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影教学要点重点研读望父买橘,理解父子深情。揣摩品味文中关键性语句,体会平实质朴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教学步骤一、检查作业选文白雪塑像虽语言平实却富含情味,鼓励学生谈出阅读感受,体味亲情,激发爱心。二、研读“背影”描写,理解父子深情1.教师范读课文第六语段,学生勾画出描写父亲穿戴和动作的词语。然后合上课本,完成填充练习。(投影)我看见他戴着_,穿着黑布_,深青布_,_地走到铁道边,慢慢_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词句的表现力:写看见
2、父亲的服装,勾画了一个大体的外貌。“蹒跚”“慢慢探身”“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词语表现出父亲举动艰难。写他平地走路,用“蹒跚”可见步履的不便。从月台下去,用“探”字动作写得很准确。手的动作用一个“攀”字那高度显示了,攀的吃力可以想像;脚的动作用一个“缩”字,把爬法写得更细致。“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又点出爬的困难。动作描写,给人一个过程的动态,细腻而简练。2.学生自由诵读,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父亲买橘子这样费劲,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去而不让儿子去?买来橘子后,他“心里很轻松似的”表明了怎样的心理?(2)“我”对父亲的行事本来是有看法的,可是看到父亲的背影时,两
3、次流下眼泪,这表明“我”怎样的心情?“我”流泪后,为什么怕父亲看见?(3)下面两种说法的表达效果的区别在哪里,试作分析。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来了。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父亲疼爱儿子,为儿子受累费劲心思反而高兴。父亲的艰难举动充满感情,饱含深意。买来橘子,父亲觉得为儿子做了一件事,心里感到欣慰和满足。“似的”很有表现力。(2)“我”两次流泪是因为从背影看到了慈父的形象,看到慈父的至情至善、爱子如命,这是感动之泪。流泪后,怕被父亲看见是担心惹父亲伤心。表现了对父亲的怜爱之情。(3)“
4、等”“再”表现一直注视着父亲的背影,依恋之情多么深切。父亲的背影使“我”第二次流泪,所以“又”字不可少。小结: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是最精彩最动情的形象定格,像一尊塑像似的矗立在作者,更有读者的心中。因为它是感情的浓缩与展现。三、揣摩语言,理解父亲爱子之心1.送行,是课文中记叙最详尽的部分。请学生速读送行情节,选几个恰当的词语,按顺序概括这部分记叙的内容。明确:决定亲送、过江、进站、买票、讲价、登车、拣座、买橘、话别。2.文中记叙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的四句话,朴实平常,但把一位身处逆境,步履蹒跚的父亲爱子之心刻画得淋漓尽致。抓住这四句话“缓缓咀嚼一番,便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明确:四句话
5、是:(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处,不要走动。(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4)进去吧,里边没人。师生共同品析:(1)句是决心护送儿子过江上火车时说的。“他们”其实是单数,指的是“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但用复数,意思有了明晰的层次感。本没有时间亲送,但儿子在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有闪失,所以话语含关怀。(2)“几个”虽不多,但关怀却是无微不至。(3)父亲又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4)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进去吧”提前说,反映出父亲担心儿子
6、劳累伤感的微妙心理。小结:四句话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有丰富的内涵,深刻地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露了父亲的爱子深情。3.学生表情诵读全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四、课堂小结背影写的虽只是“芝麻黄豆大的事”(朱自清语),却称得上是朱自清先生“精神产品的独创”因其品位之高,感人之深,备受推崇。有诗赞曰:(投影)舐犊情深数背影,一声长叹泪沾襟。人间自有真善美,玉壶冰心堪晶莹。五、课堂练习多媒体显示:乙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的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
7、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要求学生阅读这个语段,并把它和课文第6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到段末这一部分进行比较,然后回答下列问题。(设定文中的段落为甲段)多媒体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1.甲文主要表现的是_的背影。作者通过_描写和_描写,将感人的_渗透其中。2.甲文有一词,很形象地表现“父亲是一个胖子”的特点,这个词是_。3.下边能具体描绘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的词语是( )A.抱了橘子 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B.用两手攀 两脚缩 身子微倾C.蹒跚地
8、走 慢慢探身 穿过铁道D.走到月台 到铁道旁 爬上月台4.甲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其中“轻松”一词表现出父亲当时怎样的心理?5.“我赶紧拭干了眼泪”表现出“我”怎样的心理?6.乙文同甲文一样,反映的是_生活,字里行间,表现伟大的_。7.“暴躁无常”本来看不见摸不着,乙文是怎样表现这一内容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8.乙文两次用“悄悄地”来表现母亲的动作,请揣摩,这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9.乙文两个自然段之间,用一个“可”字构成转折关系。请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10.品读甲、乙两文,有一个很突出的感觉,那就是很受感染。说一说:这是为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解答这十个题
9、目,教师强调小组成员共同研讨。明确:1.父亲为我买橘子 外貌 动作 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深情2.蹒跚3.B4.“轻松”一词表现出父亲在与儿子离别之时,又一次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的满足的心理。5.怕父亲看见我流泪而伤心。6.家庭 母爱7.用了生活中两个事例来表现(望着;听着)。具体、形象地再现作者的暴躁。8.“悄悄地躲出去”:关心、理解儿子此时此刻内心的痛苦,只要能排遣这痛苦,我躲开,任他摔,任他砸。“悄悄地进来”:关心,不放心儿子。9.用一个“可”字使上、下两段形成对比,妈妈在知道自己已不久人世的情况下,却不顾一切地为儿子着想,她爱儿子远远胜过爱自己,因此,突出表现了伟大的母爱。10.因为作者在反映生活时倾注了自己的真实感情,并且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表现生活,而不是空话、大话。六、布置作业1.与爸爸、妈妈同读背影,请爸爸妈妈讲自己的感受。2.回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捕捉最动情的一幕,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3.课外阅读几篇写父爱、母爱的好文章,并做好阅读笔记。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