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绞刑架下的报告说课稿【说教材】绞刑架下的报告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红色经典”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话题是革命志士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的英勇气概与高尚情操。绞刑架下的报告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作者在身受摧残,又被严密监视的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从“死神那里窃取的时间里”,用生命写成的壮丽的英雄诗篇。本文写的是作者被捕和遭到严刑拷打的经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笔触很细,笔调很平静,甚至还不时来点儿调侃,这表现了作者刚毅不屈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作者所遭受的磨难
2、。2.通过朗读重点语段、语句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伏契克英雄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2.在学生中展开人生观、价值观及理想信念教育。【说重难点】 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作者所遭受的磨难。 难点:1. 通过朗读重点语段、语句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伏契克英雄的、崇高的精神境界。【说教法】 1.媒体激趣。本课的教学以伏契克的故事引入,以长篇报告文学绞刑架下的报告创作过程作结,中间穿插人物故事的视频,达到以“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的,同时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铺路搭桥。 2.指导朗读。文章篇幅较长,本人设计了三个
3、读的环节,分别是初读感知细读感悟,品读升华,通过三个朗读环节的指导,达到以读促悟的目的。 3.延伸拓展。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的基础上,适当的延伸拓展,将空泛的文本知识得以内化,让学生再次接受人生观、价值观及理想信念教育。【说学法】 1.以读促悟。“读”是语文课的灵魂,没有读书声的课堂绝不是好课堂。通过初读感知、细读感悟,品读升华三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本,在读中理解,再读中感悟,逐步培养”读“的能力。 2.合作探究。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彰显小集体智慧,勾画相关语句,体会纳粹分子的残暴和作者所遭受的磨难并全班交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3.笔下生情。在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的基础上,通过拓展延伸已让学生对英雄”、“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等词语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趁热打铁,将学习本课的感受下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说教学流程】 故事激趣 引出英雄 预习检测 走近英雄 拓展延伸 搜寻英雄 初读感知 了解英雄 细读感悟 见证英雄 品读升华 感悟英雄 笔下生情 记录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