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送东阳马生序 学习目标:.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学习重点: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学法指导 这是一篇赠序,通过写自己年轻时期读书的艰苦,劝人利用便利的条件,虚心求教,认真读书。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诵读全文,利用工具书查释、翻译、理解,互助学习,掌握一些实词和虚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
2、会作者这种勤奋善学的精神。学习过程:一、 导入谈话:教师讲一则古人悬梁刺股刻苦勤奋学习的故事导入。其实古代还有许多这样勤奋读书的人和事,你还知道哪些呢?引导学生从记忆中搜索相关故事(王羲之刻苦勤奋的故事;囊萤映雪;成门立雪;凿壁偷光)古代的宋濂也是这样一个勤奋好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个善于劝学的人,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介绍作者:(投影出示)他是明朝
3、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嗜逾叩叱咄俟负筐皲媵烨廪稍馁谒撰写贽()注意停顿余因得遍观群书。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是可谓善学者矣,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卒获有所闻。三、 互学互助,再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1.六人小组齐读第一段(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根据注释各自疏通文意。()小组互译,你读我译,我读你译()标出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的掌握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或遇其
4、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3.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生以乡人子谒余。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四导学导练,品读课文,研读探究。1、请学生朗读全文,要求读得琅琅上口。2、小组合作,研读探究(突出重点)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作者如何写出自己读书时条件的艰难的?(请引用原文回答)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样?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请用课文有的原话回答)五 课堂小结六教、学反思附: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昔日作者 今日太学生 衣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縕袍敝衣 廪稍之供、葛裘之遗 住宿:行深山巨谷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从师: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未有问而不告 书籍: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表现手法:对比结论:专心 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