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学设计鲁教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77271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学设计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学设计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学设计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学设计鲁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学设计鲁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学目标【知识】:了解不良诱惑的危害;知道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基本方法。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和途径。【能力】: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抵制“黄、毒、赌”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的能力。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提高是非美丑的辨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在

2、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以及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技巧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制“黄、毒、赌”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意义,加深对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内容的理解,体会今天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树立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敢于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教学重点“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未成年学生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经常会不

3、拘“小节”,出现“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提高认识,进行纠正,便会滑向严重不良行为乃至犯罪。因此,帮助他们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懂得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才能自觉地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过健康、安全的生活。“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国家法律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让他们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做出的明确规定,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享有哪些权利,应当受到哪些保护,才能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

4、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引导学生知道未成年人受到哪些法律保护,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往往使他们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以致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影响自身的发展。另外,中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处理问题的经验少,也给抵制不良诱惑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又要注意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自觉遵纪守法,抵制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生活是美好的,但也是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极易受到一些侵害;由于

5、七年级的学生处事不深,缺少社会经验,法律意识淡薄,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经常是要么是忍气吞声,要么私自报复,使自己的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因此,引导学生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帮助他们掌握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方法问题诱导法,自主探讨法教学过程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对待身边的各种诱惑,学会采取正确的方法抵制不良诱惑;帮助学生明确“法不可违”,认识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小公民。导课:学生阅读故事引导七

6、后说一说这个故事给我们有何启示并导入新课(教师补充:这个故事叙述大河沉迷于网吧,被网吧老板非法扣留,孟杰他们运用法律手段将大河解救出来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未成年人要提高自己的控制力,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撑起法律保护伞。怎样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一问题学习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第一框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教学过程一、不良诱惑的危害出示材料,自主感悟:一个正抽烟男生邀请另外两个男生说:“都上中学了,连烟都不会抽。来,抽一根吧,不要紧的。”在录像厅门旁,有一广告美女招牌上写着“艳”,一个男生对另一个男生说

7、“进去看看吗?”四个成年人在玩麻将,有人说:“小民,你也上,输了你妈给钱。”一个女生上台领奖,周围是为她祝贺的同学。学生说一说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合作探究:在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诱惑?哪些属于不良诱惑?教师小结: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诱惑,都不同程度地吸引着我们。一些诱惑如荣誉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游戏机的诱惑等,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方式和途径去获得或对待,对我们个人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黄、赌、毒”、“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则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教学过程学生分组举例说明:不良诱惑对我们有什么危害呢?教师小结:“黄”一般是指具体描绘性行为或者宣传色情的淫秽书刊、影片、

8、激光视盘、录相带、录音带、图片及其它物品等。它是一种精神鸦片,对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学生危害极大。未成年人在涉“黄”后,轻者往往会想入非非,精神萎靡,无心学习;重者极易诱发违法犯罪,害人害己,造成更大的危害。“赌”是一种用财物做赌注争输赢的行为。虽然我国法律禁止任何赌博行为,但这种行为在我国仍然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未成年人染上赌博恶习后,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影响学习,扭曲人际关系,而且极易诱发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可谓百害而一利。“毒”是指毒品。吸毒会严重摧残身心健康,传染和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死亡;会破坏家庭幸福,诱发刑事犯罪;会破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希望同学们记住“吸毒一口,

9、掉入虎口。教学过程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这句禁毒格言。“法轮功”是以李洪志为首的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邪组织。“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宣传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敛财害命,挑动制造事端,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和残害青少年儿童的毒瘤。必须以法予以铲除。总之,“黄、赌、毒”、“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会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会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的进步和发展;会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二、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学生阅读教材P55材料后回答:弟弟陷入吸毒的泥潭,有哪些方面的原因?我们从哥俩的事例中得到哪些启示?教师小结:由于弟

10、弟认识能力较低,社会阅历较浅,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抵挡不住诱惑,误入歧途,教学过程陷入吸毒的泥潭,教训是深刻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慎交朋友,正确识别真假美丑,不为假象所迷惑,防止上当受骗。所谓打铁还要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学生讨论回答:如果遇到下列情况自己会怎么想?怎样拒绝?有人约自己在上课时去录像厅看录像。有人邀自己赌博、玩乐。有人送一颗“摇头丸“让自己尝尝。有人拿一本黄色书刊让自己看。教师小结:一些人之所以经受不住不良诱惑,往往是因为受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的驱使。我们要抵制“黄、赌、毒”、“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11、,就要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在自己的心中筑起一道抵制不良诱惑的坚固长城。学生看教材P56材料后讨论回答:这几位同学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进行抵制?最有教学过程效的方法是什么?“黄、赌、毒”、“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威胁着我们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安宁。面对不良诱惑,我们决不能熟识无睹,不仅要自觉抵制,还要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同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以保护自己,净化我们成长的环境。当然除了上述三个方法外,还有很多抵制不良诱惑的好方法。学生看相关链接,了解战胜不良诱惑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课堂小结:避开诱惑、学会拒绝、联想后果、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专时专用、请人监督等都是抵制不良诱

12、惑的有效方法。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结合自己的实际,善于总结,不断提高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学会保护自己。作业:教材P54分别为拒绝“黄、赌、毒”、“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教学过程教材P56:这几位同学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进行抵制?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一、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出示材料,自主感悟:学生阅读教材P57魏某的材料后讨论:魏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教师小结: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贫乏,交友不慎,经不住诱惑,不能防微杜渐,学会了吸烟、喝酒、经常出入跳舞厅,为了满足在需要,小偷小摸,其

13、行为由小错构成了一般违法行为,没有悬崖勒马而逐步滑向犯罪的泥潭。1、 什么是法律?法律具有哪些特征?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它不同于一般的行为规范,它与其它规范的区别教学过程在于(特点有):从制定上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国家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制定。一般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现,都明确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规定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特点。而道德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论舆论中,是约定成俗的;纪律规范是本单位制定的;章程是本组织制定的;宗教戒律是该宗教组织历史地形成和制

14、定的。从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上看,法律规范则是靠国家强制力(国家强制力就是指暴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其它规范则没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道德行为规范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信念的力量予以维护;纪律和章程靠本单位和本组织的行政力量来发挥作用;宗教戒律主要靠信仰的力量、靠宗教纪律发教学过程挥作用。从适用范围看,法律在国家权力管辖的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是法律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道德适用的范围更广,但在阶级社会不同的阶级观念,并非某种道德为所有人所信奉;纪律、章程、宗教戒律等规范只在本单位、本组织、本

15、宗教适用,即在局部适用,不能拿本单位的纪律处分外单位的人。总之,法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三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违法与犯罪是法律的基本知识,又是法律对人们行为的禁止性规定,避免违法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学生阅读教材P58“相关链接”了解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含义。教师小结补充:所谓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禁止的教学过程行为。违法行为包括违反宪法的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了法的行为和违反行政法的行为等几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是指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还没有触

16、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行为。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即违反刑法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所谓犯罪,是指具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一般违法与犯罪的主要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违反的法律不同。犯罪行为触犯了刑法,而一般违法行为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社会危害性不同。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一般的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应受的处罚不同。犯罪分子要受到刑罚处罚,而一教学过程般违法者所受到的是非刑罚

17、处罚,前者要严厉于后者。、一般违法与犯罪的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不同程度地损害民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应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思维误区:认为有点小错没问题,只要不犯大错就可以了。认为违法必犯罪,犯罪必违法。二、遵纪守法,防微杜渐1、要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学生阅读教材P59漫画后讨论:若遇到漫画中的这些情况,自己会怎么办?有人说“偶尔做一次也没有什么” 。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教师小结:有些学生受猎奇、盲目从众、讲“哥们儿”义气

18、等不良心理驱使,不分是非,不坚持原则而做出一些糊涂的、看似小事的行为,做了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一步步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所以,我们要要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学生看教材P60“相关链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和三十四条规定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学生完面教材P60“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现实中,青少年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胸怀大志,乐于交往,积极上进,遵纪守法。但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不能慎交友;有盲目从众和猎奇的心理,自制力差;常被假象所迷惑,从而做出

19、一些糊涂、看似教学过程小事的行为,如果不及时防微杜渐,就有可能一步步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作为中学生,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就一定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学生查一查:已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哪8种犯罪会受到刑事制裁?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有的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即我国法律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教师补充: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20、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以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这一规定,警示我们要杜绝教学过程不良行为,避免违法犯罪,即使不满16周岁,犯上述八种罪也要受到法律的严惩。作业: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请举例说明。第十六课撑起法律保护伞教学要点:国家和社会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认识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的群体受到法律保护的必须性和重要性;感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的保护,了解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的保护的基本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

21、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仅仅依靠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要敢于并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教学过程径,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第一框我们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导课:学生阅读导言后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家庭、学校和社会为我们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我们生活在复杂的世界中,时常会遇到一些侵害,人们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勇气吗?会依法保护自己吗?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有何必要性和重要性?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一问题学习第一框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一、

22、我们需要特殊保护1、我们受法律保护的的必要性学生看教材P62四幅图画后讨论:我们为什么会受到特殊的关爱?教师小结:从个人角度讲,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有何必要性?未成年人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乐于交往,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未成年人的特点)。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相比有以下不足:一是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成熟,辨教学过程别能力不强;二是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容易遭受不法侵害。因此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学生阅读教材P63马克思名言后说一说这则名言给我们的启示。学生阅读教材P63“相关链接”了解未成年人人受到伤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保护的重要性。学生阅读教材P63

23、材料后说一说:当唱起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这首歌时,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老师小结: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有何重要性?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是党和国家的希望,中华民族的希望,其成长关系重大,直接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所以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学生阅读教材P64胡锦涛的名言后说一说这则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教学过程二、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学生阅读教材P65材料和漫画,完成题思考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受到了来自哪些方面的保护?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受教育权利?老师是怎样关心教育我们成长的?家庭保护。容许保护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

24、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和职责,以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学校保护。学校保护是指有关的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学生和幼儿园儿童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的保护。社会保护。社会保护是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即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教学过程司法保护。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行政部门等国家执法机关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一种专门的保护措施。1、学生分组讨论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何重要性?老师小结:家庭是养育我们的地方,

25、我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健康品德的培养,个人学业的发展,都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学校是我们成长的乐园,我们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学校的保护;社会是我们生活的广阔天空,社会各界能否肩负起各自的保护责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将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成长。2、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学生阅读教材P66材料后分组讨论:为什么要整顿学校周边环境?自己学校周边是否存在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现象?请你为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教师小结:为了给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和教学过程谐、美好、健康的社会环境,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多种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

26、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总之,家庭、学校、社会的保护都离不开法律,是法律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保护伞。学生搜集交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依法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侵害的典型事例,与同学交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生阅读教材P67“相关链接”,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内容的具体规定。学生看教材P67漫画和P68材料,查一查: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法律给予了哪些特殊的保护?教学过程教师小结: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是:对违法犯罪的未

27、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实行不同于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制度。对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应当做好安置工作,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离婚案件,要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作业:、自己学校周边是否存在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现象?请你为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受到了来自哪些方面的保护?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受教育权利?老师是怎样关心教育我们成长的?第二框未成

28、年人的自我保护导课:未成年人受到家庭、学校、社会、教学过程司法的特殊保护,但要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未成年人自己努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有哪些?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与途径有哪些?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一问题学习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一、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学生看教材P6869漫画后,列举:在我们生活中还可能受到哪些侵害?分组讨论:面对这些侵害,我们应当如何面对?教师小结:由于未成年人还比较弱小,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并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1、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根据受害的性质和进程,采取相应的应对方

29、法和途径。受到民事侵害时,侵害的程度较轻,可以通过宣传知识、协商和调解等方法来解决;也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申明自己的某一或某些权益是合法的,是不允许侵犯教学过程的,以便借助法律的威力,制止侵害,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可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要用智慧来保护自己。学生看教材P69材料后说一说自己怎样看待小凯的行为?教师小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用智慧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保护自己。具体方法如下。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以采取“呼救法”求得他人帮助,采用“

30、周旋法”设法稳住歹徒,寻找机会,及时脱身,拨打“110”报警,寻求警方紧急救助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要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后果进行比较,权衡利弊,争取把损失减到最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保全自己。必要时,还可以采取自卫行动,实施正当防卫。教学过程3、掌握各种情况下自我保护的方法,更好地保护自己。学生阅读教材P70材料后议一议:面对可能遇到的不法侵害,还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如溺水、触电、烧伤、交通事故,被人勒索、拐骗、绑架、殴打,以及性侵害及其他合法权益的侵害等,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的具体方法和技巧,逐步提

31、高自我保护的本领,过健康、安全的生活。学生阅读教材P71“相关链接”,了解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八大要领。二、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1、善于拿起法律武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阅读教材P71P72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说一说齐某通过什么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谭某为什么维权不成反教学过程成被告?对比上述两个案例,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教师小结: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或者感情用事,采取以牙还牙的非法报复手段,或通过非法途径与对方“私了”这些做法不仅没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反面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甚至使自己触犯法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32、时,我们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与途径学生阅读教材P72材料后说一说赵方是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教师小结:赵方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通过调解、提起起诉、申请法律援助的方式,使自己的抚养教育费用得到了解决,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从不同方面给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教学过程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等。非诉讼途径。当自己的合法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非诉讼途径加以解决,它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反应情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可以通过调解、

33、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诉讼途径。当通过非诉讼途径以及其他方式仍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权益时,我们就要勇敢地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诉讼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途径,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最后屏障。诉讼的分类:按其内容的不同通常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规定刑事诉讼的程序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关于民事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制度和程序的法律;教学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规定行政诉讼程序的法律。【以后为补充教材73“查一查”】什么是刑事诉讼

34、?刑事诉讼是国家执法机关为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刑事诉讼活动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执法机关,其适用的案件是刑事案件,其对象是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诉讼程序:一是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的诉讼,属于公诉案件。在我国公诉案件的整个诉讼程序都要经历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审判、执行五个诉讼阶段。二是由公民个人向法院提起的刑事诉讼,属于自诉案件。刑事自诉案件的诉讼程序一般包括立案、审判、执行三个基本环节,即法院立案后将直接进入审判阶段,不需要经历侦查和提起公诉阶段。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程序的区别:诉讼形式提起诉讼的单位诉讼程序公诉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审判、执

35、行自诉公民个人立案、审判、执行什么是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程序教学过程审理民事案件,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民事诉讼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法院 (或法庭) ,参加民事诉讼活动的有人民法院、当事人(原告)和其他诉讼参与人,适用的案件是民事案件,目的是审理民事案件,解决民事纠纷。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的民事诉讼程序一般包括起诉和受理,审理和判决、裁定,执行三个基本阶段。什么是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为解决行政纠纷,审理行政案件的活动。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所谓“民”指的公民、法人等;所谓“官”指的是我国的各级人民政府,它不包括我国

36、的权利机关、司法机关和居委会、村委会等群众性的自治组织。行政诉讼的诉讼程序:根据行政诉讼法律的规定,我国的行政诉讼程序与民事诉讼程序大体相同,一般包括起诉和受理,审理和判决,执行三个基本阶段。行政诉讼的特点:行政诉讼具有被告始终是行政机关,人民法院依法审理行政案件不能通过调解结束起诉等特点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诉讼当事人如不教学过程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如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直接进行判决、裁定。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再上诉。申请法律援助。如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通过打官司来讨回公道,还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学生阅读教材P74“相关链接”了解“调解、仲裁、法律援助”这三种方式的含义。作业:教材P75“走进生活”中的“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