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阳楼记一、齐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1、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和作记的缘由。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滕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范应滕的邀请而作,所以有必要先叙述滕子京修楼的事。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也含蓄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对当政者的不满。 2、提问: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情不好,准备修好岳阳楼后“凭栏不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
2、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深意? 引导要点: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作者一开头就点明滕的处境,其实暗暗包含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意。二、朗读第2段课文。1、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归纳: (1) 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 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 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从总
3、体上看,洞庭湖的景色究竟美在哪里? 衔吞(对偶)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空) 洞庭湖 朝晖夕阳(互义)气象万千 (时) 归纳:这段概述了岳阳楼的景象。首先指出岳阳楼的胜景集中在洞庭湖,接着从空间写了浩瀚的湖面,又从时间写湖上变化万千的壮丽景象。3、想一想,既然是岳阳楼之大观,为什么不详细记述呢?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如果作者再详细写就会显得重复没有新意。4、第2段写洞庭湖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
4、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5、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除了用到“”衔“吞”,还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引导要点: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
5、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6、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引导要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
6、文理绵密。7、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三、朗读第3段1、问:这样雄伟壮阔的景象,那些会聚于此的迁客骚人的感情有没有差别? 有,天阴则悲,天晴则喜。2、想一想,这一节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霪雨霏霏”时的景色。3、这“霪雨霏霏”时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 霪雨霏霏时间之长;天气阴冷,风高浪大;天昏地暗;傍晚时节两岸的声音。4、作者是怎样具体写阴天之景?(齐读)而对此景迁客骚人们的感情如何? 霪雨、阴风、浊浪 览物阴 日星山岳 悲之情商旅、樯楫、薄暮、虎猿5、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7、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四、朗读第4段1、朗读课文,说说这节课文描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春和景明”时的景色。2、作者是怎样写晴天之景?面对上景迁客骚人们的感情如何?教师板书主要词,引导学生齐读。 春景、波澜、 天光; 览物晴 沙鸥、锦鳞(对偶) 芷兰 喜情 长烟、皓月、浮色、静影、渔歌 对偶 对偶 3、 这“春和景明”时节,作者描绘了岳阳楼哪些方面的景色?宽阔而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下自由自在的动物,岸边郁郁青青的植物,皓月千里的月色,相互对答的渔歌。4、 面对如此的美景,人们会产生那些感受?(喜)5、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
8、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6、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7、至此,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仅仅因为天气变化才喜或悲?不,其实指因个人遭遇的变化而或喜或悲。总结目标:写到这里,作者讲述了作记的缘由,还向我们描绘了洞庭湖上优美的风光,但作者的用意却不止于此。下节课我们继续。目标检测:出示相关练习。巩固目标:继续读课文。