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背影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78054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背影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背影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背影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背影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背影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背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狼藉、颓唐、琐屑、蹒跚、踌躇”等词语。2.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能力目标1.体会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揣摩文中家庭生活内容及作者心境与感受的表达。2.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德育目标体察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教学重点赏析文章朴实却含蕴至爱深情的语言,体会感情流程。教学难点从理清文章脉络入手整体把握内容,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理解2、3语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方法1.朗读法。纪实散文背影的语言平实自然。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同时,在诵读中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

2、思想感情。2.研讨探究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研讨文中关键性语句的表义和表达作用。如四次写背影的文字和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理解对父亲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作用;同时,结合生活体验揣摩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激发爱心。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文章,理清行文脉络。分析平淡中显神奇的特定背景,体会文章的感染力。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投影显示孟郊的游子吟)孟郊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也许算不上耀眼,但他的一首游子吟却历久不衰,千百年来拨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为人们所传颂它的魅力就在于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诵了一种普通

3、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唤起普天下儿女们多少深挚的忆念。是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无私深沉的父母之爱沐浴着儿女们的成长。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一篇表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之作。设计(二)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发自于内心的真挚无私的爱,柔蜜的爱意伴随着我们的成长经历。同学们,请大家说一说曾让你感动过的父母的疼爱。(学生动情讲述)是的,这种感情无论是蕴蓄在平常的片言只语,还是流露在不经意的神情动作中,都是那样令人难忘。今天我们学习的则是一篇从父亲的背影中感悟出亲子之爱的散文背影。设计(三)(投影)“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国文教员的永恒记忆: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门,就

4、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地看一张当天的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不禁无言地流下泪来。”读了这段文字,我们不禁要问: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怎样的文章,能够这样打动人们的魅力又何在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朱自清,走进背影,去体会那份曾让无数读者感动过的感动。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2.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是朱自清于1925年10月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它描写了在祖母亡故回家奔丧之后与父亲在车站上别离时的情景。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

5、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点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三、诵读感知,整体把握1.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后学生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词语含义。(投影) (1)注音。差使() 奔丧() 狼藉()簌()簌蹒跚( )踌躇( ) 迂()腐拭()颓()唐举箸()琐屑( )(2)结合注释,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勾留:短时间停留。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典,当。质,抵押。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踌躇:犹豫。颓唐:衰颓败落。触目伤怀:看到(家

6、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不能自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2.学生放声朗读,圈点勾画出文中最感动自己的地方,并作简明点评。思考、讨论:(1)本文不同于一般作品从正面着笔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选取了对儿子来说再平常、再熟悉不过的“背影”为表现角度,为什么车站送行父亲的背影竟使儿子感动得流泪?(2)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画出文中四次写背影的文字,这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3)找出文中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的语句,体会眼泪与父亲背影的联系。(4)本文是通过“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爱子之情的,文章的2、3语段

7、与此有什么关系呢?(5)课文4、5语段中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照?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1)“这一次”是在家境惨淡、心境凄苦的特定背景下的父亲的“背影”,作者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也正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显得更加真挚动人。(2)四次写背影的文字:“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用背影开篇点题,不仅是采用破题法,而且是表达了儿子对父亲深厚的真挚的爱。一个副词“最”表示了印象深刻之极。“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

8、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虽是素描式的简单勾勒,形象却异常鲜明。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父亲离开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表现出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迭印在结尾的大特写,照应了开头,总结了全篇。“绝笔断章,譬乘舟之振楫,会词切理,如引辔以挥鞭。”(刘勰语)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儿子对父亲切的

9、思念。教师归结行文脉络,板书:(3)第一次是到徐州见着交卸了差使的父亲,满院狼藉,去世的祖母,“眼泪”创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第二次看见父亲吃力地翻过铁栏,买橘子时艰难的背影,感受到父亲在自身处境极为困顿的情况下对儿子的厚爱,“眼泪”是对父亲深深的理解。第三次看见背影消失在人群里,“眼泪”是对父亲的无限感激、依恋。第四次读信时的“眼泪”是对父亲“大去之期不远”的忧伤,对父亲命运多舛的悲叹,更是深切回忆。课文正是通过“我”的眼泪与父亲的背影的相互映衬,形象地表现出一种相互理解的父子深情。(4)课文第2、3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5)课文4

10、、5两段体现父亲对儿子细心关照的事情主要有:父亲因为事忙,托人送“我”,他再三嘱咐,甚是仔细;尽管有事,终于决定亲自去送;给“我”拣定靠车门的一张椅子;嘱咐“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咐茶房好好照应“我”。父亲的慈爱之心感人肺腑。教师板书:事情经过 引出背影3.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父子相爱相怜的深情。四、揣摩品味,理解“背影”的特定环境两人一组,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参加全班交流。1.说说下列词语的表达作用。(1)祖母死了,父亲也失业了,作者为什么用“祸不单行”来形容这两件事?明确: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文中指父亲遭遇双重灾祸,祖母死了,差使也交卸了,丧母的悲痛加上生存危机

11、,陷入了不堪承受的困境。(2)到徐州,为什么会见到“满院狼藉”的景象?明确:这是失业后凄凉情景的描绘,父亲只能离开徐州,另谋生路。(3)“惨淡”一词,除了表现经济状况的困窘,还描绘了怎样的心境?明确:心境也是惨淡、凄苦的。2.在“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承受着哪些痛苦?明确:失去亲人的悲痛,失业后经济困窘的压力,生计无着、前景暗淡的凄苦。3.“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是为了宽慰儿子。五、课堂练习(投影)1.根据词义填写原词,并加注拼音。(1)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原词是 ,拼音 。(2)纷纷落下的样子。原词是 ,拼音 。(3)细小而繁多的

12、事。原词是 ,拼音 。(4)乱七八糟的样子。原词是 ,拼音 。2.填写下列词中缺少的字,并解释这个字在词中的意思。(1)变卖典 : 。(2)不能自 : 。(3)触目伤 : 。(4)情 于中: 。3.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并造句,使之表义不同于原句。(1)现在想想,我那里真是太聪明了!表义 。造句 。(2)他终于不放心,颇踌躇了一会。表义 。造句 。4.判断正误。(1)背影写于1925年,是一篇反映家庭生活的散文。( )(2)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3)背影写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由于当时作者的家境不好,所以文章表现出的思想是低沉的、消极

13、的。( )(4)背影一文以“背影”为题,并以它为线索贯穿全篇,父亲心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等,都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了。( )参考答案:1.(1)蹒跚 (2)簌簌 (3)琐屑 (4)狼藉 2.(1)质 抵押 (2)已 停止(控制) (3)怀 心 (4)郁 聚积3.(1)句中的“聪明”是褒词贬用,意思是幼稚无知,太不懂事 造句略(2)“踌躇”句中是犹豫的意思。还可作得意的样子讲 造句略4.(1) (2) (3) (4)六、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2.读下边短文,感受亲情并回答问题。(投影)白雪塑像夏夜,路灯撒下了一片银光,人们在灯光下下棋,聊天,打扑克一个女人夹

14、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已上初中三年级了。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啦!一张学生桌供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病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可有啥办法呢?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

15、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隔音?有时他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么个毛病呢?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您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唉,儿啊,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爸爸,您别出去了。”元元拦阻爸爸。“不,爸爸有点事。”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去。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里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

16、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驰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皆白,成了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了极大的震憾,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止不住呜咽起来。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时拥抱着的父子。静谧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塑像(1)用原文回答“爸爸”每晚到屋外去的原因。(2)元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雪中的爸爸的?(3)元元的爸爸冬天咳嗽,怕影响元元的学习,只好到外面去。那夏天到屋外,又是什么原因呢?(4)“这个小屋负荷太重”一句中的“负荷”应如何理解?参考答案:(1)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神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2)做完作业,精神松弛下来,忽然听到窗外的咳嗽声。(3)表面上是去观棋,实际上仍是怕呆在家里影响元元学习。(4)屋子小,一家人生活、学习又都在一个屋子里。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