和概括提高学生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行为实施上可以激发学生的认同感,提高教学实效。活动中的合作与表述能够激发学生思维,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师用希沃授课助手将典型学生答案拍照并呈现在投影仪上,组织学生自讲自评。教师通过引导和学生解说,陈述创新能力的四个方面的特征:1. 擅长观察周
9、围事物2. 擅长思考事物特征3. 擅长想象有趣的事物4. 擅长积累丰富的知识教师在学生讲解后标示四个关键词:观察、思考、想象、积累。要求学生结合四个关键词评价自我或同学。教师追问:这些创新能力的特征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帮助呢?接下来我们各小组比一比,看今天哪一小组表现最出色。小组比赛活动:内容:思考(观察、想象、积累)能让我“我”规则: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关键词,说出一点后,下一小组接着说,五秒钟内无法回答则被淘汰,直至决出优胜组。前后表述不能重复。现在有一分钟的准备时间。 学生活动后,教师提出:我们在比赛中发现了什么吗?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表述任浩楠发明创新的原因,并读出划线部分,表明理由。例:擅长
10、观察周围事物在理发店观察顾客,在教室中观察到雨衣等情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说出四个方面特征。学生根据四个关键词简要评价自己或同学。学生开始着手准备,积极参与。例:思考让我冷静观察生活,获取更多知识;想象让我开拓视野,注意观察生活等。各组相互竞赛,表述迅速清晰。学生认识到:创新能力能够给我们生活、学习带来莫大帮助;而且不同的创新能力特征也是相互联系、共同促进的。希沃授课助手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课堂交流和远距离操作。学生自讲自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从文本中概括创新特征,从具体延伸至抽象认知,促进学生思维提升。小组比赛既帮助学生了解创新的作用,更在于采用灵活形式激发课堂参与氛围,符合七年级学生心理需
11、求和表现欲望。综述部分内容则在于认识到创新能力的特征之间也是相互关联、共同促进的,提升学生综合思维。创新实践尝试师:说了这么多创新的知识,我们一起来小试牛刀吧。布置小任务:我的小任务:仿照示例,说说我们身边创新的事例吧。创新领域创新内容介绍用途与价值是否用于实践日常生活可阅读的理发布在理发等待时方便阅读是活动要求:根据示例填写表格,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伴交流。从定义认识到案例分析,再到归纳特征,最后采用具体实践在展示“身边的创新”,前后呼应,也从学生实际出发,体现思品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与人文性。教师在学生大致完成后,利用希沃授课助手拍照演示,由学生对自己的创新实例进行解说。教师追问:你身边创
12、新的事例灵感来源是什么(创新动机)?师:除了要有仔细的观察、认真的思考、知识的积累和开放的想象,青少年的创新还需要有哪些推动的因素吗?呈现“航海家哥伦布与鸡蛋的故事”,问:从故事中,我知道创新还需要什么?教师口述和演示: 有时候听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不错的最重要的是,付诸于实践,让创新有价值师:创新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大胆积极参与创新活动,让我的生活更加美好。学生解说自己的创新内容。根据教师追问,学生简要陈述自己创新设计的动机。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进行创新所需要的其他因素。也可根据教师呈现的图片,来表述因素。理解敢于突破传统,大胆想象和实践的现实价值。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认识到相互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作用
13、,认识到创新行为要积极付诸于实践等。说明创新动机及其他推动因素,将学习内容进一步延伸,激发学生更广阔思维;同时将合作与交流、付诸实践等重要因素也加以讲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认知能力,不拘泥于课本。课堂练习考一考:1.以下事件属于创新行为的是( )林悦提议设立班级“行为积分制”;王萌利用伸缩杆发明了高位摘果器;许志获得科学竞赛一等奖;吴欣写了一篇优美的穿越剧小说。 A. B. C. D.2.青少年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其表现不包括( ) A.复杂多样的青春个性 B.逐步增强的观察思考能力 C.充满想象的思维意识 D.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个问题属于实践类的,一个属于特征辨析类,给学生初步认识即可。课堂归纳
14、、综述解说顺序:“创新”源于我们的世界与生活如何实现创新:认真地过程、细心地思考、发挥想象力、积累丰富知识(这就是我们青少年创新的态度)我们要将创新“付诸于实践”简要回顾课堂教学流程,架构本课体系。重心在青少年具有创新的哪些重要能力品质。作业布置课后作业:1.请为家庭生活构思一项体现创新的做法并写下来。 2.请将在课堂上列举的创新事例加以完善修改,尝试在实践中实施开展,并记录过程,说明自己的创新感受。 家庭生活中的创新目的在于体现“身边的创新”;完善课堂事例,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深化学习认识。六、教学板书 创新就在我身边 1. 认识创新2.青少年的参与创新的优势(特征) 观察思考想象积累3.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