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学课题 第7课行为与后果 第二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学目标1了解人因不同的社会身分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2了解责任的来源;3明确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身兼多重身份而承担不同的责任。教学重点人因不同的社会身分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教学难点 作为一名中学生身兼多重身份,应该承担不同的责任。教学方法多媒体 情景创设 讨论 案例分析 教 学 流 程 复备栏一、自主学习 预习导航(组长负责检查预习情况,并做好记载)1在生活中,不同的 意味着不同的 ;不同的 也意味着不同的 。2你觉得生活中,你有哪些身份?分别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3责任的来源有哪些?4为什么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二、探究交流:
2、导入新课:出示事例:大连市公共汽车公司702路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行车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1) 把车缓缓停在路边,并拉下了手动刹车闸;(2)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的下了车;(3)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他做完了这三件事,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问: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课题。(不同的行为会带来不同的后果,对于司机来说,乘客和行人的生命重于泰山,选择什么行为直接关系到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任的行为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完全不同。司机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他是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点拨:生活在社会中,每个
3、人都会有行为。只要有行为就会产生一定的后果。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这里涉及到一个词语“责任”。思考:什么是责任?关注生活:说说生活中有哪些负责的行为和不负责任的行为?过渡: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个人,你来评价一下他的行为。探究一: 我看学生完成书P80-81“探究” 如何看待刘海洋的行为?教师归纳: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的表现要受道德上的谴责要负法律上的责任小组讨论:人能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呢?为什么?点拨:每个人都有行动的自由,但是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在一个崇尚道德和法律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何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
4、,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学生代表发言(答案有两种可能性:可以,因为人生在世贵在自由。不可以,因为这样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将一团混乱,每个人的自由都将无法得到保证。探究二:南京6.30车祸还原 ppt出示视频 思考:(1)你怎样评价这件事?(2)我们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探究三:情景探究:请结合下列情景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审视自己如何对待应尽的责任。情景一:作业做错了,怪妈妈没在家帮自己检查。情景二:不愿陪父母去看望独居的奶奶,并认为不是自己的事。情景三:不想参加班际足球赛,并称要去兜风了,管不了那么多事。情景四:拒绝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思考:1.这些事情真的与他们无关吗?2.他们这种态
5、度存在什么问题?3.我们身边还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吗?4.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类似的事情?教师小结:学会承担责任,对自己、他人、集体和社会负责。(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三、训练反馈:1.公民所享有的权利,要以( )为前提A保证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B放弃某种权利C不侵犯他人的、集体的、国家社会的利益 D保证他人不享有这种权利2.个体纳税户陈某拒不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这件事说明()A.依法纳税光荣,应自觉纳税 B.依法纳税是爱国的表现C.拒不纳税只是不道德的行为,不应受到法律制裁 D.拒不纳税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05年1月16日凌晨5点,某大专生徐某
6、在网吧玩通宵后,趁收银台无人之际偷窃现金3500元。这起案件在该生学校公开审理,在校2400余名师生旁听。法庭以盗窃罪当庭判处徐某有期徒刑1年3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1)法庭判处徐某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是由他的什么行为造成的?法庭的这种行为将会产生什么结果?(2)徐某的行为给了你这样的启示?。4.辨析题午休时间,同宿舍的同学休息了,陈凯同学还在大声的朗读英语。室友多次提醒,他依然故我,不听劝说。 辨题:学习是我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不能干涉。点拨:责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指因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而应承担的责任。责任包括这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一个人在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方面,能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并在没有做好时勇于承担责任,这样的人,在我们的心目中就是一个负责任、有责任感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板书设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1、每个人的行为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自由和权利为前提2、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作业布置:1、完成伴你学 2、学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