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 《梁思成的故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87184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梁思成的故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梁思成的故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梁思成的故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梁思成的故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梁思成的故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梁思成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2、 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3、 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学法引导】: 预习中强调课文朗读,反复朗读。特别是重点段落,在段落朗读中感悟梁思成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叙述中的“议论”。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应重视对重点词语的分析,强调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 有关梁思成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

2、就是一个奇迹。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二) 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1976年底到湖北省油泵嘴厂子弟中学任教员。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其中秋

3、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三) 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

4、尚纪念堂。(四)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 勘查(kn) 巍峨(wi) 黯淡(n) 耸立(sng) 锈蚀(sh) 逻辑(luj) 轩昂(xun) 惋惜(wn) 叹为观止 钦佩(qin) 灰飞烟灭 壮硕(shuo) (五)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六)互动学习,思考下列问题:互动1: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明确:相似之处:1、都是表现当代学者的精神风貌(境界);2、都以叙述主人公的事迹为主。 不同之处:涂元季氏钱老的秘书,与钱老朝夕相处,应该说对钱老的言谈举止,声音笑貌很熟悉,但涂元季侧重写事情本身,少有肖像、行动描写,很少用华丽的形容来抒情。李辉与梁思成并没有多少交

5、往,作者构思此文时,梁启超已过世21年,作者不可能与林梁思成有直接交往,但却写得比涂元季精彩。李辉是作家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记叙描写,而且是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文章除了诗意的抒情、智慧的评书、饱含热情构成了一种解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互动2:如何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明确:1)这是一种抒情的、诗意的语言。强调他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这个世纪才有,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梁思成了;另一方面个也是对历史富有智慧的思考,是一种情致交融的写法。 2)表达了对重视人类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的肯定,对梁思成的思想精神的赞赏,对梁思成故事的时代的令人遗憾的感叹。具体见教参。互动

6、3:作者刻画了梁思成的几件事?具体概括一下。 明确:两件事:梁思成六十年前考察应县古塔;梁思成保护奈良古城。互动4:六十年前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作者没有亲历却写得生动传神,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法? 明确:1)从自己身临古塔的情景展开历史的想象; 2)主观想象缺乏可信度,作者用当事人的回忆弥补不足; 3)作者不光叙事、抒情,还有智慧的思索,作者的议论“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肯定梁思成考察的意义; 4)作者除了想象、抒情、思考还想要表现梁思成的内心,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对于作者无法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作者采取和旅游者心情来对比:旅游者眼中的古迹只是一些不同的建筑物,梁思成首先

7、把这些建筑看成有生命的(“一砖一瓦,一根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其次他把自己的生命与古迹结合为一个整体(“他绝不是对象融为一体了”)互动5:作者写完了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的事后,又写了梁思成保护奈良古城的事,作者为什么说“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 明确:作者在写这件事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做这件事的不平凡之处:一是国耻,日本侵略者为祖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二是家恨,妻子的弟弟牺牲于对日空战。这从反面着笔。正面的笔墨则是对于梁思成的思想境界的概括。古建筑是“民族的象征”,但是,又不仅仅是属于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是不可再生的。正是因为这样“理性战胜了仇恨”,国耻、家仇就不能不退居其次了。教

8、师讲解: 梁思成作为建筑历史学家其精神境界深邃,鲜明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至此作者还不满足,最后又加上一段:听说河北宝坻一座辽代古庙被拆除,他无奈地感叹:“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这完全是诗的话语,这样文意更隽永。互动6:那么你如何理解“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明确:从表面来看这是调侃自己的顽固,实际上却说出了自己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也暗示着自己不妥协。互动7:作者没有亲眼见梁思成的所作所为,所以许多地方用到了想象的手法,但是我们并不觉得虚假,都和作者一样“相信他是真的。”这是为什么? 明确: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生活真实和主人公思想逻辑的合理联想、想象;即使梁思成的言行有更多的虚构,也因符合主人公

9、的思想逻辑和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觉得应该是这样。 这种前提下,文中联想、想象那些细节就会历历在目,也很有生活的真实性,即使主人公的言行虚构的成分多,也因其符合主人公的思想逻辑以及文章着重讲的现代建筑思想的灵魂,所写出的梁思成保护文化遗产的精神、胆识符合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居的应该是这样。(七)小结全文: 本文赞赏拥有“建筑灵魂”、富有胆识、执着保护文化遗产的梁思成的精神思想,肯定了重视人类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时代,感叹该时代子阿保护文化遗产上任存的遗憾。(八)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 1、从正反、侧面多角度刻画梁思成这一形象。 正面:梁思成登山西应县木塔的情形。 侧面:通过别人的认识来写。 2、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梁思成的敬佩之情。 如: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3、文章多用短句、独句段,表意明确,起到强调作用。 (九)、课堂练习: 1、讨论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2、完成同步练习五、七、八。(十)、课外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