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讽谏小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谏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掌握本文者所持观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运用历史实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2、积累历史上能谏大臣的事例,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文化中关于纳谏利弊,舍生取义等方面的道理。教学重点:掌握本文作者所持观点及论证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历史实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教学过程:导入“讽谏”中的“讽”是委婉地说,“谏”是下级对上级的规劝,多用于君臣之间。“讽谏”是指下级对上级,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使之改正错误。“讽谏”二字点明了议论的对象。“小议”就是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
2、和观点。题目的意思就是针对古代的“讽谏”发表自己的看法。作者简介箫春雷,男,当代作家,曾用笔名司空小月、十步、围石等,福建泰宁人,1964年生。写作诗歌、散文、小说艺评及其他。著有诗集时光之砂、散文随笔文化生灵、我们住在皮肤里,以及文化随笔集阳光下的雕花门楼风水林嫁给大海的女人烟路历程等。交流探究:(一)一读课文1.速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查字典解决。(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觊觎 闱 鲠 谏诤 佞臣缄(2)解释下列词语罗致宫闱骨鲠拾遗补阙正言株连九族比比皆是伴君如伴虎 阿谀奉迎诽谤之木虎视眈眈2.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没有平等便不能分享真理。3.试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思路 :
3、首先写了谏诤制度的产生;然后介绍了谏诤在历史上的真实状况及其历史作用;最后得出没有平等便不能分享真理的结论。(二)二读找论据一、(1)谏诤制度产生的原因(2)进谏很凶险(3)进谏人少二、(2-6)列举史实,综合分析(4)纳谏与否决定文化生态(5)因谏诤凶险,易出奸佞之人(6)纳谏者昌,拒谏者亡三、(7-8)总结全文,升华主题(三)三读明论证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几种论证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了事实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全文举了大量史实: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晏子与齐景公的故事、隋唐中裴矩的故事等,这些史实都有力地支撑着作者的观点;在写皇帝与大臣的关系时设喻皇帝是标杆,大臣不
4、过是随标杆移动的影子,形象地说出皇帝与大臣的附属关系;论述进谏的两种结果,一正一反产生强烈的对比,纳谏者昌、拒谏者亡也是正反对比;通篇贯穿明晰的说理,使道理分析得明晰易懂。四、精导作者为什么说谏诤和封建王权是相互矛盾的?因为真正的谏诤是在双方利益一致的情况下,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封建王权是私有的绝对化的。这样,进谏者所代表的利益也许会与帝王的私利发生冲突,同时帝王又有绝对的权力,随时可夺去进谏者的性命,这就使进谏者不得不有所顾忌。所以,从根本上说,这两者是矛盾的。五、小结这篇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述了古代帝王和臣子之间因权力的差异而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使谏诤存在着很大的凶险,从而得出“没有平等,便不能分享真理”的结论。六、名句积累圆盘子盛水,水是圆的;方杯子盛水,水就是方的。 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皇帝的态度和思想决定了臣子的行为表现。 我们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呢!七、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二的第3小题。课堂练习(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觊觎 闱 鲠 谏诤 佞臣 缄(2)、解释下列词语罗致 宫闱 骨鲠拾遗 补阙 正言株连九族 比比皆是伴君如伴虎阿谀奉迎 诽谤之木虎视眈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