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82805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送东阳马生序(一)课题送东阳马生序(一)授课人教学目标1、 通过“走趋行”的解释,说出宋濂刻苦求学的经历。2、 通过“嗜慕乐”的析字,探究宋濂性格。3、 理解序的文体特点。课前准备课前预习1、 朗读课文三遍,熟读页下注释,结合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内容。2、 阅读相关资料,完成学案课前学习。板块教师活动的问题串设计学生活动串设计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故事导入1、 请同学们讲“画荻教子”的故事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今天我们学习宋

2、濂勤奋苦读的故事。2、走近作者 宋濂三借史记的故事1、学生用现代文讲故事2、由学生根据课前准备介绍,教师适当补充)明确:欧阳修勤奋苦读的故事,母亲教子有方。引导学生了解宋濂。“走趋行”理清情节脉络 1. 汉字构造独特,许多汉字见形知意,甚至是一幅逼真的画面,一个生动的场景,在文言文学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在还书时强调“走送之”,有人认为这是多余的,不如改成“即送之”简洁明了?(1)“走”字解析 (2)与现代汉语走有何不同?(3)走中有勤,走中有信,请根据“走”的字形和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写一个宋濂还书的片段。 2、多么动人的情景,一个汉字简直就是一个镜头,一个故事,走中的

3、情味多么丰富,那么天寒地冻中支撑宋濂狂跑送书的动力是什么?请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解释“嗜”提问:能否改成“好”小结:宋濂从年幼时就喜好学习,觉得学习是一种甜美的享受。3、宋濂通过“走”等字,依次记叙了自己哪几个方面的刻苦求学的经历呢?小结:走:跃动的画面 趋:对路途遥远与求学急切的恰切反映,合乎情理。在情节上对后文的恭谨求师起到了铺垫作用。行:蹒跚缓慢的行就把“家贫”和后文“衣破食少”的情节融合在一起。说出古代的“走”与现代汉语“走”有何不同?预设:古代的走速度快;脚的部分特别形象,就像我们跑步一样,脚是腾空的。写还书的片段概括情节预设:在一个天寒地冻,呵气成冰的早晨,小宋濂迎着刺骨的寒风一路

4、跑来。“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鼻子里,嘴巴里的白气让眼睫毛挂上了一层霜,一时都有点看不清前面的路了。他用袖子抹了一把,奋力摆动起双臂,被冻得像胡萝卜一样的小手里紧紧攥着书。他迈开大步,脚不沾地的继续向前狂跑。明确:(1)幼时走送还书(2)成年趋百里叩问(3)求师行深山巨谷“嗜 慕 乐”体现人物性格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走 趋,行”是宋濂艰难求学经历的直观呈现,而情节背后人物的心理如何呢?(1)嗜:传达的不仅仅是喜欢,更是持久的向往,作者对学习的痴迷,对求知的甘之如饴。(2)慕:传神地表现出宋濂对“圣贤之道”强烈而不得已及对明贤先达的高山仰止、神往憧憬之情。(3)乐:宋濂衣食粗劣,生活

5、简朴,却不以为苦,享受知识,精神充盈,专心向学。小结:“走 趋 行”,是宋濂求学艰难的外在表现;“嗜 慕 乐”,是宋濂勤勉刻苦的内在品质。表现主题“勤且艰”1. 自由朗读2. 解读字形,分析人物的心理面对一个素未谋面的年轻后生,作者宋濂可谓是倾囊相助,前者是躬身实践的做法演示,后者是学有所成的经验之谈。“序”字入手把握文体特点过渡:宋濂深情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借此来表达什么呢?总结:“走趋行”是求学经历的叙述,“嗜慕乐”是作者的心得、经验和见地,是议论。外有做法,内有看法;外为实践,内为情理。结束:作者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于内在的精神追求是一种乐趣。古人语:“书山有路勤

6、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我们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可以领略到做学问的趣味,生活才更有价值。 学生畅谈1明确:宋濂没有一般赠语一样阿谀奉承,没有因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板起面孔说教,赠序内容真实而感人,具体而动人。叙事性、传情性是这篇赠序的特色。附:宋濂三借史记明朝初年,浙江省浦江县有个出名的藏书家叫张齐轴,他有很多书籍,远近乡里常有人找他借书看。有一天,他正在书房整理书,忽听有一少年求见。张齐轴把少年引进书房,问他前来何事?那少年很有礼貌地说:“张先生,学生叫宋濂,是郑义门村的,是来向先生借书的。”张齐轴打量一下那位少年,见他十四五岁,因外边下雨,手拿一把破

7、雨伞,身上淋湿了好多处。便问他:“你借什么书?”少年回答:史记。张齐轴听了一怔,因为近来有的人只借不还,再说这书相当贵重,而且他又不认识这位少年。就很快推托说:“你来的不巧,这书刚被一位朋友借走了,真对不起。”宋濂问:“先生,那人什么时候能还您?”张齐轴说:“那就不好说了,快了三个月,也许半年。”“那好,学生过了三个月再来看看。”三个月过去了,宋濂第二次登上张门求借。那天下着大雪,他穿一身单薄的衣服,冻得浑身发抖。张齐轴忙让他坐在身旁,又叫家人献上一杯热茶。可是当宋濂提到借史记时,他又巧妙回答说那位朋友尚未还回,让宋濂再过三个月再来看看。说完,他内心觉得不安,就转而说道:“这样吧,我这里有本乐

8、府诗集你先拿去看看。”宋濂接过乐府诗集高兴得向张先生连连躬身道谢。又过了三个月,宋濂三次到张门借史记。当时天气热的人们不敢出屋。宋濂被烈日晒得汗流浃背,张先生看到他这样子很是吃惊。但当他接过宋濂奉还的乐府诗集时,见那书用一张油纸包着,完好无损。此时张齐轴深深地受到了感动:这可是一位既诚实好学,又有坚强意志的少年啊!于是微笑着对他说:“今天你来得正好,朋友刚把书归还,你拿去看吧!”宋濂郑重地接过史记,如获至宝,再三向张先生道谢,并说好一个月奉还。张齐轴和颜悦色地说:“不要紧,你只顾看。以后,这里的书你可以尽管来拿。”经过多年苦学,宋濂终于成为一位博学多能的人才,朱元璋起义打天下,经过招贤纳士,把

9、宋濂收在身边。1358年,朱元璋聘他为五经师和太子师,洪武三年(1369年)又任宋濂为元史撰修总裁,他和刘伯温一起,为明朝的兴起和昌盛,立下了汗马功劳。摘自天津日报2016-05-12 画荻教子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