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二 天上的街市(一课时) 目标预设: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全诗。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3、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2、形成对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精神。 教学准备: 制作范读磁带。 预习导学:1、解词并读准加点的字。缥缈 定然 珍奇 不甚 闲游2、了解郭沫若。(见文下注)3、了解时代背景。4、请学生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5、理解联想和想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请描述你所见过的街市。这些都是人间的街市,让我们装上想像的翅膀飞上蓝天,置身仙山楼阁,与牛郎织女对话,让我们一起诵读天上的街市。二、精讲点
2、拨,质疑问难1、了解时代背景。本诗写于1921年,“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作者当时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社会的黑暗,思想上有些感伤,但并不绝望,仍然执著的寻求光明和理想。2、理解联想和想像。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相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1、 朗读指导与训练。明确停顿与重读。请学生用“/”标出停顿之处,用“”标出重读之处。小组讨论全诗的停顿与重读。全班核对所标停顿、重音,师生就不同之处进行研讨,达成一致。体会感情基调。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
3、郁,朗读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欣赏磁带上的范读。学生自由读与全班齐读。2、读诗句,品诗美欣赏第一节诗。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诗人仰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明确: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在第一节诗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明确: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4、”。欣赏二、三、四节诗。一个“想”字总领第二、三、四节诗,诗人想到了什么?明确:(美丽的)街市 (珍奇的)物品 (浅浅的)天河 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闲游)请同学分辨这是联想还是想象。明确:课文第二、三、四节诗运用了想象。就诗中所引民间传说进行研讨。点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小组讨论:在诗中作者将故事做了哪些改变? 师生探讨作者做此改变之动机是什么。牛郎织女是劳动人民的化身,当时的中国社会极为黑暗,人民苦难深重。诗人希望人民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他渴望出现一个理想的社会。表达了被压迫的劳苦大众的心声。问题:所改故事之结局一定会实现吗?作者在诗中用哪些词向大家表明?问题:作者借诗抒写什么样的情怀?同情人民的苦难,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自由幸福生活。3、学生熟读背诵这首诗。四、拓展延伸,巩固内化联想想像训练。1、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你会联想到什么?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你又会想些什么? 2、河滩上的鹅卵石说,我本来是高山顶峰的一块巨石,后来五、布置作业1、将本诗改写成一篇散文。2、欣赏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星空。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