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说课稿 夸父逐日一、说教材(一)地位、作用夸父逐日是一则文言神话,被编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险篇中。本单元集中了古今中外的探奇故事,旨在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学习探险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情感的培养。(二)教学目标、重难点目标:知识 掌握基本 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并在课堂内背诵。 能力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学会分析夸父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并锻炼概括分析的能力。 情感 学习夸父的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重难点:夸父形象分析和主题理解(学生对于古人的情况不太了解,极有可能对主题的理解产生一些偏差,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题,还增加了一则后羿除害,让学生比较分析。但
2、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二、说学生本课是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中,而在这之前学生已学过不少的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已经有所掌握,学习的方向也大致明确。同时,这则神话的篇幅很短,因此学生在字词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问题,教师只要提点一下重点字词,学生应该可以疏通文义了。三、说教法本课时拟采用如下教法:1 朗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2 讨论探究法。新课标十分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讨论合作的能力,学生能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说学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因此,学法也很重要。可归纳为如下方法:1 朗读法。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字词,培养语感,熟读背诵。2 圈点法。让学生学会抓重点字词,找重要语句来理解课文。3 讨论法。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学会积极主动地阅读与理解。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3)让学生看“夸父逐日”的图片,谈谈对夸父的最初印象。(画面比较直观,夸父强壮充满力量的形象能产生较强视觉冲击,从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夸父的力量,更容易进入“逐日”的话题。)(二)感知(这部分主要让学生疏通文义,了解内容)(15)1 听录音,掌握读音与停顿。(掌握停顿有利于内容的理解)2 朗读。自读、点名读、齐读。(反复朗读,培养语感)3 轻声自由朗读,圈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文言字词,并思考意思。4 同桌合作解决重要字词
4、,并试着翻译出全文。(以上两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寻找重点文言子词,这对他们古文阅读很有帮助。因为往往掌握了重点字词全文的内容就容易把握。而同桌的合作能扫清一些障碍,在合作中学知识、共进步。)5 请学生讲一下重点字词及意思,教师适当提点。6 请一生翻译全文,其他人听有无出错,并作相应纠正。(学生的自学能力毕竟有限,一些与现代汉语用法有出入的字词可能会出现一些理解错误,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责任了。教师可采用一些媒体,如黑板、幻灯等将重点字词进行归纳,加深理解记忆。)7 同桌互译一遍,并自读几遍试背诵。8 点名背、齐背。 (此则神话很短,背诵方面也不会花太多时间,绝大部分人能在课内解决背诵,点
5、名时可以给基础较薄弱的同学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三)探究(15)(在熟练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工作了,而这一项工作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教师拽着那根“线”就可以了。)1四人小组讨论,找出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引导提炼出集中、重要的问题。如:怎么看待夸父的“逐日”? 为什么要写“弃其杖,化为邓林”的结尾? 这则神话的主题是什么?(教师可让学生围绕人物、情节设计、写作目的等设计问题。)2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由代表作好记录。3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教师围绕神话的产生背景与积极意义作适当的引导,并将答案小结并板书。(这些背景是学生不太清楚的,教师有必要
6、提一下,这有利他们解答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有助于他们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教师可适时作一些阅读指导,如让他们从人物、情节中心、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阅读。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分析重点,找准理解的关键。但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提出的问题也有可能回缺乏价值,教师要在肯定鼓励基础上提醒他们再思考深入些。同时,教师还要作好问题的增删工作,提炼出主要的研究点:夸父的形象与神话的主题。学生的疑问可能比较多,但有些是缺乏研究价值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删减。)4比较阅读,深化主题为了让学生更深入掌握神话主题,引入了课外的材料后羿除害。因为神话产生有一个共同的背景,那就是古人因科技的落后对自然产生的好奇。比较
7、,思考:两则神话有何共同点?明确:即主题的相似性。(此处可点到即止。)(四)延伸(10)学生阅读李锐的旷日持久的煎熬,思考:联系实际说说“夸父逐日”有什么现实意义?写几句简单的读后感。(此文主要讲的是凡是去往“大泽”的路都遥遥无期,无数追求真理的人“道渴而死”,但还是不断有人奔向“大泽”。设计次环节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生活、学习中会有很多障碍,要想喝到“水”,就要学习夸父的精神。同时还可以锻炼一下写作能力。)(五)小结(2)1 学生再谈对夸父的认识2 教师做鼓励性小结(此环节与引入照应,旨在让学生明白,只有深人分析文章,对内容才会有更深入、更深层的理解,让他们学会思考。) 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说
8、课文稿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是两小儿辩日,这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五课的内容,这一单元的课文以“科学探险”为主题,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这篇短文只有一百来字,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却能给人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和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积累文言词语,准确把握文意,多角度理解短文内涵;2、了解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3、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探究知识的能力,科学地解决两小儿辩论的难题。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准确把握文意,多角度理解短文内涵;教学难点是科学地解释两小儿辩论的难题。 在
9、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合作探究;领悟升华,积累背诵等环节,让学生的兴趣,在了解、探讨、深究过程中产生,让学生的理解在集体讨论中加深,让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进行,既体现合作探究的乐趣,又闪烁独立思考的光辉。 一、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初一学生还处于文言文学习的开始阶段,应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教学的重点。首先通过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节奏分明的范读可以把语句的停顿、语气的轻重等信息传递给学生。这样,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准确把握节奏,为诵读奠定基础。采用领读、伴读等形式,帮助学生把课文读通,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使学生充分熟悉文
10、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注释,逐词逐句读,逐词逐句悟,积累文言词语,进而疏通文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诵读古文的能力,增强了感性认识,也为学生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感知课文,合作探究。 通过前面的朗读感知,学生对两小儿争辩的焦点会有自己的理解,对“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中有无变化”会形成三种认识:其一,认为“太阳距离地球早晨远,中午近”;其二,认为“太阳距离地球早晨近,中午远”;其三,会有学生认为“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一天内没有明显变化”。我会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课件科学地解释这一难题,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领悟升华: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但意蕴丰厚,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通过让学生总结辩日启示,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把启示总结为一句格言,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概括能力,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四、熟读成诵。 这则短文篇幅短,背起来看似容易,但要做到准确无误还有一定的难度。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句式变化的规律,句式上异中找同,同中见异,力求做到准确无误地背诵课文。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新”和“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超越文本,超越时空,是我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