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一、教材分析本框的地位和作用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是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十二课第二部分的内容。 本单元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考试热点。和上一课时感受大自然之美形成鲜明对比,本课时重点讲授人与大自然之间出现的种种不和谐之音,大自然面临种种威胁,如物种减少、自然景观遭破坏等等,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忧患意识,提高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觉性。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果说上一课时是正面引导学生与大自然友好和谐相处,那么本课时则是从反面警示学生:若是人类肆无忌惮地践踏自然,将会危及人类自身
2、。唤醒全人类特别是青少年对生态的觉醒,帮助学生树立一种崭新的自然观,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物种减少和自然景观遭破坏的状况、原因、危害,知道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懂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自身做起,珍爱和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提高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意识和对自然环境的忧患意识,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价值观,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破坏行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3、理解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及其原因。教学难点:懂得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出生、成长的环境是比较优越的,对自然界的物种,自然环境遭人为破坏的情况了解甚少。通过本节内容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觉悟及相应的道德习惯,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让他们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落实环保行动。三、教学方法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主要采取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情境中体验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提高认知、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4、1)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3)情境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4)讨论、归纳法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整堂课后的所想所感进行讨论、归纳,达成思想上的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1)学生准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社会调查或搜集文字、音像等相关资料,以备合作探究。(2)教师准备:充分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引用生活中典
5、型案例、背景资料、社会话题、照片图片等,制作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更加充实的学习情境。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导入(问题导入)创设“大自然告急”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滥捕滥杀”文字、图片;“滥砍滥伐”图片、文字;“环境污染”文字、图片;“土地荒漠化”文字、图片。教师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悟?学生看图片、谈感悟,导入新课。情境体验体验“公益广告:最后一片树叶”、森林变成十字架的图片及鸟类陈列馆的故事。 学生体验、思考。新知探究通过“公益广告:最后一片树叶”、森林变成十字架的图片及鸟类陈列馆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探究。教师提问:通过这两个情境故事,你得到了什么
6、启示?多媒体展示:善待生灵,保护自然界的生命。爱护小鸟,做大自然的朋友。一、自然物种在减少想一想:1 导致大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有哪些?2 物种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导致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1 自然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 自然灾害(火山地震,不可抗拒)3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掠夺利用)物种减少的影响:1 破坏生态平衡2 危及人类自身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教师提问:1 我的认识:2 启示:例1:张家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张家界武陵源景区的百龙电梯已于2003年8月8日“恢复正常运行”。电梯垂直高差335米,运行高度313米,由156米山体内竖井和171米贴山钢结构井架等组成。“电梯2
7、002年5月试运行,试运行后,国内许多媒体认为其破坏了武陵源区的和谐。由于各界反对意见太多,2002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电梯被“叫停”。目前,关于天梯的争议仍在进行中。例2:无极剧组破坏香格里拉教师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事例?这种行为合适吗?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教师总结:1 我的认识:(1)自然景观是大自然和祖先馈赠给我们的宝贵遗产。(2)我国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比较严重。(3)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旅游业无异于饮鸩止渴。2 启示:实施可持续发展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教师提问:1 什么是环境问题?(或环境问题的成因?)2 环境问题的危害?3 面对
8、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的对策是什么?图片举例:环境状况糟糕的一些图片文字举例:20世纪重大公害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该事件中,5天内死亡4000人,历年共发生12起,死亡近万人。起因是居民取暖燃煤中含硫量高,排出大量的SO2和烟尘,又遇逆温天气而形成。日本富山事件:水污染,中毒,疼痛病。截止1991年3月,有此公害病患者129人,其中死亡116人,患者全身骨痛难忍,直至死亡。教师总结:世界性环境问题:原始森林快速消失土地沙漠化严重淡水资源缺乏水资源污染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土地沙漠化严重强沙尘暴天气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大气污染严重注:教师要引导学生直面实践生活、学习中的事件。
9、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并作具体回答,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结合课本知识。心灵感悟多媒体展示:人与大自然之间出现了种种不和谐之音。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唯一家园,要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学生细细阅读、用心感悟。行为提升争做环保小卫士多媒体展示要求:在校外遇到有人打鸟,你会怎么做?见到好朋友在校园里随手扔垃圾,你会怎么做?在长城上看到有人乱刻乱画,你会怎么做?在饭店吃饭发现被屠宰的野生动物,你会怎么做?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并可列举“争做环保小卫士”的其他事例。六、课堂小结七、当堂达标1、单项选择题:一天李华家的院子里落下了一只受伤的白天鹅,一家人喜出望外,纷纷说出自己的处理意见,
10、你认为最合理的做法是( )A奶奶觉得既然是天上掉下来的,就应该让大家美餐一顿B爷爷坚持到集市上卖掉C爸爸妈妈提出先给白天鹅治好伤,然后放回大自然D李华想在家中养起来,让小朋友们前来观赏2、探究活动题:下面是一份动物的死亡档案。有些动物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再见到了,而另外一些动物正在死亡的边缘挣扎。1937年巴厘虎灭绝,原生活在印度巴厘岛 1942红鸭灭绝,原生活在印度1947年普氏野马在中国境内灭绝 1948年袋狼灭绝,原生活于澳洲1964年冠麻鸭灭绝,原生活在亚洲 1972年爪哇虎灭绝雪豹:野外生存10002000只 白暨豚;不超过1000只扬子鳄:不超过1500只 大熊猫:野外生存有1000只
11、左右滇金丝猴:野外生存1000只左右 白眉长臂猿:中国野生量仅5070只(1)你认为这里的原因有哪些?请列举几个。(2)你认为应该要怎么做才能延缓物种灭绝?八、教学评价成功之处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由此为基础进行情感的升华,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进行国情教育、保护环境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采用合作探究、讨论、启发等方法。存在的问题在质疑、释疑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简单而又重复,不能提出有价的问题,教师还需要探索研究,培养学生深入观察、思考的能力,以提出较为深刻的问题来。当堂达标答案:1、C 2、(1)自然历史因素;人为因素等(2)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爱护动植物,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