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看教材前彩图今日罗布泊,你有什么印象?(那里是浩瀚的沙海,是一个充满恐惧又充满神秘的戈壁。)教师讲述:然而,100年前的罗布泊曾是一片辽阔的水域,那里水鸟成群,碧波荡漾,罗布泊滋润着大片的生命绿洲。那么,罗布泊是怎样消失的?是谁制造了这个悲剧?我们一起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寻找答案。二、扫清阅读障碍三、整体感知1带着下列问题,抽学生诵读读课文。要求其余同学勾画相关语句。每个同学读完后抽学生指出他读错
2、的地方,并对朗读进行评价。(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 绿洲、仙湖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2)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沙漠、神秘现在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3)罗布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改道、四盲变化的原因,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4)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青海湖、月牙泉2同桌同学为一组交流刚才勾画的语句,进行讨论。3抽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作适当引导。四、深入研讨1
3、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荒漠化。根本原因:行政意志、决策可行性论证缺失、缺乏科学监管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
4、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结合当前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生态建设2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消逝的痛惜之情,以及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3找出最能表达作者这种感情的句子,读一读,认真体会。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又如“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又如“救救青海湖,救救
5、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五、写作特点探讨1本文写法上的特点?从根本上说,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先看对比手法。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文中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从文中找出来说一说它们的作用。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林
6、拟人化:“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3文中还引用了大量确凿详实的数
7、据,从文中找出几例,试分析它们的作用(使用数据的好处)。如“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4写法小结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作者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可靠。但是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
8、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六、拓展延伸1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将你向人们诉说的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本题要求具体诉说罗布泊百年沧桑,是描述的训练,又是口语的训练,又是想像的训练。提示:1.从出生20岁,水草丰美,水鸟成群的仙湖;2.20岁60岁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3.60岁100岁紧扣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寻找回来的世界。2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
9、哪些类似的例子?能否用上列数字、作比较、拟人等等手法说一说?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本题沿着救救青海湖的思路拓展,让学生关注生态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生态问题是一个大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实地考察,提出问题,研究对策。提示:可出示两段资料:目前,沙漠化威胁着地球的陆地表面,每年有至万公顷耕地变成沙漠,另有万公顷肥沃耕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全世界大约有亿至亿人生活在易发生沙漠化和遭受干旱威胁的地区。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共有亿公顷土地已经沙漠化,撒哈拉沙漠在近年中每年平均向南推进公里。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区,全部土地的受到风的侵蚀;在中东地区,这个百分比为;在世界范围内,耕地每年流失的表土估计约亿吨。这种趋势任其发展下去,到世纪初世界的可耕地将损失。多年来的滥砍滥伐、损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规模的县。目前约有万平方公顷农田,万公顷草地,多公里的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和水库受到荒漠化威胁。我国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已高达亿元。据专家估计,如果照此下去,到年,我国将有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为不毛之地(比两个台湾省还大)。七、总结:本文用惨痛的历史教训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共建美好家园。只有这样,我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