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闲话章太炎教学目标: 1、 了解章太炎其人 2、 学习文章精心选材、组材的特点 3、 学习文章书面语、口语、文言词语交融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章太炎的个性特点 2、 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光绪皇帝、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这些人大家都知道吧?他们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可是,有一个人,他批驳过康有为;大骂过光绪帝;痛斥过日本政府;戏谑过袁世凯;反对过孙中山;谴责过蒋介石。他就是“七被追捕,三入牢狱”,张之洞驱逐他,清政府传讯他,袁世凯软禁他,众军阀排挤他,却被鲁迅赞为“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的章太炎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人物。 二、文题诠释“闲话”通常是指通过叙述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来抒发自我的情感,与作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文体。“章太炎”点出本文的叙述对象。“闲话”的闲的意思意思是相对严肃的话题。什么叫严肃话题?章太炎是革命家、大师级学者、思想家,讲他这方面的业绩,属于正经严肃话题、又不轻浮,不是胡话.瞎话。这里的闲就是不慌不忙,从容自若、自由 随意谈谈的意思。三、 检测预习 1、闲话章太炎一文的作者是 (叶兆言 ) 江苏苏州人,1957年生,祖父是著名作家及教育家叶圣陶 。著有长篇小说死水 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等。 2、章太炎,中国 革命家 ,思想家 ,著名学者。四 、层次划分:课文可分
3、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头章太炎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以鲁迅先生对章太炎的评价引起全文,赞颂了章太炎的革命功勋。第二部分:从然而我敬佩章太炎著有猝病新论和霍乱论。:赞扬章太炎的渊博学识。第三部分:从后来我终于发现于是绝食结束:表现章太炎清高孤傲;放荡不羁的性格特点。第四部分:最后一段:章太炎在学术上的重要影响。五、授新课 1、题目是“闲话章太炎”,也就是说章太炎这个人的,老师读课文,你注意听,并在文中找出最能概括章太炎的特点的一个词。 明确:名士气 2、 写了哪些事来表现他的名士气(什么是名士气)有学术威望而不拘小节与世俗礼法者。 明确:为陪朋友聊天吃饭而结束了绝食 纵酒骂袁以致误车 打算身穿麻衣,
4、痛哭国门 扇柄坠大勋章见袁世凯 逢酒则醉,醉了则怒骂袁世凯 写无数诅咒袁的纸条予以焚烧 挥杖驱逐宪兵,大骂“袁奴滚走” 自认为医学第一 章是大人物,是革命家,是学者,但作者所写的都是些小节,其意义自然不及写大事,作者之所以要写,原因就在于,从这些小事中可以见出大人物的个性和精神风貌。 评价:革命家、学者、真名士 3、本文的语言雅俗交融,从本文中找书面语和通俗的现代口语 书面语的运用:大诟、包藏祸心、并世、楷范、是非曲折、谈资、称帝、故事、轶事、雄风犹在、礼遇、囚徒、太炎殁、草檄一文、安得、谗言、倒戈、纵饮、大嚼,等等 口语词汇有:正经八百、眼红、大话、这是一场很好看的戏、不过瘾、伺候、送了命、
5、书呆子兮兮的、酒喝多了,骂袁也骂痛快了,上车的时间也误了、干脆,等等。 好处是:(1)、这两种词汇是正常的现代书面文章中较少用的。如某篇中用多了,就很自然造成文字表达的新异现象,因而带来趣味。 (2)、使用这些词汇时,作者往往会故意造成使用不当,或大词小用,或褒词贬用,而实际意思大家心照不宣,因而发生趣味。 (3)、两种词汇同时使用,就构成亦雅亦俗的趣味。三种词汇同时出现,更给人语言丰富,自如转换的趣味。 3、 小结:本文通过记述章太炎的言行轶事,把他建立的革命功绩;学识渊博;奇特的个性刻画的非常生动逼真,表现他不畏强权,仗义直言,堪称“先哲的精神,后世的楷范”的一代名士形象,赞颂他坚持正义,
6、忠贞爱国的精神品质。4、练习 (1) 闲话 要求; 100字作右,写出人物特点个性(2) 人们敬佩章太炎,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识渊博 不畏强权,仗义直言 忠贞爱国) (3) 本文题为闲话章太炎。主要写了章太炎的哪些事为陪朋友聊天吃饭而结束了绝食 纵酒骂袁以致误车 (4)本文写的都是关于章太炎的一些小节,作者不谈大师而写这些小节,为什么?(章是大人物,是革命家,是学者,但作者所写的都是些小节,其意义自然不及写大事,作者之所以要写,原因就在于,从这些小事中可以见出大人物的个性和精神风貌。)从文章来说表现一种趣味,既是大人物的趣味,也是作者的趣味。板书 先闲 学 问 古文大师 研究广泛 哲话 名士气 欲披麻执杖痛哭于国门 的章 软禁轶事 在墙壁上书“袁” ;挖洞烧“袁” 精太 评 价 陆建章:得章太炎一檄文,胜过十万兵马 神炎 陈宦: 太炎一语,足定天下之安桅 后 囚禁轶事 拒收钱财;纵酒骂袁以误车;绝食未成 世 名师出高徒 的 楷 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