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78036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7.端午的鸭蛋教师个性化批注17.端午的鸭蛋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1、朗读课文精彩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 【情感】: 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难点】: 1、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

2、活中的无穷趣味。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生课前预习 1 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3 搜集家乡有关端午一些风俗、传说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过节时最难忘的事件或物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人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 2、你介绍我们的端午节习俗 贴符(“艾旗迎百福,桃剑斩千妖”)、赛龙舟(一些忌讳)、吃龙舟饭。 3、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

3、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字词注音 汪曾祺q 系j百索子 倘tng若 咂摸zmo 城隍hung 拧nng成小绳 门楣mi 用酒和hu 苋菜xin 籍贯j 硝药xio 腌腊yn 络子lo 大襟jn 车胤yn 熏xn五毒 似的shde 2、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说出段意,请你给每个部分写一个小标题。 明确: 分段并说段意: 第一部分 (第l自然段), 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

4、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写标题: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三探究内化 1、课后练习题一: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2、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品读2、3两段。 小组合作,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小组合作,组长发言) 教师示例: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其中“肃然

5、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 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 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令人惊喜的,因为鸭蛋“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

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3、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赞美,自豪 如:“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勤劳能干)。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有点爱屋及乌了吧!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

7、的幽默。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实际上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的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写鸭蛋抒故乡情,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课后作业:关注社会,体验生活 同学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回忆一下过去,你是怎

8、样过端午节的?请你用周记的形式,呈现给同学欣赏。 第二课时一、导入: 说起“故乡情结”,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吧。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 二、整体感知你认为有趣在哪儿呢?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如: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

9、,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 三、探究内化:品味语言(会品味):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1“平淡而有味”例: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

10、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男生朗读)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 这一点在本文中体现得不太明显,但也有所体现。例如,“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女生朗读) 3“有淡淡的幽默”例:

11、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齐读) 本文的语言特色表现在: 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1口语色彩浓厚。 首先表现在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例如:“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其次,文中时时穿插十分朴素的“大白话”

12、,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 2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 例如:“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如此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并倍添韵味的艺术功力。 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汪曾祺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他写吃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

13、色,那种动感,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 四、拓展延伸创设情境,深刻反思(听材料反思 )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于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11月24日,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14、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中国该如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我们这个的传统节日,韩国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2005年11月24日,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你对此有何看法? (根据上一学年上课了解到:学生的看法基本都是去指责韩国非法窃取,不道德,厚颜无耻,根本没有进行自我剖析和检讨。) 学生交流后,来看看网友们的评论: 1、果真人家要申报,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我们这几年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文

15、化”了呢? 2、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 3、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年来在中国的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国传统佳节实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 我们看看屈原是怎么死的,人们为什么纪念他,就会明白端午节一旦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什么。 韩国把端午祭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也一样有过端午的风俗,虽然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其实这个东西,关键在于谁能保护好,谁能发扬,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自己渐渐不重视不珍惜,让风俗随历史消散,那么不如让别人去保护起来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 想想咱们中国人自己

16、的节日有多少已被淡忘了,代之的是很多洋节日,盲目的崇洋媚外.保护好自己的节日是不是我们的责任? 现在请大家发表一下建议和看法,好吗? 学生发表看法并交流。 小结: 看看我们自己,一提起吃就是肯德基,一提起穿就是耐克,一提起节日首先想到的就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在对照对照作者,有谁今天还这样虔诚地吃鸭蛋?有谁把端午吃鸭蛋还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有谁还在一年之中早早地期待着端午节幸福地到来?因此,我们要热爱,要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板书:珍视传统文化) 最后,我要送大家一句话: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此环节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使他们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教后反思分享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